2012-02-18 01:13:03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郭樹清上任以來的三個多月,其展開的一系列行動,發布的一系列新政,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已經在詮釋“三個如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文藝
每經記者 李文藝
目前,證券期貨監管系統開展的全員大討論活動已到尾聲,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三個如何”成為核心議題。
即如何以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來促進國民經濟的科學發展,如何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于中小企業、“三農”和創新創業活動,如何在證券期貨監管工作中體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三個如何體現了郭樹清深厚的新的治市觀。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郭樹清上任以來的三個多月,其展開的一系列行動,發布的一系列新政,提出的一系列舉措,已經在詮釋“三個如何”。諸多將言論付諸行動的例子,讓市場不得不慎重對待郭樹清的“驚人言論”。
行動派 履新三月各種舉措
從頻率上看,郭樹清擔任證監會主席三個多月來,每月都有2至3個舉措出臺。2011年11月,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郭樹清一上臺,創業板退市制度、上市公司強制分紅、嚴審新股發行一一推出。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出臺背景是創業板開板已經兩年,配套的退市制度卻遲遲未見,而郭樹清上臺的第一件事情,竟然就是推出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意見征求稿,明確創業板增加兩個退市條件,即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以及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于面值,并且不支持通過借殼恢復上市。
上市公司強制分紅更讓市場拍手稱好,首先在新股中實行,擬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必須明確上市后的分紅方案,隨后的IPO公司紛紛響應。不過,現在看來,當初嚴審新股發行的舉措只是暫時的。
2011年12月,郭樹清提出要研究加大鼓勵各類長期資金投資股票市場的政策措施,支持證券投資基金、養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協調發展,積極引導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陽光化、規范化運作。養老金入市成為郭樹清上臺以來首個受到爭議的舉措,不過,在提出長期資金入市后,證監會便著力推動RQFII的發展,并于12月16日發布了《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2月,RQFII產品登陸中國香港市場。
去年12月,郭樹清在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明確指出 “對內幕交易和證券期貨犯罪始終保持零容忍”后,又創下了解聘審核委員的先例。同時,一大批關于內幕交易,違法違規活動的行政處罰出爐。
進入2012年,證監會召開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并聯合財政部發布了 “關于調整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申請條件的通知”,加強了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此外,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本周開啟。
下一步劍指IPO審批?
跟上述舉措比起來,對IPO核審制度的改革顯然在難度上升級了。郭樹清下一個重磅改革措施將劍指IPO審批嗎?“不實行審批制,首先要修改相關法規,這個過程是比較長的。”昨日,一上市券商保薦代表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證監會主席果真在內部場合提出了這個問題,有理由相信對目前這種IPO核審制度的改革將是未來的趨勢,只不過存在何時改,怎么改的問題。該人士還稱,假設效仿美國,實行注冊制,那么先得建立起強力有效的監管體系,或者采用一種平緩的辦法,先放寬審核,加強監管,將證監會的職能向后者傾斜,慢慢在實際操作中過渡到注冊制,然后修改相關法規。
不過,另一私募人士表示,“如果沒有養老金入市的例子,也許我們對IPO核審制度的改革只是聽聽而已。”
郭樹清提出養老金入市論之后,市場各種驚訝、爭論、猜測,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短期內不會有行動”。沒想到,很快廣東省養老金與社保理事會簽訂委托合作協議的消息傳出,雖然原定于2月16日簽訂合同的計劃推遲了,但該消息讓市場不得不謹慎對待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看似驚人的言論,因為在郭樹清提出養老金入市之前一年半,關于養老金多元化投資的方案已開始制定。
那么,這一次,郭樹清大膽言論的背后是否也所有準備呢?上述保薦代表人認為,這還不太一樣,因為郭樹清并沒有在公眾場合提出IPO是否該審批的問題,只是經證監會一位委員告訴給媒體,并非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并強調。
隨著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深入,不僅僅是新股發行制度,包括正在制定中的垃圾債發行等,都有不小的阻礙,中投顧問分析師楊文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我國的金融創新應當包含垃圾債券的發行,以適應不同的投資行為。但是從目前我國的評級機構市場角度來看,我國的垃圾債發行市場還缺少必要的前置條件,其中政策規范、正確的市場投資理念、評級機構管理、投資者心態等因素還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積累,所以我們建議在未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之前,垃圾債券發行市場應當受到管制。”
郭樹清觀點一覽
關于證券市場:
鼓勵發展公司債和機構債
關于監管手段:
期望監管層多用加息等溫和手段
關于世界經濟:
世界不能僅依靠中國擺脫危機
關于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應加快國際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