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亞洲

每經網首頁 > 亞洲 > 正文

我國一月進口伊朗原油日均約減8萬桶

每經網 2012-02-22 08:45:55

2月份以來,中國已經減少伊朗原油進口的消息一直籠罩著市場,不過海關部門發布的權威數據并不足夠說明這一趨勢。

每經記者 陳舒揚 發自北京

2月份以來,中國已經減少伊朗原油進口的消息一直籠罩著市場,不過海關部門發布的權威數據并不足夠說明這一趨勢。

中國海關周二公布,中國1月進口伊朗原油2,083,910噸(約為490,727桶/日),同比下降5%,環比則降14%。海關此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12月從伊朗進口原油為572,761桶/日。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認為,由于春節等因素,小幅的下降是正常的,并不意味著中國考慮減少從伊朗的石油進口。

“只能說明沒有多買。不會多買也不會少買。”林伯強表示。

伊朗局勢看上去更加緊張。繼美國頒布制裁法案、歐盟宣布禁運、美國又凍結了伊朗政府和包括伊朗中央銀行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在美資產后,近日伊朗終于做出一項更實質性的回應:宣布暫停向英法兩國輸出石油。

不過分析人士稱,伊朗的行動對實際供應影響輕微,因為伊朗的石油供應僅占法國消耗量百分之三,而英國過去六個月更沒有進口伊朗的石油。分析人士也多認為,盡管中伊兩國政治和經濟聯系緊密,中國不太可能成為伊朗多余原油的買家。

有媒體報道稱,中石化旗下的聯合石化公司決定,今年將減少進口伊朗石油,但并未透露減購數量。此前媒體報道,原油進口有所下降是由于貿易談判的爭議。

伊朗是中國的第三大石油供應國,位列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之后。中國進口的伊朗原油則占該國出口總量的二成左右。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從伊朗進口了27,760,000噸原油,相當于每天555,000桶,比上一年增加了30%。

鑒于伊朗政局的不穩,市場紛紛猜測,中國可能已開始做好準備,從其他地區尋找更多石油。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出于能源安全的考慮,伊朗問題可能使得中國對沙特、安哥拉、俄羅斯、阿曼等傳統合作國家的進口量增多。

除了從伊朗進口石油減少,由于南北蘇丹的政治分歧,一月以來,中國在蘇丹的石油進口也受到影響。有消息稱,中石化已經增加了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俄羅斯、澳大利亞和西非的進口,煉廠也更多地從現貨市場購買原油,滿足3月份的需求。

俄羅斯媒體上周報道稱,俄羅斯國家石油運輸公司副總裁Mikhail Barkov透露,中國正在同俄方商議,從該公司經營的ESPO(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沿岸輸油管道)進口石油每年提高到3000萬噸,這是去年進口量的兩倍。

ESPO是第一條把原油從俄羅斯運送到中國的跨國石油管道。根據此前兩國政府協議,從去年1月1日開始,通過ESPO每年對華輸送1500萬噸商品油,為期20年,中方應按市場價進口俄羅斯ESPO牌石油。

不過Mikhail Barkov表示,中國同時面臨著和其他買家競爭,其中包括美國、日本和韓國,這三個國家購買了ESPO供應原油的60%。中國急于敲定這一筆買賣,打算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購買增加的進口。

“中國自身的原油產量的穩步增長對于保障能源安全也比較重要。”王金濤表示。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石油和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雙破55%。石油表觀消費量(產量加上凈進口量)達4.7億噸,增速雖低于近十年7.1%的平均增速,同比增長仍然達到4.5%。原油表觀消費量估計在4.54億噸,同比增長3.4%。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