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6 01:36:07
星晨急便加盟商對《每日經濟新聞》透露星晨急便去年11月并購快遞公司鑫飛鴻失敗,可能是此次變局的原因。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卓 發自北京
在出售宅急送全部股權3年多后的陳平,二次創業再度遭遇變局考驗。由其創辦的第一個專門針對電子商務的快遞企業星晨急便,一夜間被傳全國解散。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星晨急便多位高管手機均無人接聽,公司也并未對外發布任何官方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走訪星晨急便北京公司,卻早已人去樓空。
昨日,星晨急便加盟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星晨急便去年11月并購快遞公司鑫飛鴻失敗,可能成為此次變局的重要原因。而頻繁的融資未果,更是導致此次變局的直接原因。
北京公司人去樓空
網上流傳的一張陳平本人手機號碼的短信截圖,使得星晨急便“一夜倒閉”的消息迅速擴散。
截圖文字顯示:“公司解散了,阿里7000萬,我的5000萬全部賠光了。現在客戶的2000多萬貨款加盟商非法侵占,也不能返還。1400多名員工
(兩個多月沒有工資,我已經傾家蕩產)
……”短信接收時間為3月4日17:37。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多次電話、短信聯系陳平以及星晨急便總裁陳輝新,均未獲得回應。對以上情況,阿里巴巴方面對外宣稱不予置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來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北方明珠大廈1號樓5層的北京星晨急便速遞有限公司,據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此處為北京星晨急便昌平咨詢分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星晨急便現任總裁陳輝新。
現場公司大門緊閉,隔著已經上鎖的玻璃門,記者看見的兩間辦公室已被搬空,大廳的前臺、茶幾、沙發、文件凌亂不堪,玻璃大門門縫里甚至還散落著回收的報廢名片,現場一片狼藉。
在已經上鎖的玻璃大門上同時張貼著醒目的房租欠款通知單,落款日期為2012年1月18日。可見在此之前,北京星晨急便公司早已人去樓空。
與鑫飛鴻磨合失敗
昨日,一位2月剛離職的鑫飛鴻加盟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星晨急便自去年10月合并鑫飛鴻以后,從第二個月起就發不出工資,截至目前拖欠他各種款項已達十幾萬元。據稱,類似被拖欠的加盟商不在少數。
“星晨急便進來以后一切都亂套了,管理變樣,打擊鑫飛鴻網絡、強制收費。”這位加盟商毫不掩飾地向記者抱怨自己離開的原因,雖然已經加盟鑫飛鴻5、6年,但在他看來,實在無法再堅持下去,他已經算是堅持到最后離開的。他表示,“在里面工作很不舒服。”
在他看來,導致目前糟糕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星晨急便的入局,并且與鑫飛鴻之間的“磨合失敗”,尤其是在財務方面。據他透露,過年期間甚至發生過“深更半夜偷偷起來扣款”的事情,這個款項都是星晨急便強制每個網點每天必須交的錢,鑫飛鴻合并以后所有財務都歸星晨急便管理。
這位加盟商表示,他本人的公司也已經于3月3日被迫停止營業,他現在每天都在和星晨急便聯系,均無結果。而他的公司最多也只能支撐一個星期,如果再沒有錢進來,只能等待政府補貼工資,隨即解散員工。
昨日,一位星晨急便現已離職的高管十分無奈地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陳平在戰略執行上的確存在問題,尤其在人員的使用上,對加盟商的信心有負面影響。“這和陳平的性格有關,一項決策一年之中可能調整8次。”這位曾經的高管說。
昨日還有消息傳出,宅急送目前正派人對鑫飛鴻評估,考慮是否收購。不過,考慮到星晨急便和宅急送很多地方存在相同之處,宅急送并不打算并購星晨急便。
成也投資 敗也投資
快遞業在近幾年受資本覬覦,主要就是因為電子商務市場的快速增長。星晨急便作為第一個專門針對電子商務的快遞企業,倍受資本追捧。然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導致此次變局的正是投資,所謂“成也投資,敗也投資。”
上述加盟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投資還好,投資談判過于頻繁,把網絡搞散了,人心搞沒了。”
據這位加盟商描述,自從星晨急便入主鑫飛鴻以后,就找來了一幫投資人,卻又一直觀望。導致每天的運營成本不斷增加,搞到最后就差這一口氣沒有喘過來,管理也因此一片混亂。
“資本是物流的情人,讓你興奮,也讓你浮躁。”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聯盟理事黃剛如是評價。
不過,盡管如此,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多方采訪中,陳平有關“云快遞”的發展思路卻獲得了外界的高度認可。包括上述牢騷滿腹的加盟商都十分肯定地對記者表示,“陳平的戰略沒有問題。”
據了解,陳平創建的“云快遞”物流模式誕生于2010年1月,以專門服務電子商務,實現全國COD(全網代收貨款)服務成為國內首家,以解決了電子商務開放式的支付服務需求引起行業震動。這之前,京東商城自建的物流公司也有此項服務,但卻并未實現全國代收。
不過,昨日有消息傳出,星晨急便并非完全倒閉,而是選擇了轉型。從做全國代收貨轉作區域落地配送業務。
“云快遞飄不得,一定要落地。”黃剛解讀“星晨之變”時認為,在他看來,加盟式已成歷史,無法保障運營與品牌。分析認為,如果星晨急便選擇轉型,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加盟模式下人員管理難,服務標準也難以統一,如因經營不善可能會卷款走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