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3-08 08:22:45
當地時間6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1930年關稅法》的修訂案,從而掃清了美國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法律障礙。
當地時間6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1930年關稅法》的修訂案,從而掃清了美國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法律障礙。前一天,美國參議院已通過該法案,目前該法案已遞交給美國總統奧巴馬。據外媒報道,奧巴馬可能會簽署該法案。
據估計,一旦正式立法,中國、越南等國向美國的出口可能被征收近50億美元的關稅。專家表示,美方的這一做法可能對中國的光伏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帶來最大沖擊。
或增加數十億美元稅負
6日當天,美國眾議院以370票贊成、39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上述修訂案,后者明確賦予美國貿易執法部門對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征收反傾銷或反補貼關稅的權力。由于參議院已于5日投票通過該法案,目前該法案已遞交給美國總統奧巴馬。
奧巴馬簽署后,該法案將正式成為法律。據外媒報道,奧巴馬可能會簽署這份法案。美國貿易代表柯克上周表示,奧巴馬政府協助制定了這份修訂案。
這次美國兩黨罕見地一致行事,也凸顯了在大選之年,兩黨都希望打出老套的“中國貿易牌”各自造勢,轉移民眾對美國國內矛盾的不滿。
去年12月19日,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曾作出一項裁決,認為美國商務部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征收反補貼稅的做法沒有法律依據。該裁決認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支出不能作為補貼計算,這也意味著2009年9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進口輪胎征稅的“輪胎特保案”缺少法律基礎,而美方對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塔架在內的20多種中國和越南進口商品征收反補貼關稅也就失去了依據。
據估計,如果新的修訂案付諸實施,中國和越南等國輸往美國的相關出口商品可能被征收總計近50億美元的關稅。
瞄準中國技術密集型產業
國內的貿易專家表示,美方的類似舉動,可能對中國的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出口帶來最大的影響。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對記者說,從以往的做法來看,美國往往傾向于把中國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政策都視為補貼措施,并橫加指責。
梅新育介紹說,最初在2006年10月,美國俄亥俄州NewPage紙業公司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紙業企業進行反補貼調查,并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課征近100%的反傾銷稅,挑起了爭端。這是類似的反補貼案件中的第一起。目前,美方針對中國反補貼的最大案件是光伏產業的雙反。
比如,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正式發起針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以SolarWorld為首的美國公司,居然指責中國政府給予企業的補貼額度超過400億美元。梅新育表示,這個數字折合人民幣等于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總額的3.3%,全國科技支出總額的84%,如此的無端指責顯然太離譜。
事實上,隨著美國日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美方指責中國采取的所謂補貼手段,在美國國內也很常見。
不負責任的危險舉動
專家表示,美方的類似指責并無確鑿依據,部分原因是美國一貫的霸權主義作風,還有則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決策背后有太多的政治動機。
美國的不少國內行業團體也反對最新的法案。美國“增長俱樂部”曾展開游說反對此次的法案,稱這將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本周二,該機構又抨擊說,國會通過的這一法案“形同加稅”。
中國商務部已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美國國內經濟學家警告說,美方的如此做法很危險。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羅奇周三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國會通過的法案“非常危險”。他表示,這一舉動反映出華盛頓的政客們不愿面對他們自身的失職,后者直接導致了美國的儲蓄不足,而這恰恰是美國經常賬和貿易赤字的根源所在。
“通過指責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美國顯然是在為自身實行的糟糕經濟政策開脫責任。”羅奇說。
從根源上說,這次的關稅法修正案緣于美國一直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盡管迄今全球已有81個國家都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對此,羅奇表示,美方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值得商榷。“美國也有一些行業受到政府高度控制,過去兩三年間,政府甚至完全接管了部分行業,比如汽車、保險、銀行等。”羅奇說,“所以,并沒有完全的市場經濟存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