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3-14 01:23:36
新華都宣布與英特體育合作,經營體育零售賣場。而就在此前,曾經自信滿滿的國美體育僅有的兩家門店黯然退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佩珊
每經記者 鄭佩珊 發自上海
3月8日,新華都宣布與瑞士體育用品零售商英特體育合作,在中國市場經營體育零售賣場。此舉令已經步入高度整合期的國內體育零售行業再增攪局者。
國內體育零售行業,不到兩年行業格局一變再變。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運動用品制造和銷售業所創造的收益達到了1600億元,自2000年至今這一市場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國內資本紛紛涌向體育用品零售賣場,2011年1月,國美體育進入這一領域,并做出規劃,在未來5年建立百家大型門店。然而不到一年時間,國美體育就以僅有的兩家門店關閉的方式黯然退場。
就在國美離場不久,新華都(002264,SZ)卻高調宣布將其業務板塊再度拓展進入體育零售行業,而這一行為在業內看來風險并不小。
新加入者的“野心”
一位業內人士預測,“未來的中國體育用品零售市場會越來越集中,前三大零售商控制的市場份額極有可能超過80%。”
數據顯示,百麗國際旗下滔博體育,以及寶勝國際、深圳領跑、上海銳力、沈陽鵬達和四川勁浪,為國內體育用品的主要代理商。控制在這些巨頭手中的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著名運動品牌的市場份額高達70%。
如何搶奪國際一線品牌的市場資源?這對于新加入者無疑是一個極難跨越的檻。
從事多年零售行業的新華都,這次并沒有貿然入局體育用品行業。其背后的瑞士體育用品零售商IIC-INTERSPORTInternationalCorporationGmbH(以下簡稱英特體育)是他這次豪賭的資本。
2012年3月6日,新華都與英特體育在福建省福州市簽訂了《主特許經營協議》和《獨家品牌許可協議》,協議的簽訂意味著新華都將在國內展開由英特體育授權的特許經營業務。新華都董秘龔嚴冰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2013年將開出第一家門店,“我們使用的是英特體育品牌,但是日常經營管理由我們負責。”
據他介紹,雙方的合作分工為,新華都負責后端的日常管理、公司盈虧等,英特體育負責產品的采購以及與運動品牌的談判。
記者同時獲悉,這一次合作,雙方對于中國市場野心并不小,“我們希望到2018年能開出80至100家門店。”
查閱資料,記者發現雙方的合作早在2006年已有苗頭。在2006年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年會暨中國國際體育用品產業論壇上,英特體育特許和全球貿易發展部負責人羅伯特·德科克出現在了眾多中國零售商面前,并將這家此前并不為國內大部分零售商所知的全球排名靠前的體育零售企業推向了中國。2010年,這家瑞士體育零售企業在全球39個國家5300家授權體育用品商店的銷售額達到101億元人民幣。
就在2006年的論壇上,羅伯特·德科克公開表示要尋求合作伙伴的意愿。龔嚴冰向記者透露,“這次的合作是英特體育主動向我們提出的。”
新華都大股東新華都集團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企業,在經營礦產的同時還有商超板塊的業務。“這是一個雙方合作的前提,新華都在國內的零售業經驗豐富。”獨立評論人士馬崗指出。馬崗認為,英特體育看重新華都的最大原因在于新華都集團本身就有豐富的商業地產資源。
行業再生變局
作為世界知名體育零售商,英特體育的入局讓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出現更大變數。
馬崗認為,由于國內市場的局面并不是一片大好,“英特體育此舉也較為謹慎。”
其實不難發現國內體育零售行業的悲觀情緒。2011年末國美體育宣布進軍體育零售行業,不到1年時間就已經黯然退場。同時,國內另外兩家有強大供應鏈支撐的體育用品零售品牌寶勝國際以及百麗滔博業績也并不理想。從財報中記者發現,寶勝國際2011年利潤較2010年增速已有下滑。
在此情況下,英特體育入局中國體育用品更多是抱著試水的心態,馬崗分析。
根據新華都公布的信息顯示,雙方的合作時間僅為十年,而且對于新華都的授權也有一定的限制。
這主要體現在,雙方限定的特許經營的區域僅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和浙江。
“體育用品零售行業目前的競爭格局極為殘酷,”馬崗指出,“在進入之前,必須先考慮生存問題。”
前國美體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新華都要將體育用品零售發展起來,后方的貨品供應鏈必須足夠強大。”國美體育失敗的一個原因在于,“國美體育很難拿到真正好的供應商當季的貨品以及最好的貨品。”而運動服裝的潮流性已經顯現,“很多顧客到國美體育以后發現過季產品過多感到失望。”
英特體育擁有耐克、阿迪達斯、彪馬、愛世克斯等近30家運動品牌代理權,還是阿迪達斯和彪馬的全球最大代理商。
業內人士指出,英特體育對于新華都的供給力度會有多大是一個很關鍵問題。而寶勝和滔博是被NIKE、ADIDAS等品牌所控制的零售模式,他們的品牌是有局限的,產品品類也有局限,他們賣的不是自己的品牌。
作為國際對手,英特體育在中國將與另一國際體育連鎖巨頭迪卡儂對抗。2011年,迪卡儂母集團組織架構調整,大中華區被列為與迪卡儂中國和迪卡儂全球屬于同一層級。這一調整意味著迪卡儂的中國戰略已經改變。
迪卡儂針對中國市場的擴張已經明顯提速:從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底,迪卡儂在中國內地新開店鋪數達到12家,是其自2003至今總店鋪數的三分之一。到2015年之前,迪卡儂將在中國市場開出100家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