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4-11 10:40:41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表示將積極營造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確保實現“十二五”的相關目標。
昨天,“2012全球IPv6暨下一代互聯網高峰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并表示,將積極營造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確保實現“十二五”的相關目標。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徐建平則表示,發改委已經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了我國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發展路線圖、時間表。
發展IPv6迫在眉睫在會上發言時,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強調了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緊迫性。他說,我國僅擁有約3.32億個IPv4地址(不含港澳臺地區),即使大量應用地址翻譯(NAT)等技術延緩IPv4地址消耗,仍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應用需求,還會顯著增加網絡復雜性和管理難度,降低網絡與信息安全水平和服務質量。
基于IPv6(國際互聯網協議第6 版)的下一代互聯網,地址空間是現有互聯網的1029倍,目前全球互聯網管理機構對IPv6地址的分配速度日益加快,IPv6已具備廣泛應用的基礎。
根據發改委已經確定的發展路線圖,2013 年底前,開展IPv6 網絡小規模商用試點;2014-2015年,開展IPv6網絡大規模部署和商用,逐步停止向新用戶和應用分配IPv4地址。
具體目標包括,實現IPv4和IPv6主流業務互通;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5%以上,IPv6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2500萬。
IPv6核心技術與標準已成熟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劉多昨日與會時表示,截至今年3月份,我國IPv6地址量已經上升到全球第四位,比2011年初增加了23倍以上。劉多認為,過渡技術和安全是IPv6發展的保障條件。“但過渡關系多個主體,涉及多種過渡技術,只有各個環節協調發展才能共同完成。”她表示,總體來說,IPv6核心技術與標準已經成熟。
據她介紹,目前我國IPv6標準整體上仍處于跟隨國際標準的地位。而在過渡類標準方面,我國在軟線技術、IVI技術標準方面有所創新。“國內標準在網絡協議、設備標準等方面已經能夠滿足國內IPv6網絡建設需要,但是在過渡類標準、應用類標準方面還尚未完善,需要重點研究。”劉多表示,“標準化高的領域有望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
運營商加速推進IPv6規模化在IPv6商用的過程中,電信運營商成為主要力量。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昨日透露,目前中國電信已在湖南、江蘇啟動IPv6試點,并實現了兩地之間的雙棧互通,并實現了CDMA手機的IPv6接入功能驗證。
“中國電信在已有基礎上,將積極接應國家關于下一代互聯網的戰略部署,在2010-2011年現場試驗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增加新的省市啟動改造,深化已有城市擴大覆蓋。”趙慧玲透露,“力爭有線寬帶和無線寬帶覆蓋用戶達到600萬,接入用戶達到300萬。”
中國移動技術部總經理周建明則表示,中國移動將結合國家行動指南和企業自身特點,大力推進以TD-SCDMA/TD-LTE為主的IPv6移動互聯網。
“中國移動將以發展IPv6移動用戶、實現流量向IPv6遷移為目標,從網絡、終端、業務三個關鍵環節入手,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周建明表示。
據悉,目前中國移動正在牽頭制定《TD-SCDMA&WCDMA&GSM移動終端的IPv6技術要求》等行業標準,建議以此為基礎,逐步加強終端入網時對IPv6功能的強制要求。趙慧玲也呼吁CDMA終端產業界加快對IPv6的完整支持。
(上海證券報 記者:李雁爭 溫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