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張茉楠:靠“大寬松”解決危機是最壞模式

2012-04-21 01:01:52

張茉楠

眼下,全球危機的最壞階段似乎已經過去。然而,世界經濟并未真正擺脫危險循環,全球經濟的深層次矛盾根本沒有解決,經濟局面依然很脆弱。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指望“大寬松”解決危機也許會是最壞的模式。

站在全球經濟脆弱的邊緣,各大經濟體發出支持經濟增長的強烈信號。盡管美國經濟數據頻現利好,但不可否認的是,經濟復蘇的脆弱性和不均衡性為未來走勢蒙上了不確定性的陰影,伯南克也表示,“美國經濟還遠未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從歐洲的情況看,衰退已不只是邊緣國家的專利。邊緣國家進口需求的下降,已經導致核心國經濟增長放緩,而削減債務的長期壓力也令經濟增速受限。

新興經濟體也出現了增長的“同步放緩”。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的《新興經濟體發展2012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以中國、阿根廷、巴西、印度等11個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呈現出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壓力持續等趨勢。

事實再次證明,全球經濟脆弱的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經濟失衡和結構性危機,這些問題并沒有通過政策刺激得以解決。金融危機時期,各國出臺規??涨暗木仍胧?,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政府擔保的金融業救援行動,資金估計為20萬億美元,相當于世界GDP的30%;為應對經濟衰退,2008年~2010年,全球財政刺激措施總規模達2.6萬億美元,約占全球GDP的4.3%,但這些救援措施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是短暫的。

為應對危機,全球央行都轉向寬松模式,除了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大量購買資產,新興市場央行也在擴張資產負債表。近期,為了防止經濟大幅放緩,抵御歐債危機對出口的沖擊,印度、巴西等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央行開啟降息通道,這意味著新興經濟體的政策開始出現轉向,未來新興市場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一起走向全球新一輪的變相刺激和寬松政策。

其實,全球并不“差錢”。2008年至今,美元流動性增長了2.3萬億,全球廣義貨幣供應M2已接近60萬億美元。市場感到流動性緊張主要是因為債務危機下的金融“去杠桿化”和市場的“去風險化”讓這些流動性“藏”了起來。IMF最新報告指出,歐元區金融狀況仍緊張,今年歐元區主權及銀行面臨巨大再融資壓力;銀行去杠桿化壓力仍大,未來兩年銀行資產負債表須縮減2.6萬億美元資產。因此,2012年主權債務的“堰塞湖效應”還將是困擾全球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所在。

可以預期,美歐貨幣政策將在很長的時期內維持寬松,以保障債務融資的低成本和流動性。然而,超低利率水平延續時間過長,可能延誤發達國家本應采取的結構調整的措施,這很可能讓本已經濟增長放緩的新興經濟體承受更大的負外部性,繼續推高通脹。同時,美歐經濟不穩定性通過全球金融市場的同步化,傳導至新興市場國家,國際資本也可能從新興經濟體回流到發達國家,造成前者新興市場匯率的大幅波動,私人部門負債迅速增加,并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全球經濟繞了一大圈又兜了回來?,F在,各國宏觀經濟政策開始讓位于經濟增長。在全球負利率以及繼續釋放流動性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農產品等并不排除重拾升勢的可能,必須警惕全球通脹可能卷土重來。對于中國,苦苦堅守的穩健政策底線,在保增長面前是不是已經被突破了呢?央行負責人近日在接受采訪時已經表示,下一步將適時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票到期釋放流動性等多種方式來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特別是對因支持小微企業、“三農”等而存在資金需求的金融機構,將及時提供流動性支持。

需要提醒的是,我們不能忘記2008年那輪寬松刺激政策所帶來的后遺癥依然在發酵,更不能打破在保增長與抑通脹之間已經取得的“微平衡”。從今年形勢看,盡管通脹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但壓力依然存在,一旦政策放松可能使原來的調控努力付諸東流。(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