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

每經網首頁 > 全部 > 正文

避免硬著陸須重樹體制改革

上海證券報 2012-04-23 10:07:33

要想使中國經濟不發生“硬著陸”,重樹體制改革大旗是十分必要的。要對阻礙經濟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進行新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

今年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是“穩中求進”,即國民經濟增長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同時,力求增速仍維持在一個相對較快的軌道上運行。該目標的潛臺詞是,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應盡量避免經濟發展出現“硬著陸”的局面。

不過,讓人感到擔憂的是,一系列統計數據表明,今年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正在逐步加大。這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一是GDP增速出現連續回落。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速已經下滑到9%以內,為8.9%。而今年第一季度GDP僅增長8.1%,經濟增速連續五個季度回落,創近兩年新低。去年全年增長9.2%,也比2010年的10.4%下降了1.2個百分點。而今年的經濟增長態勢也并不樂觀,預計增速僅為7.5%,創8年來的最低值。

二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乏力。投資歷來是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功臣,但今年投資的力度有一定程度下降。今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20.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8.2%),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雙雙回落,同比分別下降10.6個百分點和14.6個百分點,呈現開發和銷售雙回落。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也低于預期,僅為14.8%。而出口更是低迷不振,增速僅為7.6%,貿易順差只有6.7億美元。

三是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的效益大幅下滑。今年前兩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月份實現利潤6060億元,同比下降5.2%,比去年12月下降近37%,這是自2009年11月以來工業企業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的國企、股份制企業和外企利潤下降,是前兩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景氣的主要原因。而企業家的信心也備受打擊,根據今年3月份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PMI的初值已經回落到48.1,不僅低于50分水嶺,更是創下數月新低。

四是財政收入迅速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4.7%左右,比去年平均增速24%左右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而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制造業集中的發達城市,財政收入一改往年大幅增長的趨勢,竟出現了極為少見的集體低增長甚至負增長情況。地方財政狀況惡化固然跟土地財政收入大幅下滑有關,但與實體經濟陷入低谷緊密相關。

以上情況表明,中國經濟陷入“硬著陸”的可能性在增大。然而,按照年初制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今年的宏觀調控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根據形勢變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但從實際安排的規模來看,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均有不同程度地縮小。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支出的規模有所減少,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為8000億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這說明財政政策實際上有所收縮。在貨幣政策方面,廣義貨幣預期增長14%,也比去年16%的預期增速下調了兩個百分點,和今年一季度實際增速13.4%相比旗鼓相當。這意味著今年的貨幣供應量也并不會比去年寬松。

實際上,這種宏觀政策的配合主要目標是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去年以來,由于2008年過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后遺癥,物價漲幅大大超過了預期目標。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的CPI達到5.4%,超過年初4%預期目標1.4個百分點。在一系列緊縮政策的打壓下,物價快速上升的勢頭終于得到遏制。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漲幅為3.8%,要低于實際控制目標。

然而,今年中國面臨的宏觀經濟形勢更為復雜,防通脹依然不可松懈。目前通貨膨脹率雖然暫時有所下降,但未來反彈的可能性很大。在我國CPI的構成中,食品價格占有較大的權重,這就使得我國的通貨膨脹與食品價格的漲跌緊密相關。近期部分農產品價格又開始出現暴漲行情,其他農產品也不能排除再次跟風,推動CPI指數不斷攀升。

更應該注意的是,今年的經濟增速有可能掉入長期均衡點之下,宏觀調控已從過去的既快又好變成了保增長控物價,再調整為穩增長防物價。如果物價形勢再次反彈,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情況下,那么中國經濟極有可能陷入“滯漲”的陷阱之中。

而一旦“滯漲”的態勢形成,那么必然將使中國順利實施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增加障礙,并使諸多政策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因為按照經濟學中“菲利普斯”曲線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在保持增長和治理通脹方面往往容易顧此失彼,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這就說是,如果想要保持經濟增長,就必須容忍更高的通貨膨脹率;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那就要以較低的經濟增長作為代價。

對于中國而言,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保增長顯然要比抑物價更為重要。換句話說,當前宏觀調控應以保增長為核心目標,并將通貨膨脹設定在一定的合理和可容忍的范圍之內,努力實現保增長和控物價的雙重任務。

這是因為,相對于當前較低的通脹率來說,不斷下滑的經濟增速對整個經濟社會的沖擊更大。受經濟下滑首當其沖的就是加劇就業形勢的緊張。據測算,如果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導致近百萬勞動者失去工作崗位。此外,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將進一步惡化,并有可能加劇地方債務違約的風險。事實上,如果經濟持續下降,以速度換改革的目標并不能實現,反而會增加經濟社會發展中積累的各種矛盾。

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來看,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現象只出現過一次,即上世紀80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當時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從10%以上驟降到4%點多,經濟改革也幾乎停滯。另有一次曾經面臨著“硬著陸”的巨大風險,即上世紀90年代末期。但在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之下,“硬著陸”的風險得到有效化解。

當前,中國經濟又一次面臨“硬著陸”的風險,并且國內外的經濟形勢與以前相比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正確選擇宏觀調控的組合政策,將是對管理層的一大考驗。

一方面,應將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進一步細化,最好能有具體配套措施將其落到實處,努力做得有保有壓,有針對性地操作。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要區分究竟應該對誰積極和扶持,但同時又對哪些方面應該堅決抑制和控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區分地搞一刀切。這樣才有利于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的積極性,避免由于政策的模糊而對經濟活動主體誤傷的事情發生。

另一方面,盡快培養和發掘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一項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任務。要想使中國經濟不發生“硬著陸”,就要盡快找到推動經濟重新起飛的新動力。毫無疑問,重樹體制改革大旗是十分必要的。對中國過去的經驗研究表明,制度改革和變遷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國的經濟體制再次走到了需要改革的十字路口,只有下大力氣堅定決心,將阻礙經濟發展的各種體制機制進行新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春天。這樣不僅能夠防止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現象發生,還能使發展中積累的各種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從而為未來中國經濟保持更持久更穩定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編 趙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