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5-12 16:17:36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綜合各項數據不難發現,房地產調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庫存增加、銷售回落、資金緊張的大背景下,以價換量的市場趨勢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房價依舊將保持回調趨勢。
11日,宏觀數據密集出臺,其中涉及房地產業的各項數據均出現大幅度回落下滑的跡象,國房景氣指數更是創下三年來的最低點。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綜合各項數據不難發現,房地產調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庫存增加、銷售回落、資金緊張的大背景下,以價換量的市場趨勢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房價依舊將保持回調趨勢。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連續回落創近年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8.7%,增速比1-3月份回落4.8個百分點。這已經是房地產開發投資連續第八個月同比增速回落,且回落的幅度進一步增大。
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3.9%,增速回落5.1個百分點,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3%。
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研究總監張大偉認為,在保障房大量建設的背景下,如果剔除保障房增建影響,實際目前商品房住宅投資已經出現明顯衰退。
在商品房住宅投資增幅回落的同時,1-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21562萬平方米,同比再次出現13.4%的下降。雖然降幅比1-3月份縮小0.2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商品房庫存的再度大幅增加依舊讓后市不容樂觀。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30308萬平方米,比3月末增加186萬平方米。
國房景氣指數創三年新低
4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5.62,比上月回落1.3點。這已經是從2011年6月份以來,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連續第11個月的回落。這一數值同時也創造了歷史第四低值,僅高于2009年2-4月的3個統計周期。是2009年5月95.94以來連續3年的最低點。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景氣指數反映出目前市場依然處于冬天,性價比依然是目前市場上獲得銷售量的利器。
“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持續回落已經持續將近一年的時間,體現出在2011年宏觀調控以來,對于房企的影響持續深化。當前有所好轉的成交態勢,仍然難以企及調控前的水平,房企銷售壓力仍然較大,同時5月份仍然有不少樓盤推新,對房企的去庫存也會再添壓力。”“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研究員陳雪說。
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降低資金面依舊緊張
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房地產資金來源26667億元,同比增長5.1%,增速比1-3月份回落了3.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5221億元,增長8.8%,增速與1-3月份相比回落了3.8個百分點。
從單月情況看,4月國內貸款、自籌資金均為環比下降,只有其他資金出現小幅上漲。表明目前房企資金仍然需要更多地依賴于銷售的回款,尤其是對于更多中小房企來說,對貸款和信托融資都很難寄予希望。
來自市場的數據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目前面臨的資金困境。隨著A股上市房企2012年一季度季報及2011年年報的陸續披露。上市房企資金的負債情況再次受到關注。對比兩個統計周期,近140家上市房企在2012年一季度的負債為14288.6億元,環比2011年年報披露時的13772.5億元上漲了3.7%。
本年資金來源的增速回落以及資金來源結構的變化再次顯示出“以價換量”的市場態勢。“雖然目前成交量復蘇,但是成交量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降價項目。在部分城市,10%的降價項目占據了90%的簽約,其他未降價項目銷售量依然冷清。”張大偉表示,從目前整體市場來看,依然存在繼續降價的空間。
涉房財稅收入銳減謹防地方政策轉向
根據財政部11日公布的數據,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10774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692億元,增長6.9%。其中與房地產有關系的土地增值稅187億元,同比下降6.9%;契稅186億元,同比下降19.4%。
顯然,4月份房地產成交萎縮的現實已經明顯地影響到了相關的財稅收入。同樣,在市場整體弱勢的情況下,大部分開發商,包括一些標桿房企均選擇了延緩開工,暫停拿地的策略。
根據上市公司業績公告等公開信息統計,2012年前4個月,包括萬科、中海、保利、龍湖、世茂股份、遠洋地產、雅居樂、招商地產、新城地產、首開地產等十家綜合實力排名前20的房企在內地權益拿地金額合計為204.72億元,同比下降高達60.84%。
業內普遍認為,房地產投資增速的放緩以及拿地熱情的大幅下降對后市的影響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消化庫存之后,商品房的供應量如果出現大幅回落,將直接影響到調控成果的保持,因此采取相應措施保證未來商品房供應要成為下一步調控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對涉房財稅收入的依賴程度較高,土地增值稅和契稅收入的減少將進一步刺激地方政府出臺鼓勵房地產的微調措施,如何防止地方政策措施觸及房地產調控的底線,也需嚴肅對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