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本土體育品牌的奧運困局

2012-05-18 01:21:0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沈雨霖 羅倫 發自成都 上海    

每經記者 沈雨霖 羅倫 發自成都 上海

可以肯定的是,每屆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愛好者的盛宴,也一定是部分運動品牌們的業績助推器。期望于倫敦奧運會以及歐洲足球錦標賽等賽事對銷售額的刺激,德國運動服裝與設備制造商阿迪達斯近日上調了全年業績目標,預計2012年凈利潤將增長12%~17%。

然而,國內本土品牌的境遇似乎并沒有那么樂觀。與2008年北京奧運時的熱情高漲形成鮮明對比,今年的“奧運之春”卻顯得分外冷清。

多家體育品牌公司的年報顯示,整個本土體育用品行業集體陷入高庫存困局,加上原材料、人力成本、倉儲等成本費用上漲,盈利空間備受挑戰,訂單增速下降,業績增長進一步放緩。

“就算是遇上難得的倫敦奧運商機,但就目前所處的調整周期來看,國內體育品牌想要破局,肯定困難重重。”尚普咨詢輕工行業分析師劉培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負增長是主旋律

2008年,李寧邁著瀟灑的太空步點燃北京奧運會火炬,當年無疑也是李寧公司最為輝煌的一年。2009年,李寧的銷售額達到了83.87億元,一度成為國內市場第二大體育品牌。

可是眼下,李寧的麻煩不小。李寧公司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收入、毛利、凈利等多項財務指標和2010年比較,“清一色”為負增長。數據顯示,李寧2011年存貨撥備為1.88億元,較2010年同期增長63.48%,由于受到的新的批發折扣率和生產成本上漲的影響,毛利率繼續下降。

另一方面,李寧還需要維持其龐大的品牌形象開支,其經銷成本和行政開支合計較上年增長3%,至32.23億元。

招商證券分析師趙曉認為,李寧目前正面臨行業增速明顯放緩的壓力,銷售業績放緩。由于參與運動的體育人口數量增長緩慢,使得市場上超過一大半的產品為運動生活產品,降低了行業進入壁壘,提高了行業的競爭度。同時,成本上漲超預期。未來3~5年內人工成本可能仍會以年復合增長率10%~15%持續上漲。

相同的陰影籠罩在幾乎所有的本土體育品牌身上。鞋服營銷專家馬崗對記者分析道,大部分本土品牌的優勢和利潤來源都集中在二、三線城市,例如特步,更是將約八成零售店設置于二至四線城市。雖然渠道給這些品牌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但是卻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他看來,只要門店數量一直增長,品牌商終究要面對店租、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帶來的問題。

倫敦奧運商機破局艱難

用時間差和規?;瘬Q巨大利潤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面對上漲的成本和競爭的壓力,對于已經遭遇國際品牌“夾擊”的本土品牌來說,也許只有提升單店的盈利能力,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首先必須縮減成本。

公開資料顯示,安踏、匹克去年門店新增數目分別為229家和582家,遠低于前幾年。此外,業內人士透露,除去下半年的新增門店,去年全年安踏的中國門店關店近百家。

匹克也曾公開表示,今年將繼續實行“開大店,關小店,進一步提升零售網點的平均銷售面積”的策略。特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丁水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二、三線還是要堅持下去,但今年新增店面數要比去年大大減少,“我們的重心將放在翻新800家店鋪上。今年重點拓展的第六代終端形象店面將更時尚,我們期望它能為同店產值帶來20%~30%的增幅”。

通過關店是否能解決眼前的困境還不得而知。2012年本土體育行業集體遭遇向下拐點,看起來是一個很難改變的事實。

國金證券服飾行業分析師張斌表示,對于本土體育品牌而言,2008年奧運會是一個分水嶺。倫敦奧運會雖然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但本土體育品牌借機“重整旗鼓”會很難。張斌表示,“首先,本土體育品牌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經濟的景氣程度;其次,消費者品牌認知的重新定位對品牌的影響也很大。此外,產品同質性太強以及營銷手段始終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本土體育品牌至少需要3~5年時間進行結構調整。

“關店鋪、降庫存,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做起來都是傷筋動骨的,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2012年奧運會對于本土體育品牌來說還是很難翻身的,或許下一次奧運會吧。”張斌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