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4 01:28:00
這也就說明,政府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在促進汽車行業的發展上,政策上的導向日益明朗。
每經編輯 劉旭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劉旭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研究確定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時,表示將“安排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有消息稱,這一政策的執行細則將于近期出臺,而對于汽車行業的其他扶持政策,在進一步研究中。在節能汽車補貼方案出臺的第二天,5月17日,工信部網站正式發布《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該項標準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對此,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60億元的補貼額度,對于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的發展可謂杯水車薪,但是這一補貼的政策信號明顯。這也就說明,政府為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在促進汽車行業的發展上,政策上的導向日益明朗。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項政策頻頻出臺之前,汽車市場上小排量車的表現卻不盡人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4月,1.6升及以下的轎車銷售242.40萬輛,同比下降0.5%;1.6升及以下轎車占轎車總量比重70.2%,比上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車市增長低迷,1.6升以下車型表現尤其差,因此促進節能車消費和車市增長應該是針對性很強的政策。尤其是節能車補貼的定額方式對微型車的補貼力度相對很大,有利于改善微型轎車嚴重負增長的結構性危機。同時如果按每輛節能汽車3000元的補貼來計算,60億元將惠及200萬輛節能汽車。上述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補貼政策對于汽車產業結構所產生的持續影響,值得關注。
政策加速調整市場結構
“政府應該再制定政策鼓勵小排量車的發展。”在4月上旬的月度數據發布會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這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還指出,1.6升及以下小排量車型在今年以來市場份額持續下降。
自2012年開始,小排量車型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的表現延續了去年的蕭條。有分析認為,正因如此,相關部門安排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
從去年10月1日起,新的節能汽車補貼油耗標準開始實施。與此前的補貼措施相比,入圍車型的平均油耗門檻由6.9升提升至6.3升,單車補貼3000元人民幣標準則沒有改變。業內當時普遍認為,新政策將提升汽車領域的節能減排標準,讓汽車生產廠商使用新的措施來淘汰部分車型。
但是,政策補貼在刺激汽車市場的同時,也使汽車市場增長波動幅度加大。2008年,汽車市場平均增幅是6.7%;由于政策刺激,2009~2010年,汽車市場增長速度高達30%~40%;2011年刺激政策退出,汽車市場的增幅只有2%左右;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沈進軍表示,應明確節能車的界定標準,讓購買節能車型的消費者直接獲得補貼,有效推動小排量節能車的發展。
“此次的政策實際上還是鼓勵信號,提振消費信心的作用大于實際的補貼力度。企業可以自己進行促銷,共同推進車市的較快增長。如果能進一步輔以降低小排量車的稅費政策,則對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的意義更大。”崔東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限購不利行業長遠發展
今年以來,車市仍處在復蘇期。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限購政策成為抑制車市需求的因素之一。據中汽協統計,今年1~4月汽車產銷分別為643.19萬輛和641.75萬輛,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0.47%,銷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3%。
對于限購設立有限期成為近期行業討論的熱點,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表示,已經出臺汽車限購令的大城市應給限購令設置具體的有效期。如果設置限購有效期,這將更能促使在限購的期限內,大城市加快完善交通基礎設施。他也認為,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目前取消汽車限購政策可能性較小。
他還指出,此前汽車業實施消費補貼鼓勵政策時,都有設置有效期。而如果對汽車限購令設施有效期,將能使市場預期變得稍微樂觀一些。更重要的是,限購作為一種控制汽車增長和交通擁堵的手段,并非長遠之計。
數據顯示,僅北京市2011年實行限購后,當年就把全國汽車市場增速拉下3個百分點。從鼓勵消費的角度上看,賈新光也認為,“即使北京有所謂的限購理由,也應該放開對五環以外的購車限制,或采取相應的變通方式。”
此外,他還認為,應把整頓汽車稅費、加快發展停車產業和改善城市道路,發展軌道交通,發展智能交通,緩解交通擁堵等措施并行,才能完善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政策支持純電動技術發展方向
5月17日,工信部正式發布《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該項標準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標準由工信部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委員會牽頭,一些國內汽車企業和高校共同參與制定,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
《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明確提出,適用于使用動力蓄電池驅動、5座以下的純電動汽車的標準為,30分鐘最高車速不低于80公里/小時,同時規定了電動汽車安全、質量分配、加速性能、爬坡性能、低溫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技術指標。
此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經歷了種種波折后終于出爐。《規劃》提出,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等,顯然,這需要國家相關部委出臺具體技術標準政策。
業內普遍認為,節能新能源汽車補貼和純電動車技術標準等政策的集中出爐,意味著我國決心提高純電動車產業的規范性,并以此為基礎加快產業發展。《規劃》指出,爭取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葉盛基認為,目前大家已經普遍認同,純電動車的發展不可能一步到位,包括插電式在內的混合動力是不可逾越的過程。
從《規劃》到《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到 “安排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這一系列政策看出,當前政府支持的力度很大,但是不是能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以及增大小排量車和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正像上述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的那樣,這一補貼政策對于汽車產業結構的所產生的持續影響,值得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