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4 01:28:27
預計2011年~2012年,國內食糖消費量超1350萬噸,也就是說,走私食糖占消費食糖總量的7%以上。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林鵬 曹晟源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劉林鵬 曹晟源 發自成都
廣西某個與越南接壤的邊貿城市。借著夜幕,一條竹筏正在從越南劃向中國,這條竹筏吃水很深,滿載著白糖……這是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描述的食糖走私的一個縮影。
昨日(5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方了解到,由于國內外食糖價格存在著上千元的差價,一些不法商販便走私食糖到國內以謀取暴利。
“走私糖對我們當地的糖企沖擊很大。”廣西糖業協會的一位人士昨日(5月23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陳,他們作為行業組織也在積極配合海關打擊食糖走私。
昨日,卓創資訊分析師王寶東表示,目前國際食糖進口成本在5400~5600元/噸之間,與國內南寧糖價價差已經達到1000元/噸以上,這是食糖走私的最直接動力。他認為本榨季走私糖的數量或將超過100萬噸。
另據中國糧協數據顯示,預計2011年~2012年,國內食糖消費量超1350萬噸,也就是說,走私食糖占消費食糖總量的7%以上。
巨額差價背后的暴利
食糖走私在業內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他們用竹筏就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地把食糖走私到國內。”前述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走私食糖有多種方式,并不僅僅用竹筏。
據廣西糖業協會的一位人士透露,出現在廣西市場上的走私糖主要來自越南。
“目前國際食糖進口成本在5400~5600元/噸之間,與國內南寧糖價價差已經達到1000元/噸以上,這是食糖走私的最直接動力。”王寶東表示。
值得注意地是,在今年4月下旬召開的,2012年全國食糖形勢分析會上,“打擊走私糖”成為一個非常熱的話題。一位與會者稱,應該嚴厲打擊(食糖)走私,汕頭、福建地區比例很大,方式有邊貿、海上走私等。
從全球市場層面來看,今年有700萬噸食糖是過剩的。廣東省糖業協會估計,今年一季度走私糖就已達50萬噸左右,全年走私量預計達100萬噸。
據昆明《都市時報》報道,從去年至今,走私商販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他們每天的發貨量很大,量大的走私者一天可以運30多噸的貨”。5月20日,昆明、廣通、大理的市場糖價分別為6320~6400元/噸,而目前國際市場上食糖的價格每噸5400元左右,比國內食糖價格低1000元左右,如果按走私30噸的貨計算,一車走私糖就可以賺到3萬多元。正是國內外食糖價差導致的獲利空間巨大,才導致入境食糖走私如此猖獗。
“大量走私糖進入中國,大幅增加了國內食糖的供應量,但也擠占了國內糖企的市場空間。”簡愛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全球產出過多使得全球糖價大降,而我國出于保護糖農利益的考慮,規定了食糖的最低價,因此走私分子通過食糖國內外差價攫取了巨額利潤,糖業的市場秩序與利潤分配格局被擾亂。”
有食糖貿易商向媒體透露,廣西、廣東等地走私者通常將糖走私進入國內后,再更換包裝,冒充本土品牌進行銷售,走私糖運到國內后再銷售的價格比國內市場正常售價低1000元/噸左右。
走私糖很少能在正規超市見到,因為正規超市通常對進貨渠道有嚴格的規定,只有各項手續齊全的企業才能進入賣場,因此走私糖很難登上“大雅之堂”,再加上走私糖相對于正規渠道生產的食糖品質差很多,通過零售渠道進行銷售也比較困難。走私糖通常會在一些鄉鎮批發市場上流通,由于價格明顯低于正常食糖價格,因此會受到一些不法商販的青睞。
昆明市一個批發市場白糖批發商嚴女士昨日下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私白糖在昆明市面上非常普遍的。“膽子大的人去越南進貨,然后回到昆明倒手賣出。”據她了解,一噸走私白糖比云南白糖便宜300元左右,其極低的價格使云南白糖的客戶大量流失,“從今年來看,云南白糖賣不動。以前每天能賣3~5噸,現在賣一噸都難,時常只賣得了幾袋。”
嚴女士介紹,現在除了一些大型的藥企、食品企業之外,大部分餐館、小作坊都采購走私白糖。“有的客戶嘗試買了一次走私白糖,嘗到甜頭就會繼續購買。我們現在仍寄希望于國家部門能夠打擊走私白糖,杜絕來源。”嚴女士說。
國內糖企承受重壓
“往年這個時候,食糖就已經到了旺季,就會出現量價齊升的情況,而今年由于受到走私糖的影響,目前國內的糖價呈現出量價齊跌的局面。”王寶東表示,現在是“旺季不旺”,國內有些食糖消費區的糖價與產區的價格甚至出現了倒掛。
“個人認為走私糖是對糖市的最大外來沖擊。”在今年全國食糖形勢分析會上,東方先導謝偉國總經理代表流通企業發言時稱,由于低價走私糖的存在,該公司隨糖就市、薄利多銷、維持原有客戶,經營上產生虧損。即使價格下跌,終端企業也不可能大規模采購,而是需要多少采購多少。且采購周期縮短,單次采購量減少。他認為,走私糖存在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國內糖與國外糖的價差。
目前,國內糖企的窘境在一些上市糖企的業績報表上有所體現。南寧糖業(000911.SZ)此前公布的今年一季報顯示,凈利潤為虧損5159.7萬元,同比減少248.02%。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產品受市場的影響,銷售價格大幅下跌,原材料甘蔗成本上升,導致盈利大幅減少。貴糖股份(000833.SZ)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則同比減少59.13%,食糖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36.46%。
“本來今年國內的食糖應該是供不應求,然而現在價格卻一直上不去,主要是受到了走私糖的影響。”前述廣西糖業協會的人士表示。
祭出懸賞令
面對猖獗的走私糖,中國的糖協發出了“懸賞令”。最高50萬元的“懸賞”,引發業內外的關注。
這則 《關于對揭發檢舉查辦食糖走私行為予以獎勵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針對的是去年以來較為嚴重的國內走私糖狀況。中糖協稱,希望借此打擊食糖的非法貿易,維護糖業的正常生產秩序,保護糖企和糖農的切身利益。
《公告》指出,對揭發檢舉食糖走私違法犯罪的單位或個人予以物質獎勵。獎勵金額最低為1000元,最高不超過50萬元,具體獎勵金額以行政執法部門罰沒查處貨物總額為基準。對在揭發檢舉中有特殊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獎勵金不受上述數額的限制。
中糖協呼吁,全行業各企業(集團)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加強行業自律,規范生產經營秩序,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食糖反走私斗爭中來。有業內人士表示,發出“懸賞令”是打擊走私白糖的無奈之舉,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猖獗的走私糖已經成為海關重點查處的對象之一。
3月下旬,昆明海關緝私局獲悉,近期,一伙不法分子通過繞越設關的方式從越南走私白糖入境,運至昆明后,再更換包裝進入流通市場。該局立即安排人手組織偵辦。4月10日,待破案時機成熟后,辦案人員突然襲擊檢查,打開了倉庫大門,250余噸標注著越文,每袋包裝為50千克的走私白糖赫然出現在海關緝私民警面前。
同時,民警在倉庫內還查獲走私分子準備用來更換包裝的國內糖廠包裝袋以及封口包裝機械。今年組織開展“國門之盾”行動以來,昆明海關緝私局共查獲此類案件10起,查獲走私入境白糖815噸。此外,廣西邊防總隊在5月中旬也剛剛查獲了一批走私白糖。(實習生熊玥伽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