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9 01:14:0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一A股探底后大幅回升,收帶下影的放量大陽,形態十分良好。滬綜指收漲1.19%報2361.37點,深綜指漲1.43%報948.42點,成交顯著放大。盤面看,受益于投資拉動的鋼鐵、水泥、鐵路股繼續強悍。
周末關于投資方面的消息極多,有些頗令人震驚,如居然包括了超1000億元的鋼鐵項目。不過中肯地說,除鋼鐵等項目外,這次我們的許多投資項目比2009年時要好,因更側重于能源、水利等項目。這說明上層并非沒有吸取上回教訓,是個進步。然而,仍然存在偏重投資這一問題。
有人認為這次許多投資是原有計劃的提前實施,所以辯稱這部分不算擴大投資。筆者認為此理由有點勉強,將下半年或明后年的項目提前到今年,本質上仍是擴大投資。如果明后年經濟再度下滑,屆時又可將5年、10年后的投資提前了。因此,該理由是永遠能成立的,邏輯似乎不通。
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政府本身是沒錢的。因此,投資的本質是各級政府代替所有民眾花錢。民眾未必對投資有最大偏好,他們或許認為錢更應用在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因此,筆者認為重大決策應更多考慮民意。筆者認為,重大突破口在于打破壟斷和公平財富分配,過度注重投資是在這方面決心不足的表現。
還有個問題是投資分配問題,比如工程承包等。國退民進現象或將有增無減。最近在向民企傾斜方面喊了許多,但從經驗上看,最終能落實的有限。
依筆者看來,如果上層政策意圖總能充分落實和實施,我國也不會落入再度依靠投資這個境地。在我國,唯有投資政策在層層落實時能不打折扣,而且還能發揚光大。比如“非公36條”。筆者相信政策本意確實是想促進非公經濟,只是在落實時打了折。
地方政府已沒財力,投資得靠國家預算,而國家預算來源無非有三:一為稅收增長,二為發債,三為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大,亦即印鈔。第一條路顯然不通,因當前流行“減稅”一說;第二條路會進一步擠出消費,因這依靠擴大儲蓄;第三條路同樣會擠出消費,因居民手中鈔票被攤薄。
我們投資的理由在表面上是站得住腳的,因經典的理由是“先將經濟穩住,然后在此基礎上才好進行調結構”。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不靠譜。
經濟走勢最終會反映在股市上,筆者認為這次投資會對股市產生推動,但時間和力度將有限,且中長線有可能使股指有向下拓展空間。不斷重復的投資最終將不利于經濟,這是顯而易見的,故料股市長期走勢不佳。
反彈高度和時間可能有限,還有個理由:今年來股市走勢其實已提前反映了政策放松的因素,甚至提前消化了一部分投資擴大的因素。一部分投資者必吸取金融危機期間4萬億元投資時股指走勢經驗,這會使他們更激進。當買盤因種種理由提前釋放了一部分時,未來可用的力度就會打折,因此股指上行高度和時間也必將打折。
技術面上,筆者于上周最后兩天曾提示低吸,提示2315點有支撐。昨股指短暫擊破2315點后即大幅回升,不過這樣的支撐和反彈也太過明顯,相信許多人都能看懂,所以在技術上似乎也沒太多理由更樂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