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穩增長,不是“吻”增長

2012-05-30 01:03:57

穩增長是必須的,但重點應該放在短期能夠見效的項目上,尤其是能夠消化過剩產能、去庫存的建設項目。

很早就聽說,湛江、防城港、首鋼搬遷等大型鋼鐵投資項目很可能在5月份獲批,但筆者始終表示懷疑,不是懷疑這些項目,而是懷疑跑項目和審批項目的人,懷疑他們是否勝任為國家宏觀經濟大環境把關。

在穩增長、樓市不可能很快復蘇的背景下,適度地啟動大中型國家級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因為這樣有利于消化過剩產能,有利于去庫存。但是,上項目如果是繼續擴大產能,繼續增加庫存,就不值得興奮了。這兩天,很多媒體報道了湛江市市長王中丙在國家發改委門前“親吻”鋼鐵項目批文的照片,這幅照片“被刊登”,與其說是興奮,不如說是諷刺。

近期,很多經濟學家都反復地強調,我國經濟適度減速是經濟轉型的大好時機;5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筆者看來,如果有創新經濟推動,即使發展速度慢一點,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而中國當前的現實卻是:經濟增速下滑幅度雖然有限,但企業利潤、國家稅收的下滑速度更快,已經有40%左右的企業虧損。這種局面的出現,顯示的不是轉型期的“陣痛”,而是“危機”或曰硬著陸的前兆。

企業利潤、稅收下滑速度遠超GDP下滑速度,說明經濟增長的質量在大幅度下滑,后勁在減弱,也說明經濟轉型沒那么簡單;更說明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創新,而是缺乏創新的機制、創新的思維。比如說,一邊在強調創新經濟,強調經濟轉型,一方面卻在批準傳統制造項目上馬,讓過剩產能更加過剩,實體經濟庫存增加更快。

如果說,中國經濟中長期的發展要靠創新,中短期則急需解決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高額庫存。中國企業為什么虧損面不斷擴大?原因就在產能過剩、庫存太大,而這兩個大毛病在鋼鐵行業集中體現了。

1~5月,我國鋼鐵日產量超過了200萬噸,實際產能則超過300萬噸,目前在建的產能還有1億噸 (年產能)。客觀地說,實際產能與當前實體經濟能夠消化的產能之間大約有1/3的過剩。筆者最近對鋼鐵行業的調查顯示,各大鋼廠的鋼錠、鐵礦石庫存要比正常庫存大1/3左右,占壓了大量信貸資金。要消化如此巨大的產能,適度地增加一些“鐵公雞”項目是必須的。但這樣的做法并不值得“歡欣鼓舞”,因為這些項目對全國來說也是超前的,是不得已而為之。進一步分析,如果為了拉動經濟發展,繼續審批產能已嚴重過剩的項目,不僅不可能拉動經濟發展,還會使庫存加大,使鋼材價格更大幅度回落,更多企業虧損,最后是更多的、剛剛形成產能的企業變成廢鐵堆積地。對國家來說,這是極大的浪費。

中國之所以會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主義作怪。比如,我們很多省份在如火如荼興建汽車制造廠,比如每個省份都想有自己的鋼鐵廠——沒有全國一盤棋觀念。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依靠大型制造業項目拉動經濟,要比依靠民營經濟、創新經濟省事得多。比如,湛江市獲批的這個千萬噸級的鋼鐵項目,需要投資700億元,一下子就占到湛江市2010年GDP的50%,這要比振興民營經濟快很多。難怪湛江市市長激動地“親吻”批文,因為湛江市的經濟增長,可以“吻”出來了。

其實,很多項目,尤其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點”上看似乎是合理的。但是,中國太大了,如果每一個“點”都合理,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從全國看就不合理,因為全社會的利益會最小化,而且必然有極大的浪費。更需要提醒的是,鋼鐵廠建設是長周期項目,首鋼搬遷到曹妃甸用了8年,至今仍然虧損。而未來8年會出現什么情況呢?中國的鐵礦石進口不斷擴大的趨勢很可能逆轉。筆者預計,未來5~8年,中國的廢鋼市場(主要由報廢的汽車形成)將超過美國,屆時,不僅大量廢鋼將替代鐵礦石,而且所有的高爐(煉鐵爐)也將被轉爐、電爐取代。可以預見,5~8年以后,湛江千萬噸鋼鐵廠可能剛剛形成設計產能,剛投產就“報廢”了,那將是個大悲劇。所以,湛江市市長今天“親吻”鋼鐵項目批文,暴露出的心態不是無知,而是“無畏”,他以為是抱了一個金飯碗,實際上,那或許是明天的一個大累贅。只是,8年后的湛江市市長是誰,有誰能知道?

客觀地說,湛江市市長拿到了批文,并不等于可以開工。因為今天的情況與2008年已經大不一樣。那時候,是有發改委批文,銀行爭相貸款,資金與項目同時落實。而現在的情況則是,有發改委批文,商業銀行卻可能拒絕貸款。因為絕大多數商業銀行已經從“四萬億”投資項目中汲取了極大的教訓,他們知道鋼鐵行業已經嚴重產能過剩,不可能還爭先恐后地為這些前途暗淡的項目發放中長期貸款。更何況,現在的銀根不是很松,而是偏緊,尤其是中長期貸款的資金來源很緊張。必須提醒湛江市市長和那些剛剛拿到產能過剩項目的市長們,未來跑銀行的過程可能更辛苦。

穩增長是必須的,但重點應該放在短期能夠見效的項目上,尤其是能夠消化過剩產能、去庫存的建設項目。如果繼續走2008年的老路,上一大堆過剩產能項目,增加更多庫存,這不是在化解危機,而是在制造危機。筆者希望,這樣的“無畏”最好少一點。畢竟,穩增長不是“吻”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