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7 01:11:03
面對短期理財基金給市場帶來的沖擊和誘惑,眾基金巨頭終于“按捺不住”,繼華夏之后,三大銀行系基金也加入到短期理財基金的“爭奪戰”中。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每經實習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面對短期理財基金給市場帶來的沖擊和誘惑,眾基金巨頭終于“按捺不住”,繼華夏之后,三大銀行系基金也加入到短期理財基金的“爭奪戰”中。
證監會公布的信息顯示,上周申報的11只基金中,7只為短期理財債基,其中工銀瑞信、建信、中銀3家有銀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分別上報了短期理財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系基金加入戰局,在渠道營銷上無疑優勢明顯,但在投資管理和業績上還需要觀察。
短期理財債基戰火升級
基金公司短期理財基金的產品線已全面鋪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證監會公布的最新一期新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表看到,上周共有7只短期理財債基遞交募集申請,其中,在債券投資業績優異的易方達和富國基金各自申報了1只短期理財基金,富國更將“觸角”伸向7天超短期理財領域。
很明顯,證監會在本月放開短期理財債基申請后,短期理財債基已經連續兩周在基金申報中唱“主角”,統計顯示,加上上周申報的4只產品,目前已有11只短期債基等待審批。
“短期理財基金是用來替代銀行理財產品的。”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投資總監表示,目前銀行體系中,理財產品的規模太大。銀行一方面不想繼續擴大理財產品的規模,另一方面也要把管理風險分散出去,因此需要找其它的替代品。現在把理財產品的需求轉移到短期理財基金上,銀行可以通過基金控制存款,基金公司也可以從中收獲管理費,是個互利的事情。
銀行系基金“覬覦”短期債基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申請短期理財基金的公司中,工銀瑞信、建信、中銀3家銀行系基金赫然在列。業內人士均坦承,渠道營銷上,銀行系的優勢是其它基金公司無法企及的。
“(其他產品)擠壓程度要看銀行對旗下基金公司的支持力度。”某基金公司營銷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農行對農銀匯理的支持向來不遺余力,這在業內是公開的事情。其所在基金公司發行產品一般也會避開銀行系基金的發行檔期,有時候,銀行會有內部銷售的考核機制,這個對其它基金發行影響不利。
不過亦有債券基金經理表示,過多強調所謂的股東背景,不符合市場化運作的規律。該人士稱,現在基金產品發行已經很市場化了,隨著基金規模的逐步擴大,未來或會出現千億級的基金,“這不是個別銀行所能控制的,還是要把投資運營的精力放在產品核心競爭力上來”。
另一方面,銀行系基金的股東背景,在業內人士看來,說不定反而對投資造成一定制約。
“基金不能和托管行做交易,也不能和股東做交易”,上述固定收益部投資總監稱。
新發基金規避贖回風險
首批短期理財基金已經運作一個多月,在收益率和流動性上均存在不足之處。
從收益率看,短期理財基金和貨基相比,無明顯優勢。華安月月鑫A運作40多天,平均萬份單位收益1.0865元,不及同期貨基平均水平。不過,匯添富理財30天A最近運作期年化收益率4.029%,高于貨幣基金平均收益0.1個百分點。
在流動性上,匯添富短期理財30天近期更是傳出被大額贖回160億的傳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針對首批產品的短板,新一批短期理財基金在收益和申贖模式上,將會有更多的考慮。
上述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表示,短期理財債券基金在收益率上和貨幣基金對比,優勢欠缺。他稱,短期理財基金開放期短,對基金的沖擊會更大,基金手頭預留的流動性要更好,不過考慮到短期理財基金未來也有資金的沉淀,這方面的孰優孰劣,就要更長時間的考量了。
某正在申報短期理財基金公司人士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承,對比貨幣基金尋找自己的優勢,是未來短期理財基金最大的問題。“短期還能迎合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替代需求,以后就得看收益率了。”
已經發行短期理財基金的某基金公司表示,未來仍考慮繼續發行此類理財基金,不過新基金在收益方面會與此前有所不同。“以前是低風險,低收益,未來或把收益和風險都相對放得高些。”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
上述申報短期理財基金公司人士稱,將來新產品的運作,會從市場預判、跨市場融資上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大額贖回,“當然,和銀行的關系也很重要。”他強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