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7-03 09:46:11
每經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張茜) 標普、惠譽和穆迪近期的頻繁調級動作引發了歐盟金融監管機構的注意,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主席史蒂芬·邁耶爾 (Steven Maijoor)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ESMA已經著手調查三大評級機構在對銀行評估過程中是否足夠嚴謹和透明。
史蒂芬強調,ESMA無意于影響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我們不會對評級方法進行限制,我們只是詢問他們(評級機構)在作出決定的時候,是否有經濟道理并符合邏輯”。
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成立于2011年1月1日,取代之前的歐洲證監會成為歐洲金融監管體系三大新的歐洲監管當局之一。據《金融時報》報道,這個新成立的監管機構在此之前還沒有采取過任何強制措施,但是評級機構必須要在ESMA注冊并維持良好聲譽才能在歐洲運作,所以ESMA的關注無法被忽視。
上個月,穆迪下調了15家全球性銀行的信用等級,而標普自調整評級標準以來,于去年十一月已經對37家頂級全球銀行當中的15家做了降級處理。 如此頻繁的動作使得ESMA對于評級機構是否有足夠的分析資源和專家來應對驟增的工作產生懷疑。“銀行評級的重要性在于它對主權信用和政府債券的交互作用”。
經濟危機前對結構性產品過于樂觀的態度,以及歐債危機中大規模下調深陷歐債泥潭國家的主權信用和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為評級機構招來了嚴厲的指責。
《金融時報》稱,標普已經回應此次調查事件,稱作為常規檢查的一個部分,標普期待著向ESMA作出解釋,最大化展現它在銀行評級中的透明度,質量和一致性。而惠譽和穆迪則拒絕對此事件發表評論。
國內評估機構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單純從技術操作的角度而言,頻繁調級對于評級機構并沒有太大的難度,評級機構對于評估對象的觀察已經持續了多年,已經有足夠的材料來支持分析。要規避評級結果對市場造成動蕩的關鍵,是減輕政府機構對于評級結果的依賴性,投資者對于評級結果的依賴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市場。現在國際上對于這個困境已經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建立由政府監管的評級機構,引入雙重評級,即同時參考采用多家評級機構的結果,盡可能使得評級結果更公正客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