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天橋底下的水泥錐羞辱了城市的文明

2012-07-05 01:17:16

天橋底下的水泥錐,刺痛的不只是流浪漢的心,而是一座城市的包容、文明和尊嚴。

盛翔

深圳“見到乞討流浪人員就扣分”的市容考核指標剛被輿論指責為變相“禁乞令”,廣州多處高架橋底澆筑水泥錐防止流浪漢露宿的消息就接踵而至。3日,廣州市建委回應稱,有些水泥錐建于十多年前,當時的目的確實是為了防止流浪漢在橋底露宿,“現在橋下一般都是種植綠化植物,既美化了環境,也能防止流浪漢露宿影響市容衛生。”

本來是平坦的水泥地,非要在上面澆筑密密麻麻的水泥尖錐,遠遠望去,猶如一排排讓人不寒而栗的矛尖。在如此講究城市形象的今天,城市為何還能容忍如此丑陋的東西存在,實在令人費解。在“落雨大,水浸街”的時節,這是否也是一種安全隱患?如果傷到人,該由誰來賠償?城市管理者如此煞費苦心地在天橋底下布滿水泥錐,肯定不是為了城市美觀,更不是為了交通安全,就像廣州市建委所說的“確實是為了防止流浪漢在橋底露宿”,因為“流浪漢露宿影響市容衛生”。

暫且不說“流浪漢影響市容”對不對,就算影響市容,這些水泥錐難道不是影響市容嗎?為何城市管理者能夠接受水泥錐的丑陋,卻絕對不能容忍流浪漢在天橋下休息?據《南方日報》報道,深圳羅湖出臺市容環境量化考核指標,規定街頭若出現乞討流浪人員,將扣除城管考核分數。此消息引發輿論強烈抨擊,現在看來,驅逐流浪乞討人員,在以開放和包容著稱的廣東,絕非單獨的個案。經濟上的開放,遠未能帶來城市理念的真正開放,更未能讓每個人心底的包容之心開放如花。

某種意義上,天橋底下的水泥錐是對城市文明的羞辱,它以尖利而又無情的形象刺向一座現代都市本應具有的人性與溫情。“我無權拒絕他們(流浪者)入內讀書,但您(讀者)有權選擇離開。”杭州市圖書館館長褚樹青的一則微博,曾經感動過很多人。為什么有些城市管理者對于流浪漢從來沒有這樣的胸襟?城市是屬于人的,城市發展也應該以人為本,流浪漢也是人,為什么非要把他們貶低為一種影響市容的存在?

曾經,很多地方做出過類似禁止乞討的規定,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借口是,這些流浪乞討者都是不勞而獲的職業乞討,他們去銀行存錢,他們去飯店飽餐,他們在出租房里居住,諸如此類。當然,不能否認職業乞討的存在,但是這些生活在天橋底下的流浪漢,至少證明他們是真的貧窮,并且真的居無定所。換言之,居住在天橋底下,本應是區分職業乞討與非職業乞討的重要依據。對那些居住在天橋底下的真正的流浪乞討者,城市仍要想盡辦法驅逐,只能說明以職業乞討為由禁乞的虛偽。

在天橋底下,給流浪乞討者一個流浪的家,究竟影響了誰的市容?既然我們的社會中依然有貧困者,政府部門如果不能幫助他們、接納他們,至少也請給他們在天橋底下風餐露宿的權利。請不要將這些寄居在天橋下的流浪漢都想象成偽裝大師,如果不是生活的無奈,誰會愿意住在那樣的地方?古時候,鬧市邊的破廟是乞丐們最常住的家;現代都市里,破廟早已無處可尋,既不能避風也不能避雨的天橋底下,何必還要煞費苦心地澆筑上水泥尖錐?天橋底下的水泥錐,刺痛的不只是流浪漢的心,而是一座城市的包容、文明和尊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