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0 01:09: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7月上海驕陽似火,正如興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發展般如火如荼。但在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張長弓看來,目前國情導致私人銀行仍以資產管理為主,實現真正財富管理尚需時日。
“提及私人銀行,大家都會聯想到一連串的因素,比如只為有錢人服務、專賣高收益產品、資產來源以類信貸為主。這些都是對中國私人銀行的誤解.”在位于陸家嘴核心地段的會議室內,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張長弓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他指出,私人銀行不僅可以提供結算、匯兌等傳統業務,也可以提供財富顧問、健康咨詢等一攬子服務。
私人銀行大多“走歪了”
談到中國目前私人銀行處境,張長弓感慨:國內私人銀行脫胎于傳統零售銀行,尚處于初級階段,大多都“走歪”了。
“提及私人銀行,大家都會聯想到一連串的因素,比如只為有錢人服務、專賣高收益產品、資產來源以類信貸為主。”張長弓說道。
他指出,這些都是對中國私人銀行的誤解,私人銀行不僅可以提供結算、匯兌等傳統業務,也可以提供財富顧問、健康咨詢等一攬子服務。“私人銀行貫穿整個銀行業務,是真正的綜合性銀行,客戶可以把私人銀行當做自己的管家。”張長弓告訴記者。
此前在“2012陸家嘴論壇”上,一些金融機構負責人指出,目前上海還未到談“財富管理”的時候,大部分金融機構從事的實際是“資產管理”。
張長弓認為,資產管理的對象局限于金融資產。而財富管理比資產管理的范圍要廣得多,不僅可以對金融資產進行管理,還可以對非金融資產進行管理。
“瑞士銀行以優質的私人銀行服務聞名遐邇,瑞銀模式分為三大體系:投行、資產管理、私人銀行。其中,私人銀行貫穿整個銀行業務,客戶不僅僅需要理財產品,有時還需要融資服務。這才是真正實現財富管理。”張長弓說道。
張長弓認為,目前經濟的發展階段也導致國內私人銀行始終停留在“資產管理”階段。
“我們經過調查,把客戶分為三個階段:創富、守富、享富。在創富階段,對個人投資管理能力充滿信心,個人及家族化色彩濃厚,缺乏對專業人士的信賴;守富階段,財富管理觀念逐步淡化個人、家族色彩,轉向委托專業的金融機構和團隊進行財富管理,資產跨國配置及多樣化配置需求增長;而在享富主要依賴專業的金融機構和團隊進行財富管理,風險偏好呈現多樣化趨勢。中國高凈值客戶平均年齡只有39歲,大多數還處于創富階段,只有少數人進入守富和享富階段,對銀行財富管理的需求還有一個培育的過程。”張長弓分析道。
“但根據國外經驗,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經濟將進入平穩增長期,當高凈值人群經歷創富階段后,他們會慢慢向守富、享富的階段過渡。彼時,對銀行專業服務的依賴性會越來越高。”張長弓說道。
客戶爭奪 人才爭奪
客戶,一直是銀行必爭的“戰略資源”,對私人銀行更是如此。
然而,除了面對同行間競爭外,私人銀行部還必須處理好總行與各地分行的利益關系。通常情況下,對于一些分行無力服務的高凈值客戶,應交由總行處理;但是客戶移交總行后,就算是總行的業績。出于利益考慮,分行對移交客戶一事往往并不積極。
“高端客戶往往分散在各個分、支行服務網絡里,如果總行將客戶無償爭走,分行自然不情愿將客戶拱手相讓。因此,興業銀行引入了雙向記賬模式。”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張長弓介紹道。“將挖掘一名客戶帶來的成果分別計算。分行的成果歸分行,不影響他們的利益。總行的服務成果記在總行,理清總、分行利益后,不用擔心分行隱匿客戶。”張長弓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70萬名高凈值客戶,興業銀行目前占比較小。即便總行直營,內部發生客戶爭奪的幾率很小,為何不去爭奪剩余的市場?”張長弓說道。
同時,內地的私人銀行起步晚,人才比較匱乏,私人銀行的客戶經理尚處于“熟悉富人喜歡什么”的初級階段。吸引高素質人才、更好地貼近客戶需求成了私人銀行成長的重要支撐。
據興業銀行發布的《中國高凈值人群消費需求白皮書》顯示,270萬高凈值客戶中,財富來源主要是投資回報和企業所有權出售;7成喝酒,其中5成青睞紅酒;2/3有收藏習慣,手表、古代字畫及酒是最普遍的收藏品類;85%打算送孩子出國留學。
這就意味著,每一位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必須精通金融業務、品酒、古玩鑒賞、各國稅法、各國教育水平。張長弓認為,私人銀行人才隊伍建設應區別于傳統零售部門。“針對私人銀行的培訓,除了金融知識、政策法規外,還要豐富知識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