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汽車

每經網首頁 > 汽車 > 正文

豪華車高增長背后降價潮起 經銷商盈利能力減弱

2012-07-12 01:10:31

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幅降價優惠,促使豪華車整體銷量增長,但經銷商贏利能力已經出現明顯下降。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與整體車市呈現出的慘淡經營明顯不同,豪華車依舊保持著自2011年開始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在豪華車市場占據傳統強勢地位的德系品牌,銷量持續走高,奧迪、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增長,均超過30%,是乘用車增幅的4倍多。

即便受到渠道拖累的奔馳品牌,今年上半年銷量增長也達11%。此外,受基數較少的原因影響,今年上半年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取得增長100%的驚人成績。與銷量目標難以完成的眾多合資公司相比,豪華車顯然“風景獨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供不應求的豪華車“加價時代”到刺刀見紅的“價格血拼”,市場幾乎沒有過渡。市場一輪猛于一輪的降價促銷,正在將國內車市的信息傳遞給遠在海外遙控指揮的跨國公司高管們。

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幅降價優惠,促使豪華車整體銷量增長,但經銷商贏利能力已經出現明顯下降。從目前的市場慣性來看,今年年底,豪華車市場增速出現再次回歸的情況也將可以預見。

豪華車市場降溫

“進口車特別是豪華車市場去年講述‘春天的故事’,量利皆收;今年上半年演繹‘蹉跎歲月’,競爭慘烈。”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打趣稱。

豪華車市場的持續降溫應該追溯的今年2月奔馳S級系引發的價格戰,時至今日,豪華車市場的降價風潮有愈演愈烈之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北京豪華車市場發現,動輒10萬元的讓利,在中檔豪華車中已經非常普遍。而價值百萬元的進口豪華車,出現30萬左右的市場優惠也已屢見不鮮。

“經濟和市場因素變化讓進口車市場一改去年熱銷、緊俏、利豐的局面,今年上半年豪華車市場起伏動蕩,經營風險加劇,市場格局面臨重塑。”顏景輝分析。

在中檔豪華車方面,以奧迪A6L為例。在北京一家老牌奧迪經銷商處,記者得知,上市3個月,新A6L已經出現優惠促銷的情況。經銷商向記者表示,如果不著急用車,到今年下半年,優惠幅度將進一步加大。在奧迪A6L完成新老換代之后,6月A6L銷量出現小幅回落,銷量為1.2萬輛。5月,正處于換代期間的奧迪,老款A6L市場優惠曾達到5萬元以上,大幅沖擊銷量。

“從前兩年的高速增長,到2012年開始的增幅收窄,豪華車市場正在經歷理性回歸的過程。”有市場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而在今年上半年,豪華車市場在整體表現優于整體車市的同時,市場熱度已經明顯降溫。

值得注意的是,與市場降溫相悖,豪華車企業對于中國市場的依存度正在與日俱增。今年上半年,中國延續了寶馬、奧迪全球第一大單一市場的位置,比重進一步增加。寶馬汽車相關人士表示,隨著7月中旬加長版全新3系的上市,該款車將成為推動其下半年在華銷量增長的主要力量。

在傳統豪華車品牌保持傳統優勢地位的同時,在中國市場加速追趕的新品牌更是“爭分奪秒”。捷豹路虎的合資工廠腳步將近,全球CEO施韋德頻繁到訪中國,最近還表態,“未來中國將成為捷豹路虎全球第一大市場”。

此外,將中國市場提升到“最重要”地位的日系車企,同樣企圖通過豪華車擴大在華市場份額。英菲尼迪國產已經進入倒計時,雷克薩斯同樣將復興中國市場作為其戰略目標。

經銷商讓利降庫存

在市場終端,大幅降價優惠推進著豪華車整體銷量增長,但同時,經銷商贏利能力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豪華車市場呈現出來的特點包括,跨國汽車廠家主動采取降價保量措施,銷量整體提升,規模效益顯現;庫存增加,銷售不暢,迫使經銷商大幅讓利銷售,以快速消化庫存,加快資金流轉,確保資金鏈安全和企業正常運營。

但降價是個雙刃劍。大幅的降價加重豪車市場的觀望情緒。同時,與日俱增的豪華車銷售網點數量,分流了目標客戶市場,單店集客量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降;同時,大幅讓利擠壓了單車利潤空間,經銷商實際贏利縮水。

從需求來看,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對豪華車的需求增長產生了較大影響。

或許意識到市場出現的重重風險,有些豪華車企業開始出現“回歸理性”的趨勢。一汽-大眾奧迪事業部總經理薄石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我們已經預料到高檔車市場的下滑趨勢,今年下半年中國豪華車市場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從產品供應來看,目前德國總部已經認識到中國市場的增長放緩,減少了對中國市場的供應。下半年引入中國的車型結構也將全新調整,小排量、節能型產品將作為主要的新品引入方向。”奔馳(中國)相關人士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但是,當國產車型不斷增多,新品牌的不斷涌入,也在不斷刺激著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容量增大,再增大。但是這一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這個嚴肅的問題拋向了各家豪華車商的老總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