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行業聚焦

每經網首頁 > 行業聚焦 > 正文

多空激辯2132點 鉆石底還是暫時底?

2012-07-14 01:34:53

每經記者 趙笛

編者按

國人素喜以數喻理或探究數字吉兇,比如老子曾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如“九五之尊”,是因為古人認為九在陽數中最大,因此最尊貴,而五在陽數中居中,所以能調和,因此“九五”既尊且和,是帝王之象。

在股市中,更有不少人對數字極其敏感,2132點從數字看,既不算吉利也并不晦氣,但滬指2012年初在此開始反攻且至今仍運行在這一點位之上,因此有人稱其為“鉆石底”。然而,隨著滬指在7月12日最低探至2153點,說2132點是“鉆石底”的人忽遭痛批,這一點位被揶揄為“暫時底”甚至是“豆腐底”。其實,“天行有常”,真正的底部不是口號喊出來的,也不是口水仗爭出來的,漲時預測鉆石底,可能久走夜路必遇鬼;跌了大吼暫時底,或也是事后諸葛博出位。真正的底部是在恐慌中砸出來的,因此我們更要見微知著地觀察、分析種種細節。

/觀點對立/

股市嘴仗加劇 戰天斗“底”

每經記者 趙笛

2010年、2011年A股均錄得下跌,因此,2012年初滬指在2132點見底反彈時,多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對其冠以“鉆石底”的美譽。然而,隨著滬指7月12日最低探至2153點,又有人說2132點只是“暫時底”、“豆腐底”。

多方觀點一:鉆石底

2132點“鉆石底”的提法始出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

滬指在2012年1月6日見底2132點后2月7日,李大霄喊出“鉆石底”,并表示“只為表明我信心”。

在“鉆石底”的論斷中,李大霄給出了六大利好支撐:一,外圍市場的情況較預期略好,市場有望走出恐慌;二,房價、CPI等去年政策調控的主要對象均已受控,此前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出現改善;三,市場經過調整后的估值已與1664點時相近,投資價值凸顯;四,“政策之手”將帶來轉機,包括匯金、社保等“國家隊”的入市及近期研究的養老金入市等;五,產業資本積極“抄底”,其增持規模連續兩個月超過減持規模;六,此前唱空做空的外圍資本近期大舉買入中國股票ETF,轉向做多A股。

雖然彼時也有不少市場人士對“鉆石底”并不看好,但由于在李大霄喊出“鉆石底”時,滬指已經較3132點上漲了約10%,多頭實力更強,市場對上述提法更多是贊譽而非鞭笞。

多方觀點二:向上拐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李大霄外,國信證券分析師閻莉也是2132點大底的忠實擁護者。相比李大霄對“鉆石底”更多是側重于從宏觀及消息面進行判斷,閻莉則從技術分析的角度闡述了2132點的意義。

2011年12月,閻莉在判斷2012年股指走勢時指出,2012全年滬指將表現為前低后高的回升走勢,滬指低點拐點的時間落在一季度(2~3月份的可能性大),位置在2000點附近,不排除短暫下破。而在2012年1月6日滬指見底2132點當天,閻莉在研報中還認為“1月份將會出現最后的下壓”,“拐點的位置在2000點偏下”。

2012年1月19日,閻莉修正了拐點判斷,將2132點定位于低點拐點,至今仍未改變這一判斷。

2012年6月,就在大盤明顯走弱,大有下破2132點之際,閻莉發布了一篇《2132點與1664點行情對比》的研報。她指出,2132點行情與1664點行情性質相同,即同時是股指本身的低點拐點,又是貨幣政策的低點拐點。此外,2012年初的2132點,市場整體市盈率僅為12倍,上證50市盈率不足10倍,均創歷史新低,具備重要底部的特征。

在將2132點定義于“拐點”的背景下,閻莉看好下半年股指能夠到2800點。

空頭觀點一:暫時底

3月~5月間,股指要么上漲,要么震蕩厲害,此時,市場還少有人跳出來大談2132點鉆石底的真偽,但就在李大霄推出鉆石底觀點后不久,私募人士花榮就曾表示“見底論是一廂情愿”,“市場仍處于熊市狀態之中,前景并不明朗”。

如今,隨著滬指最低探至2153點,關于2132點是“鉆石底”還是“暫時底”、“豆腐底”的爭論忽然火爆起來。

7月6日,李大霄發表博文稱《鉆石底依舊 拯救A股是大是大非問題》,然而就在隨后一個交易日7月9日,股市大跌2.37%。

富蘭投資管理公司副總、首席策略師楊東輝在微博上質疑稱:按照流通市值看,現在的2000點相當于2007年時的6124點,目前價位實際上已經相當于2007年的7000點了,所以A股還會向下跌,1800點是必見的低點。

雖然關于滬指當前2000點等同于當年的7000點的說法還有待商榷,但這一根據流通市值和市場資金來判斷A股指數真實性的方法,實際上和去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提出的“真實換手率”如出一轍。

記者此前曾多次撰文稱,在流通市值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只有有充足的成交才能夠推動股市上行。然而,根據“真實換手率=日均成交額÷流通市值×100%”來測算,滬市單邊4000點時(2007年5月)的真實換手率曾高達5.65%。而即使是在998點前(2005年5月)真實換手率尚有0.85%。如今(2012年6月),滬指點位雖還有2200點,但真實換手率竟只剩0.47%。試想,如此少的資金怎樣去推動如此大的流通市值?

空頭觀點二:陰謀底

除有私募對鉆石底一說表示不同意見外,所謂“正統”的券商圈子內,也有人對鉆石底表示不認同。

申銀萬國分析師徐明認為,所謂鉆石底更像是個“豆腐底”,隨時有被跌破的可能。在這樣的預期下,投資者寧肯選擇“錯過”,也不太愿意選擇“做錯”。

中投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徐曉宇則在微博勸降李大霄,理由是年內1.2萬億大小非解禁、預計IPO超過2000億、轉融通國債期貨年內有可能推出、垃圾債試點已是重要利空。

更有甚者,財經評論員林耘在微博中表示:“7年前,我給了你第一個可以炫耀的臺階,7年來我本著市場觀點多樣化……一直在央廣給你留著放言的平臺容忍你的一錯再錯,人可以無能,不能無恥,更不能把無恥當成通行證”。可能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看這樣一場論戰更像是看熱鬧。有股民調侃稱,或許李大霄先生的普通話不太好,其實他想說2132點是“暫時底”。

/市況失衡/

深強滬弱 到底是“神馬”信號?

每經記者 趙笛

當前,滬指仍距離2132點不遠,跌破或也只是時間問題。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注意到,深市各指數距離年初的低點仍有不少距離,這也成為他們仍看好市場原因之一。那么,“深強滬弱”的格局到底反映了什么現狀?能否護佑2132點成為“鉆石底”?

銀行股拖累滬市

2012年7月12日,滬指最低探至2153點,距離2132點僅21點的距離,再跌1%就將告破。然而與此同時,深成指卻處于上漲態勢中,其最近的低點是在6月26日的9351點,該點位距離年初與滬指2132點相對應的低點8486點尚有865點的距離,即9.3%的下跌空間。

同樣是深市方面,中小板指數近期的最低點是6月29日的4393點,這一低點甚至連3月份二次探底的低點都沒有破,距離年初的低點3927點更是還有12%的下行空間。而創業板亦是如此,目前創業板指點位大約在725點左右,距離年初低點612點尚有16%的空間。因此,從整體上看,深市強、滬市弱的格局十分明顯,這又是為什么呢?

從板塊和個股近期表現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深強滬弱”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銀行股跌得太多。

統計顯示,7月以來,位居漲幅榜前列的板塊有釀酒、酒店旅游、農林牧漁、農藥化肥等,整體來看,包含其中的滬市和深市股票數量相差不多。

不過,在跌幅榜方面,由于占滬指權重比例非常大的銀行股經歷了兩次“不對稱降息”,市場對其贏利前景看空,故導致銀行股持續下跌拖累滬指。

統計顯示,16只銀行股中,屬于深市的僅有2家,總市值居前十位的銀行股均是滬市股票。

二次降息以來,滬市的工商銀行(601398,收盤價3.76元)、中國銀行(601988,收盤價2.77元)、農業銀行(601288,收盤價2.47元)、交通銀行(601328,收盤價4.35元)分別下跌了4.81%、1.77%、3.89%、3.33%;滬市的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0.17%)、浦發銀行 (600000,收盤價7.73元)、興業銀行(601166,收盤價12.40元)、光大銀行(601818,收盤價2.75元)也分別下跌了6.27%、4.21%、4.69%、2.83%。

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來看,上述銀行股自身的跌幅并不大,但他們占上證綜指的權重比例非常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的權重大約分別為6.54%、4.81%、3.59%、1.18%。也就是說,假設滬指當前為2200點,上述四家銀行若均下跌2%,則將因此拖累滬指下跌2.88點、2.12點、1.58點、0.52點,合計拖累股市下跌7.1點,跌幅0.32%。

資金流入深市

除銀行股下跌拖累滬指以外,市場資金從滬市流入深市的跡象也很明顯。這也是導致“深強滬弱”的原因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截至7月13日,今年以來,滬市單邊日均成交額為787億元。從歷史數據看,2011年,滬市單邊日均成交額為978億元,2010年為1276億元,2007年至2009年每年依次為1281.5億元、748億元和1449億元。

以上數據表明,今年滬市日均單邊成交額僅比2008年要高一點,卻比其他年份的日均成交額低很多。

然而,深市方面的情況卻恰恰相反。記者注意到,相比2008年中期中小板指數上市時,日均成交額僅幾十億,如今,中小板的日均成交額可達到200億元,最高時突破400億元。創業板在上市伊始,成交額也不足百億,如今最高也超過了200億元。

對于這一現象,市場普遍認為是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的擴容導致了量能的增加。不過,若以“真實換手率”指標來看,中小板方面,在上市初期的2008年7月日均成交額為38.8億元,當時的中小板流通市值為3043億元,所以真實換手率為1.28%。而2012年3月,中小板真實換手率達到2.4%,2012年5月也達到1.6%。整體來看,中小板的真實換手率一直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同樣,創業板方面,在位于創業板指頂部的2010年11月,創業板日均成交額為74.7億元,流通市值為1894億元,真實換手率為3.9%。2012年6月,創業板日均成交額為104.13億元,流通市值為2976億元,真實換手率為3.5%。由此可見,雖然當前市場低迷,但中小板、創業板真實換手率與其歷史頂部的換手率水平相差無幾,且大幅高于滬市。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登公司公布每月“A股賬戶市值”統計數據,記者在剔除了千萬級別賬戶因股指漲跌而受到的影響后發現,至少是從2010年1月以來,千萬元市值級別的賬戶數量相對是比較穩定的。這就是說,A股市場的存量資金相對而言是比較穩定的。

在此背景下,滬市成交額、真實換手率的持續下降,顯然表明資金流向了深市,而根據中小板、創業板放量的情況看,這兩個“小板”顯然分流了不少滬市主板資金。

強勢信號還是弱勢信號?

由于明顯的“深強滬弱”格局,市場多空也就各執一端來評論市場是強還是弱、2132點是鉆石底還是暫時底。

對于多頭而言,他們看到的是市場熱點活躍,每天都有不少個股拉漲停板,醫藥、地產、白酒、消費股等,不少仍大幅上漲甚至屢創新高。比如保利地產(600048,收盤價12.80元)、招商地產(000024,收盤價26.14元)等地產龍頭股根本不見回調,持續上漲;白酒股中的酒鬼酒(000799,收盤價53.95元)、水井坊 (600779,收盤價31.65元)、貴州茅臺(600519,收盤價262.70元)等都創出了歷史新高。在多頭眼中,熱點活躍,可以證明仍然存在很強賺錢效應,因此市場也不會跌到哪里去。

然而空方則認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還是滬市,且一旦滬市持續走弱,深市也難獨善其身。2012年5月7日,深成指突破了前期3月的高點,正當市場認為深成指可以算作先行指標,滬指創新高也指日可待時,滬指卻在新高前止步。既然當初深市漲也沒能帶動滬市隨后跟漲,因此,如今深市強勢也未必能夠助滬指在2132點扛住。

/細節剖析/

兩因素顯示市場或仍未見底

每經記者 趙笛

俗話說“不破不立”,底部不是喊出來的,也不是罵出來的,而是“砸”出來的。無論是998點、1664點還是2132點,階段性底部都是恐慌之后出現的,體現為新股破發、強勢股補跌、市場哀聲一片。那么,當前的市場恐慌嗎?

資金打新熱度不減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新股表現看,當前市場并不恐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臨近滬指1664點時上市的新股,往往一上來就破發。

比如2008年9月10日上市的東方雨虹(002271,收盤價12.19元),發行價17.33元/股,上市首日雖上漲約15%,但次日便跌停,第三日便破發。

2008年9月19日,川潤股份(002272,收盤價7.79元)上市,發行價10.44元/股,上市首日暴漲254%。然而,隨后該股卻出現連續10個跌停,并于上市后第17個交易日破發”。

同日上市的水晶光電(002273,收盤價17.16元)也在上市首日大漲,但在上市第15個交易日股價破發。

華昌化工(002274,收盤價8.16元)作為在1664點之前上市的最后一只新股,除首日大漲以外,上市后也是連續下跌。

又如2132點前,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6日,A股共有21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破發者多達9只,上市五日后出現破發的股票更是多達13只,上市10日后破發者則有17只。

這其中,破發最嚴重的當屬加加食品(002650,收盤價22.94元)。該股上市首日暴跌26.33%,上市10日已下跌35.6%。

由此可見,在階段性底部出現前夕,新股破發或大幅下跌是恐慌的信號之一,也可算作股市見底的標志之一。而如今,2012年6月1日~7月13日,A股共有29只股票上市,上市首日下跌的有12只,5個交易日后破發有13只,10個交易日后破發的只有10只。在上述新股中,跌得最兇的當屬百隆東方 (601339,收盤價11.11元)。該股上市首日下跌9.34%,10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6.4%。

然而,無論從下跌的家數還是跌幅來看,雖然當前的市場點位與2132點接近,但恐慌遠小于2132點時。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7月以來,A股共有7只新股上市,首日均錄得上漲。這其中,金河生物(002688,收盤價30.72元)漲幅為70.67%,津膜科技 (300334,收盤價23.11元)漲幅為92.37%。顯然,當前的新股市場非但不恐慌,相反還成了資金集中的熱點和贏得暴利的機會所在。

分析人士認為,從以往經驗看,新股未出現大面積破發,市場并未出現恐慌,這都是不符合股市即將見底特征的。

板塊漲升持續

從熱點持續深化來看,當前的市場也并不恐慌。

比如2132點前的2011年11月,農林牧漁板塊在市場中表現十分抗跌,在大盤下跌5.46%的情況下,農林牧漁板塊加權漲幅為2.05%。這其中,龍頭股中福實業(000592,收盤價5.15元)從10月底開始出現了14個漲停,累計漲幅34%。

然而在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6日期間,農林牧漁板塊又以加權24.68%的跌幅位列跌幅榜前列。這其中,中福實業從12月份開始大幅下跌,到2132點時,股價又跌去了40%。

再比如1664點前,2008年9月19日~24日,當時受三大利好政策的刺激,股市大幅上漲。這其中煤炭、物資外貿、飛機制造、有色金屬股分別以23.33%、15.3%、11.8%、10.74%的加權漲幅排名靠前。而在2008年9月25日~10月28日間,這些板塊又分別以32.71%、25.41%、24.41%和29.42%的跌幅領跌A股。

從以上例子可見,在階段性大底前,強勢股需要補跌才能砸出市場底。然而,如今強勢股仍是“強者恒強”。

統計顯示,2012年5月,位居漲幅前列的板塊有環保、建筑建材、水泥、釀酒、生物制藥板塊;6月,錄得上漲的板塊有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環保、釀酒、電力、食品板塊;7月,漲幅靠前的板塊有釀酒、食品、酒店旅游、農林牧漁、生物制藥板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釀酒、食品、生物制藥、環保等板塊均是連續多月上漲,而在跌幅榜上也沒有這些板塊的名字。顯然,強勢股沒有補跌跡象,那么A股尚也就缺乏了一個認定底部的指標。

2132點不破不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歷史上多個被不少人自以為是的底部點位都是靠不住的。

比如2008年市場都認為3000點有支撐,在3000點前,政策也救市了,股市也橫盤了,但最終還是跌破了。

再如2011年年底,市場普遍認為2010年7月的2319點是底部,但在橫盤震蕩后,最終又跌破了。

由此可見,將不少具體點位視作底部或認為到了上述點位就一定能撐得住,都是不太可靠的說法,為什么呢?因為:不破不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趙笛 編者按 國人素喜以數喻理或探究數字吉兇,比如老子曾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如“九五之尊”,是因為古人認為九在陽數中最大,因此最尊貴,而五在陽數中居中,所以能調和,因此“九五”既尊且和,是帝王之象。 在股市中,更有不少人對數字極其敏感,2132點從數字看,既不算吉利也并不晦氣,但滬指2012年初在此開始反攻且至今仍運行在這一點位之上,因此有人稱其為“鉆石底”。然而,隨著滬指在7月12日最低探至2153點,說2132點是“鉆石底”的人忽遭痛批,這一點位被揶揄為“暫時底”甚至是“豆腐底”。其實,“天行有常”,真正的底部不是口號喊出來的,也不是口水仗爭出來的,漲時預測鉆石底,可能久走夜路必遇鬼;跌了大吼暫時底,或也是事后諸葛博出位。真正的底部是在恐慌中砸出來的,因此我們更要見微知著地觀察、分析種種細節。 /觀點對立/ 股市嘴仗加劇戰天斗“底” 每經記者趙笛 2010年、2011年A股均錄得下跌,因此,2012年初滬指在2132點見底反彈時,多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對其冠以“鉆石底”的美譽。然而,隨著滬指7月12日最低探至2153點,又有人說2132點只是“暫時底”、“豆腐底”。 多方觀點一:鉆石底 2132點“鉆石底”的提法始出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 滬指在2012年1月6日見底2132點后2月7日,李大霄喊出“鉆石底”,并表示“只為表明我信心”。 在“鉆石底”的論斷中,李大霄給出了六大利好支撐:一,外圍市場的情況較預期略好,市場有望走出恐慌;二,房價、CPI等去年政策調控的主要對象均已受控,此前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出現改善;三,市場經過調整后的估值已與1664點時相近,投資價值凸顯;四,“政策之手”將帶來轉機,包括匯金、社保等“國家隊”的入市及近期研究的養老金入市等;五,產業資本積極“抄底”,其增持規模連續兩個月超過減持規模;六,此前唱空做空的外圍資本近期大舉買入中國股票ETF,轉向做多A股。 雖然彼時也有不少市場人士對“鉆石底”并不看好,但由于在李大霄喊出“鉆石底”時,滬指已經較3132點上漲了約10%,多頭實力更強,市場對上述提法更多是贊譽而非鞭笞。 多方觀點二:向上拐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李大霄外,國信證券分析師閻莉也是2132點大底的忠實擁護者。相比李大霄對“鉆石底”更多是側重于從宏觀及消息面進行判斷,閻莉則從技術分析的角度闡述了2132點的意義。 2011年12月,閻莉在判斷2012年股指走勢時指出,2012全年滬指將表現為前低后高的回升走勢,滬指低點拐點的時間落在一季度(2~3月份的可能性大),位置在2000點附近,不排除短暫下破。而在2012年1月6日滬指見底2132點當天,閻莉在研報中還認為“1月份將會出現最后的下壓”,“拐點的位置在2000點偏下”。 2012年1月19日,閻莉修正了拐點判斷,將2132點定位于低點拐點,至今仍未改變這一判斷。 2012年6月,就在大盤明顯走弱,大有下破2132點之際,閻莉發布了一篇《2132點與1664點行情對比》的研報。她指出,2132點行情與1664點行情性質相同,即同時是股指本身的低點拐點,又是貨幣政策的低點拐點。此外,2012年初的2132點,市場整體市盈率僅為12倍,上證50市盈率不足10倍,均創歷史新低,具備重要底部的特征。 在將2132點定義于“拐點”的背景下,閻莉看好下半年股指能夠到2800點。 空頭觀點一:暫時底 3月~5月間,股指要么上漲,要么震蕩厲害,此時,市場還少有人跳出來大談2132點鉆石底的真偽,但就在李大霄推出鉆石底觀點后不久,私募人士花榮就曾表示“見底論是一廂情愿”,“市場仍處于熊市狀態之中,前景并不明朗”。 如今,隨著滬指最低探至2153點,關于2132點是“鉆石底”還是“暫時底”、“豆腐底”的爭論忽然火爆起來。 7月6日,李大霄發表博文稱《鉆石底依舊拯救A股是大是大非問題》,然而就在隨后一個交易日7月9日,股市大跌2.37%。 富蘭投資管理公司副總、首席策略師楊東輝在微博上質疑稱:按照流通市值看,現在的2000點相當于2007年時的6124點,目前價位實際上已經相當于2007年的7000點了,所以A股還會向下跌,1800點是必見的低點。 雖然關于滬指當前2000點等同于當年的7000點的說法還有待商榷,但這一根據流通市值和市場資金來判斷A股指數真實性的方法,實際上和去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提出的“真實換手率”如出一轍。 記者此前曾多次撰文稱,在流通市值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只有有充足的成交才能夠推動股市上行。然而,根據“真實換手率=日均成交額÷流通市值×100%”來測算,滬市單邊4000點時(2007年5月)的真實換手率曾高達5.65%。而即使是在998點前(2005年5月)真實換手率尚有0.85%。如今(2012年6月),滬指點位雖還有2200點,但真實換手率竟只剩0.47%。試想,如此少的資金怎樣去推動如此大的流通市值? 空頭觀點二:陰謀底 除有私募對鉆石底一說表示不同意見外,所謂“正統”的券商圈子內,也有人對鉆石底表示不認同。 申銀萬國分析師徐明認為,所謂鉆石底更像是個“豆腐底”,隨時有被跌破的可能。在這樣的預期下,投資者寧肯選擇“錯過”,也不太愿意選擇“做錯”。 中投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徐曉宇則在微博勸降李大霄,理由是年內1.2萬億大小非解禁、預計IPO超過2000億、轉融通國債期貨年內有可能推出、垃圾債試點已是重要利空。 更有甚者,財經評論員林耘在微博中表示:“7年前,我給了你第一個可以炫耀的臺階,7年來我本著市場觀點多樣化……一直在央廣給你留著放言的平臺容忍你的一錯再錯,人可以無能,不能無恥,更不能把無恥當成通行證”。可能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看這樣一場論戰更像是看熱鬧。有股民調侃稱,或許李大霄先生的普通話不太好,其實他想說2132點是“暫時底”。 /市況失衡/ 深強滬弱到底是“神馬”信號? 每經記者趙笛 當前,滬指仍距離2132點不遠,跌破或也只是時間問題。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注意到,深市各指數距離年初的低點仍有不少距離,這也成為他們仍看好市場原因之一。那么,“深強滬弱”的格局到底反映了什么現狀?能否護佑2132點成為“鉆石底”? 銀行股拖累滬市 2012年7月12日,滬指最低探至2153點,距離2132點僅21點的距離,再跌1%就將告破。然而與此同時,深成指卻處于上漲態勢中,其最近的低點是在6月26日的9351點,該點位距離年初與滬指2132點相對應的低點8486點尚有865點的距離,即9.3%的下跌空間。 同樣是深市方面,中小板指數近期的最低點是6月29日的4393點,這一低點甚至連3月份二次探底的低點都沒有破,距離年初的低點3927點更是還有12%的下行空間。而創業板亦是如此,目前創業板指點位大約在725點左右,距離年初低點612點尚有16%的空間。因此,從整體上看,深市強、滬市弱的格局十分明顯,這又是為什么呢? 從板塊和個股近期表現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深強滬弱”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銀行股跌得太多。 統計顯示,7月以來,位居漲幅榜前列的板塊有釀酒、酒店旅游、農林牧漁、農藥化肥等,整體來看,包含其中的滬市和深市股票數量相差不多。 不過,在跌幅榜方面,由于占滬指權重比例非常大的銀行股經歷了兩次“不對稱降息”,市場對其贏利前景看空,故導致銀行股持續下跌拖累滬指。 統計顯示,16只銀行股中,屬于深市的僅有2家,總市值居前十位的銀行股均是滬市股票。 二次降息以來,滬市的工商銀行(601398,收盤價3.76元)、中國銀行(601988,收盤價2.77元)、農業銀行(601288,收盤價2.47元)、交通銀行(601328,收盤價4.35元)分別下跌了4.81%、1.77%、3.89%、3.33%;滬市的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0.17%)、浦發銀行(600000,收盤價7.73元)、興業銀行(601166,收盤價12.40元)、光大銀行(601818,收盤價2.75元)也分別下跌了6.27%、4.21%、4.69%、2.83%。 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來看,上述銀行股自身的跌幅并不大,但他們占上證綜指的權重比例非常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的權重大約分別為6.54%、4.81%、3.59%、1.18%。也就是說,假設滬指當前為2200點,上述四家銀行若均下跌2%,則將因此拖累滬指下跌2.88點、2.12點、1.58點、0.52點,合計拖累股市下跌7.1點,跌幅0.32%。 資金流入深市 除銀行股下跌拖累滬指以外,市場資金從滬市流入深市的跡象也很明顯。這也是導致“深強滬弱”的原因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截至7月13日,今年以來,滬市單邊日均成交額為787億元。從歷史數據看,2011年,滬市單邊日均成交額為978億元,2010年為1276億元,2007年至2009年每年依次為1281.5億元、748億元和1449億元。 以上數據表明,今年滬市日均單邊成交額僅比2008年要高一點,卻比其他年份的日均成交額低很多。 然而,深市方面的情況卻恰恰相反。記者注意到,相比2008年中期中小板指數上市時,日均成交額僅幾十億,如今,中小板的日均成交額可達到200億元,最高時突破400億元。創業板在上市伊始,成交額也不足百億,如今最高也超過了200億元。 對于這一現象,市場普遍認為是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的擴容導致了量能的增加。不過,若以“真實換手率”指標來看,中小板方面,在上市初期的2008年7月日均成交額為38.8億元,當時的中小板流通市值為3043億元,所以真實換手率為1.28%。而2012年3月,中小板真實換手率達到2.4%,2012年5月也達到1.6%。整體來看,中小板的真實換手率一直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同樣,創業板方面,在位于創業板指頂部的2010年11月,創業板日均成交額為74.7億元,流通市值為1894億元,真實換手率為3.9%。2012年6月,創業板日均成交額為104.13億元,流通市值為2976億元,真實換手率為3.5%。由此可見,雖然當前市場低迷,但中小板、創業板真實換手率與其歷史頂部的換手率水平相差無幾,且大幅高于滬市。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登公司公布每月“A股賬戶市值”統計數據,記者在剔除了千萬級別賬戶因股指漲跌而受到的影響后發現,至少是從2010年1月以來,千萬元市值級別的賬戶數量相對是比較穩定的。這就是說,A股市場的存量資金相對而言是比較穩定的。 在此背景下,滬市成交額、真實換手率的持續下降,顯然表明資金流向了深市,而根據中小板、創業板放量的情況看,這兩個“小板”顯然分流了不少滬市主板資金。 強勢信號還是弱勢信號? 由于明顯的“深強滬弱”格局,市場多空也就各執一端來評論市場是強還是弱、2132點是鉆石底還是暫時底。 對于多頭而言,他們看到的是市場熱點活躍,每天都有不少個股拉漲停板,醫藥、地產、白酒、消費股等,不少仍大幅上漲甚至屢創新高。比如保利地產(600048,收盤價12.80元)、招商地產(000024,收盤價26.14元)等地產龍頭股根本不見回調,持續上漲;白酒股中的酒鬼酒(000799,收盤價53.95元)、水井坊(600779,收盤價31.65元)、貴州茅臺(600519,收盤價262.70元)等都創出了歷史新高。在多頭眼中,熱點活躍,可以證明仍然存在很強賺錢效應,因此市場也不會跌到哪里去。 然而空方則認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還是滬市,且一旦滬市持續走弱,深市也難獨善其身。2012年5月7日,深成指突破了前期3月的高點,正當市場認為深成指可以算作先行指標,滬指創新高也指日可待時,滬指卻在新高前止步。既然當初深市漲也沒能帶動滬市隨后跟漲,因此,如今深市強勢也未必能夠助滬指在2132點扛住。 /細節剖析/ 兩因素顯示市場或仍未見底 每經記者趙笛 俗話說“不破不立”,底部不是喊出來的,也不是罵出來的,而是“砸”出來的。無論是998點、1664點還是2132點,階段性底部都是恐慌之后出現的,體現為新股破發、強勢股補跌、市場哀聲一片。那么,當前的市場恐慌嗎? 資金打新熱度不減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新股表現看,當前市場并不恐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臨近滬指1664點時上市的新股,往往一上來就破發。 比如2008年9月10日上市的東方雨虹(002271,收盤價12.19元),發行價17.33元/股,上市首日雖上漲約15%,但次日便跌停,第三日便破發。 2008年9月19日,川潤股份(002272,收盤價7.79元)上市,發行價10.44元/股,上市首日暴漲254%。然而,隨后該股卻出現連續10個跌停,并于上市后第17個交易日破發”。 同日上市的水晶光電(002273,收盤價17.16元)也在上市首日大漲,但在上市第15個交易日股價破發。 華昌化工(002274,收盤價8.16元)作為在1664點之前上市的最后一只新股,除首日大漲以外,上市后也是連續下跌。 又如2132點前,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6日,A股共有21只新股上市,上市首日破發者多達9只,上市五日后出現破發的股票更是多達13只,上市10日后破發者則有17只。 這其中,破發最嚴重的當屬加加食品(002650,收盤價22.94元)。該股上市首日暴跌26.33%,上市10日已下跌35.6%。 由此可見,在階段性底部出現前夕,新股破發或大幅下跌是恐慌的信號之一,也可算作股市見底的標志之一。而如今,2012年6月1日~7月13日,A股共有29只股票上市,上市首日下跌的有12只,5個交易日后破發有13只,10個交易日后破發的只有10只。在上述新股中,跌得最兇的當屬百隆東方(601339,收盤價11.11元)。該股上市首日下跌9.34%,10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6.4%。 然而,無論從下跌的家數還是跌幅來看,雖然當前的市場點位與2132點接近,但恐慌遠小于2132點時。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7月以來,A股共有7只新股上市,首日均錄得上漲。這其中,金河生物(002688,收盤價30.72元)漲幅為70.67%,津膜科技(300334,收盤價23.11元)漲幅為92.37%。顯然,當前的新股市場非但不恐慌,相反還成了資金集中的熱點和贏得暴利的機會所在。 分析人士認為,從以往經驗看,新股未出現大面積破發,市場并未出現恐慌,這都是不符合股市即將見底特征的。 板塊漲升持續 從熱點持續深化來看,當前的市場也并不恐慌。 比如2132點前的2011年11月,農林牧漁板塊在市場中表現十分抗跌,在大盤下跌5.46%的情況下,農林牧漁板塊加權漲幅為2.05%。這其中,龍頭股中福實業(000592,收盤價5.15元)從10月底開始出現了14個漲停,累計漲幅34%。 然而在2011年12月1日~2012年1月6日期間,農林牧漁板塊又以加權24.68%的跌幅位列跌幅榜前列。這其中,中福實業從12月份開始大幅下跌,到2132點時,股價又跌去了40%。 再比如1664點前,2008年9月19日~24日,當時受三大利好政策的刺激,股市大幅上漲。這其中煤炭、物資外貿、飛機制造、有色金屬股分別以23.33%、15.3%、11.8%、10.74%的加權漲幅排名靠前。而在2008年9月25日~10月28日間,這些板塊又分別以32.71%、25.41%、24.41%和29.42%的跌幅領跌A股。 從以上例子可見,在階段性大底前,強勢股需要補跌才能砸出市場底。然而,如今強勢股仍是“強者恒強”。 統計顯示,2012年5月,位居漲幅前列的板塊有環保、建筑建材、水泥、釀酒、生物制藥板塊;6月,錄得上漲的板塊有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環保、釀酒、電力、食品板塊;7月,漲幅靠前的板塊有釀酒、食品、酒店旅游、農林牧漁、生物制藥板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釀酒、食品、生物制藥、環保等板塊均是連續多月上漲,而在跌幅榜上也沒有這些板塊的名字。顯然,強勢股沒有補跌跡象,那么A股尚也就缺乏了一個認定底部的指標。 2132點不破不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歷史上多個被不少人自以為是的底部點位都是靠不住的。 比如2008年市場都認為3000點有支撐,在3000點前,政策也救市了,股市也橫盤了,但最終還是跌破了。 再如2011年年底,市場普遍認為2010年7月的2319點是底部,但在橫盤震蕩后,最終又跌破了。 由此可見,將不少具體點位視作底部或認為到了上述點位就一定能撐得住,都是不太可靠的說法,為什么呢?因為:不破不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上海:021-61283003深圳:0755-83520159成都:028-86516389028-86740011無錫:15152247316廣州:020-89660257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