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保險半年業績陸續披露 投資欠佳恐引凈利縮水

2012-07-17 00:57:54

保險分析人士表示,上市保險公司預期中期盈利下滑,主要受兩點因素影響,即投資表現低迷和費用大幅攀升。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無論對保險公司決策層還是投資者來說,最近公布的上市險企半年業績都難稱得上一份令人鼓舞的“答卷”。

繼中國太保(601601,SH)披露上半年保費收入后,中國平安(601318,SH)也于上周末披露其上半年保費收入為1276億元,同比增長10%。具體來講,今年上半年平安人壽、平安財險、平安健康和平安養老保費收入分別為753.7億元、487.5億元、1.2億元和3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19.7%、109%和17%。

中國太保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保費收入為904億元,同比增長4.1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為552億元,同比增長1.2%;財險保費收入為352億元,同比增長9.3%。進一步來看,中國太保6月單月保費收入為158億元,環比增長17%,其中壽險6月單月保費收入為96億元,環比增長24.6%;財險6月單月保費收入為62億元,環比增長6.9%。

廣發證券分析人士表示,太保累計保費收入繼今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標準保費增速高于保費增速,說明其產品結構優化,保費的期限結構較合理;同時,連續的降息也導致保險產品的吸引力增強。

不過,中國太保日前發布的中期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今年中期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55%左右。太保認為,2012年中期凈利潤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2012年上半年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降以及業務增速放緩。昨日晚間,中國人壽(601628,SH)及新華保險(601336,SH)公布了上半年的保費數據,中國人壽1~6月實現保費1854億元,同比下滑5.1%;新華保險1~6月保費559.4億元,同比增長10.4%。

保險投資收益疲軟

從經濟環境來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3年來首次跌破8%至7.6%,上半年經濟增長7.8%,略高于年初確定的全年7.5%的增長目標。從2011年第一季度起,我國經濟增速連續6個季度下滑。

投資者對未來經濟走勢的看法使股市陷入膠著狀態,悲觀者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硬著陸”與“通貨緊縮”的風險,樂觀者則認為中國經濟已成功在第二季度見底。

保險分析人士表示,上市保險公司預期中期盈利下滑,主要受兩點因素影響,即投資表現低迷和費用大幅攀升。以太保而言,一季度該公司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下降14%,并計提13.7億元資產減值損失。二季度資本市場依舊低迷,預計投資收益依舊有下滑空間。

當然,有分析人士表示,二季度相比一季度而言,降幅大大收窄;若市場能穩住,則業績見底,三四季度可能轉為正增長。

事實上,作為保險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上半年保險投資業績難言理想。以56個激進型投連賬戶為例來看,上半年投資收益多為-1%~7%之間。今年上半年,投連險可獲取數據的相關投資賬戶總體平均回報率分別為0.42%、3.16%、-2.10%、2.54%、1.36%和-1.70%。

投資疲軟使得保險產品吸引力減弱,盡管中國保監會積極探索投資新政“13條”,但“13條”對保險投資收益的刺激作用何日顯現,尚需時日。

資料顯示,“13條”擬放開所有預期可開放的投資渠道,主要包括: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未上市股權相關金融產品;險資未來可以參與的金融衍生品具體包括對沖或規避現有資產或負債的市場、信用或流動性風險等。

險企費用支出大幅攀升

對于已經高歌猛進十余年的中國壽險行業,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坦率地講,近幾年以短期躉交儲蓄替代性業務為主的傳統銀保業務發展模式,更多的是“規模造勢”,并沒有給保險公司創造太多的業務價值。

隨著行業的轉型發展,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認識到了核心業務價值的重要性,推動戰略轉型,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新業務價值利潤率,成為上市保險公司的共識。

以太保為例,太保壽險個險業務表現突出,在上半年萎靡的壽險市場中引領行業。太保壽險“聚焦個險,聚焦期交”戰略表現優異,分析人士預計該公司2012年上半年個險新單保費增速超過15%,在上半年各大壽險公司個險新單保費負增長的低迷環境下獨樹一幟。

事實上,保險行業競爭激烈程度遠超預期。2012年上半年部分保險公司費用投入大幅攀升。

對保險企業來講,利好消息是,個稅遞延養老險可能于下半年實施,帶動百億保費增長。同時,監管力量引導承保向保障和養老功能轉變,回歸保險本質,推動行業經營模式由粗放式發展轉向專業財富管理;同時,隨著監管機構逐步增加高收益投資品種和提高另類投資比重,險資資產配置能力和長期投資收益能力將取得長足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