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2-07-23 10:13:57
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狀況的生成原因在于心理不穩定、方向不確定以及政策不明朗,進而心理預期和實際操作的結果刺激價格起伏落差擴大,愈加不利于理性判斷和合理把握。
原因二:
流動性過剩扭曲預期
刺激市場結構轉變調整
流動性過剩作用扭曲市場預期心理,刺激市場結構轉變。流動性過剩特征的新發現在于市場結構性轉變與調整。首先是黃金結構性和政策性調整突出,黃金市場基礎因素轉變。筆者觀察上世紀90年代黃金市場是集中需求為主的市場結構,由于人們的財富富裕程度并不高,戰爭、戰亂因素突起,黃金單純避險功能直接牽制黃金價格的高漲。國際金價疲弱于每盎司250美元上下,金價水平的走向主要取決于需求因素。然而,2000年以來,一方面是黃金市場自然技術周期的必然趨勢,10年疲軟轉入10年牛市;另一方面則是黃金市場基礎要素發生巨變,直接推動金價高漲。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貨幣競爭格局的呈現,刺激黃金價格的戰略定位提升,尤其是伴隨金融危機的概念,黃金雙重屬性的戰略意義和籌碼定位巨變,引起高度關注與重視。同時伴隨金融危機和貨幣戰爭的喧囂,國際黃金地位判斷爭論中的央行政策性轉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各國央行一改過去賣出黃金的對策,積極轉為買入黃金的周期階段。其次是國際石油市場也在變化與調整。尤其是異地市場價格倒掛嚴重,但卻潛藏戰略規劃和意圖。其中最大的焦點在于倫敦國際石油價格嚴重高于紐約石油價格。這雖然是一個簡單的現象,但背后的長遠意義和內涵耐人尋味,關鍵點就是貨幣競爭。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的市場匯率實際狀況是,歐洲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歐元匯率卻始終穩定超出自己實際基礎的水平,難現貶值、擴大升值。
面對極其獨特的經濟時代和周期,輿論的評價要對癥經濟現實和基礎變量,并不能用慣性思維和傳統概念面對輿論引導甚至誤導,這樣的判斷不僅不利于發展需要,反而會延誤發展需求和戰略機遇。一直以來金融市場關注過于短期化,進而事件和事態對應的策略脫離實際狀況的本質與實質。尤其是在美元霸權進一步強化的趨勢中,市場評價的角度與關注的層面完全處于局限的傳統思維,并未發現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戰略和對策。市場最新調查顯示,對于人民幣匯率的空頭押注升至兩年來最高,而印尼盧比的空頭持倉規模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有調查數據顯示,印尼盧比是今年表現第二差的新興亞洲貨幣,其兌美元跌幅達4.2%,表現最差時印度盧比兌美元大跌7.0%左右,印尼盧比疲弱,是因其國內美元流動性緊張,盡管央行出手干預,但效果較差。流動性的特殊時期,外匯市場結構和組合發生重大調整,尤其是新興市場貨幣要素變化快速。市場對9種新興亞幣當前市場倉位狀況的看法,都高度體現流動性時期的特性與變數。美國正加緊對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亞洲貨幣的競爭,并已達到抑制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目的和信心的穩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