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國經濟不能再病急亂投醫

每經智庫 2012-08-06 11:08:50

蘇培科認為,雖然"穩增長"很迫切,但一定要吸取"4萬億"的教訓,經濟刺激要志在長遠,千萬不能再病急亂投醫。

每經編輯 趙慶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中國經濟半年報很讓人揪心,上半年增長7.8%的GDP是近3年來的新低,3年來首次破“8”,人們的悲觀情緒開始蔓延,“穩增長”和提振信心再次成為中國經濟的首要任務,刺激經濟的各種政策也開始頻頻涌現。

當下,雖然“穩增長”很迫切,但一定要吸取“4萬億”的教訓,經濟刺激計劃要志在長遠,千萬不能再病急亂投醫,不然遲早還得還。

吸取“4萬億”的教訓

自從湛江市長王中丙在國家發改委門前親吻項目批文的照片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引發了人們對“4萬億投資2.0版”的擔心。但隨后又被一份來自湖南省下達中央精神的文件給予了側面回應:“國家層面有'兩個不可能',第一不可能出臺像2008年底那種大范圍、大規模的4萬億投資政策;第二,不可能松動房地產政策。”

雖然不會再有“4萬億”,但目前的陣勢與“4萬億”時極為相似,經濟增速出現了滑坡,穩增長的產業振興政策此起彼伏,“跑部錢進”讓發改委門庭若市,在經濟刺激政策面前有人歡喜有人愁。

有人說:“市長很開心、公眾很憂心”,“吻”增長會不會制造出更多的麻煩?目前確實很讓人尷尬,上一輪“4萬億”造成的消化不良問題還沒有解決,經濟增速又開始出現滑坡,現在政府投資如果再貿然“錢進”,搞不好會制造出更多的產能過剩,會“刺激”出更多的半拉子工程,會讓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更加被動。在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的選項里,目前似乎只有投資是主動選項,也是最快的選項。這就不難理解政策為何要大肆鼓勵民間投資和發改委為何要加速審批“鐵公基”項目,但讓人擔心的是,目前整體處于產能過剩的鋼鐵業也被批準“大干快上”,湛江市長王中丙激動的像范進中舉一般,但讓處在轉型途中的企業痛哭流涕,轉型已經棋至中盤,如果開始放松,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又將半途而廢。這一輪實體經濟領域中的問題之所以嚴峻,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上一輪該淘汰的沒被淘汰,茍延殘喘地將惡果累積到了這一次,而且“4萬億”從某種程度上還助長了惡果,反而讓問題更加復雜化。所以,要減少“跑部錢進”的行政審批制度,縮小發改委的權力職能,加大財稅支持的力度。

“跑部錢進”之所以遭人詬病,主要是由于行政審批和部門利益化導致尋租行為盛行,從而政府投資的效率大打折扣,中間環節巨大的疏通成本導致很多項目要么進展不力,要么實際投資不足,結果有的成了半拉子工程,有的項目不堪成本負擔就以虧損告終。而且在行政審批的過程中,缺乏監督和透明度,財政支出相對比較隨意。當務之急:一要盡快為財政轉移支付立法,建立科學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公共服務的有效性;二要約束和縮小發改委的權力職能,審批程序要接受監督,要公開透明,必要時采取“預披露”制度,在審批之前將項目計劃書在網上公開,接受外界的質疑和評判,讓行政審批更加客觀公正;三要建立起項目進度和落實情況的持續跟蹤體系,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以保障政府投資的有效性。

不能再為了經濟增速而犧牲經濟結構轉型,刺激計劃得有原則。尤其在目前,轉型期的企業正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如果政策和資金支持不到位,很有可能結構轉型會半途而廢。因此,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在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犧牲一點速度是必然的,如果新興產業能夠形成燎原之勢,經濟結構轉型能夠成功,則是用短痛來規避長痛。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能否成功?振興新興產業的政策能否落實到位?讓人很憂慮。尤其目前中國的戰略新興產業都是政府行政規劃的,有很大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如果“跑偏”,風險也很大。

吸引民間資本要拿出誠意

希望對“跑部錢進”和政府投資加以限制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為了避免像“4萬億”那樣的擠出效應,政府投資項目如果盲目冒進,各大部委發布的那些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的文件將會被“擠”成廢紙。因此,要誠心誠意地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壟斷領域,要放開各大領域的牌照,打破壟斷和特許經營的局面,平等對待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傳統壟斷行業的“非公經濟36條”早在2005年就出臺了,并且在2010年還出臺了非公經濟“新36條”,結果這么多年來民間資本一直被擋在“玻璃門”外,各種限制性規定和附加性條款屢屢讓民間資本遭遇“彈簧門”,在“4萬億”和天量信貸的錯配下,反而出現了“國進民退”,現在又迫不得已向民間資本放開。從最近鐵道部、衛生部、交通部、證監會、國資委、銀監會紛紛發布支持民資進入的相關文件來看,文件的動靜確實比之前大很多,而且出臺了很多細則,也相對比較具體。但是誠意仍然不夠,其出發點都是圍繞在現有框架下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增資擴股和“跑龍套”,特許經營的牌照沒有任何松動的跡象,如果不徹底放開牌照讓民間資本獨立自主地參與競爭,壟斷仍然難以打破,反而國資是在借民資做大,民間資本沒有任何主導性可言。比如證券業,只讓民間資本參與增資擴股,而不放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特許經營的牌照,只允許那幾家吃偏飯,如此之格局怎么能夠打破壟斷?因此,在經濟最困難時吸引民間資本來挽救經濟,那就得拿出誠意。

同時還要打破“玻璃門”和“彈簧門”,給民間資本設置一道合法的“安全門”,不然民間資本做起來之后,權貴資本就會來伸手“摘桃子”。如果對合法的民間資本缺乏保護,對權貴資本缺乏約束,民間資本如果缺乏安全感,官商勾結就會盛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