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10:07:10
夏普股價的暴跌讓此前高度宣布入股夏普的鴻海開始考慮“重新議定入股夏普價格”,夏普中國方面昨日表示,雙方此前三月份簽訂的收購計劃沒有變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吳文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吳文坤 發自北京
繼預計年虧損2500億日元的報告引發了上周股價劇跌之后,日本夏普公司的低靡在昨日(8月6日)延續,再度刷新年內股價新低。與此同時,股價的暴跌讓此前高度宣布入股夏普的鴻海開始考慮“重新議定入股夏普價格”。不過,夏普中國方面昨日卻對《每日經濟新聞》回復表示,雙方此前三月份簽訂的收購計劃沒有變化。
股價大跌促鴻海注資推遲
由于夏普在8月2日表示,因為液晶面板和電視等核心產品業績不佳,預計2012財年虧損達到2500億日元(約合32億美元),遠高于此前虧損300億日元的預期,夏普的股價便迎來了劇跌的行情。僅8月3日一天就跌破了200日元,單日下跌點數超過100余日元,跌幅高達28%。新的一周,頹勢依然延續,昨日夏普股價跌幅達5.72%。而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夏普數個交易日以來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000億日元。
此前高調與夏普結盟的臺灣鴻海精密工業,似乎再也坐不住了。
今年3月,鴻海曾同意收購夏普9.9%的股權,每股收購價格定為550日元,這樣鴻海將向夏普注資約669億日元(約合8.5億美元)。盡管此前在夏普股價從協議價550日元跌至300余日元時,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仍堅稱對夏普有信心,對鴻夏聯盟的前景看好。不過,面對當前與兩家公司的協議收購價格相比縮水約三分之二的局面,鴻海不得不推遲注資,并開始考慮重新議定入股夏普的價格。
《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到,鴻海向夏普注資一事原本預計在6月末完成,但由于鴻海方面表示等待臺灣當局批準等原因已經延后。夏普(中國)董事長菅野信行在6月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獨家采訪時曾表示,鴻海的出資由于需要得到日本和中國臺灣有關部門的許可,現在處于等待資金到賬的最后階段。他還透露,雙方的合作當時已經開始,雙方每周都要召開會議對業務進行協商。
不過,據了解,現實的情況是,目前鴻海的資金并未實際兌現,臺灣的相關部門仍在審批增資一事。而且,目前鴻海只有約2億美元實際注入了夏普在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場。
“股價下跌了這么多,鴻海方面極有可能延遲注資。”中國家用電器產業協會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咸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在夏普股價目前已僅為此前協議的三分之一的現實狀況下,鴻海顯然難以接受原有的認定注資額。
鴻夏結盟走勢待觀察
在夏普上述預虧報告發布的第二天(8月3日),鴻海就“按捺不住”發布聲明指出,已經與夏普達成共識,由于夏普股價劇烈波動,夏普同意鴻海無需依今年3月27日認股協議履行認股義務。郭臺銘還表示,夏普高層主動向他提出“重新議定鴻海入股夏普價格”,最快明年3月31日以前會有初步成果。受此消息的影響,鴻海的股票昨日漲停。
不過,該消息并未獲得夏普方面的認可。“我們沒有同意這么做。”夏普總部相關發言人士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如此表示。夏普中國方面昨日也對《每日經濟新聞》回復表示,雙方此前三月份簽訂的收購計劃沒有變化。
雙方“各持己見”的背后,鴻夏結盟才四個月已見分歧。
“此次股價下跌,也成為了鴻海討價還價的機會。”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電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除了以盡可能少的價格來實現雙方此前確定的合作外,鴻海最近一直表示想獲取夏普董事會中的一個席位,當前股價下跌或許是個機會。鴻海最新也重申,如果夏普愿意出售更多股份的話,鴻海樂意協商。
而對于夏普來說,如何解決當前的資金危機是當務之急。資料顯示,夏普2000億日元(約合25.4億美元)的可轉債將于明年9月到期,夏普需要盡早融資。據了解,目前夏普債務規模總計已達1.25萬億日元,其中包括3600億日元的短期商業票據。而在最近一財季凈虧1380億日元后,夏普的凈資產比率已以達18.7%,已經低于通常意義上被視作企業健康門檻的20%。
有分析人士認為,夏普面臨的是“二選一”的局面,如果不接受鴻海減少注資,就是得同意讓鴻海取得更多股權。在話語權加大的情形下,鴻海可能會主張夏普關閉電視機組裝工廠,并出售太陽能及家電事業。德意志銀行分析師中根康夫也認為,夏普方面需要資金,鴻海方面則需要技術。因此,為了得到更多資金,夏普必須要轉讓更多技術給鴻海。
不過,在吳咸建看來,當前夏普股價的下跌不能排除有機構做空的可能性,即便再缺錢,夏普也不會“賤賣”自己的股權,而且對于夏普這么大體量,也可以找到包括日本大財團在內等其他的投資方。他認為,由于雙方各自遵循的是自身企業所在區域的收購法,隨著股價的下跌,雙方在注資協議上的分歧還將繼續,短時間內走勢難以預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