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8-13 08:53:07
瑞銀在最新的投資指南報告中指出,新興經濟體有望在第二季度實現增長的觸底,中國有望通過宏觀調控實現軟著陸。就股票投資而言,該行認為,新興市場估值具有吸引力,因為央行對股市的支持力度更大。同時,美國市場較歐洲更為看好。
對于仍在發酵的歐債危機,瑞銀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長達十多年的長期痛苦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歐債危機可能持續十多年
歐債危機是目前困擾全球經濟的頭號利空,對此,瑞銀的分析師托馬斯·瓦克爾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表示,很多人都希望歐債危機能夠速戰速決,但這樣的美好愿望是不切實際的,這場危機更可能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長期戰役。
“許多觀察家和投資者積極倡導一種快速的危機解決方案。”瓦克爾表示,即通過提高私人債務,支持經濟強勁增長,盡快回到過去20年的增長模式。而對接下來的短期溫和經濟衰退,則訴諸于龐大的政府新增開支,以及由此產生的巨額債務。
瓦克爾表示,這是一種無視長期后果的大躍進式做法,而且目前這種政策已經達到極限。他表示,歐洲和美國大幅度削減私人和公共債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是需要付出長期經濟衰退的代價。
“既然經濟衰退無法接受,那么唯一可選擇的政策是將債務穩定在臨界水平,通過溫和通脹并伴隨緩慢實際經濟增長來擺脫危機。”瓦克爾表示。在當前實際負利率的條件下,美國、英國和德國可以寄希望于債務水平的逐漸下降,其代價是廣大儲戶的購買力下降。
瑞銀認為,當前,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必須為新發行債券支付高昂的利息,但隨著這兩個國家財政狀況逐步穩定,其銀行體系可能受到鉗制。只要銀行機構在國際援助的支持下保持償付能力,就可以從歐洲央行獲得流動性,從而購買本國發行的債券,西班牙現在就屬于這種情況。這些債券又可以作為獲得歐洲央行其他資金的抵押品。在外部支持相對較小的情況下,西班牙等國家采取的做法是,確保國家在財政改革過程中可以獲得銀行機構的融資支持。但最終這可能導致銀行被收歸國有,大部分銀行未來長期無法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其國家亦面臨相同的境地。
瓦克爾表示,歐元區國家破產的情形或許可以避免,但同時通過改革和整頓提升銀行體系的壓力依然存在。“在我們看來,危機持續10多年然后找到解決方案,比起歐元區無序解體或急匆匆地實施全部債務集中化、同時損害經濟表現較好國家的利益,似乎更加現實。”
對于不少人呼吁的歐元共同債券計劃,瑞銀提出了質疑,稱這是解決危機的錯誤方法。該行認為,信用融資渠道受限、成本高企,對銀行破產后果的擔憂情緒,使得目前歐洲債務水平控制在一定水平。但如果歐元區國家繼續保留自己的財政自主權,那么歐元債券或者償債基金的推出可能導致債務失控。
另一方面,歐元區老大德國尚未準備好為歐元共同債券提供擔保,這可能使德國的國民財富和未來經濟命運面臨風險,同時又沒有賦予某種形式的風險補償。而與此同時,南歐國家又不希望北歐國家在本國預算管理方面指手畫腳。
不確定性蔓延至美國
歐元區的主權債危機,以及美國自身面臨的財政壓力,讓美國經濟也受到了負面沖擊。
總體上,瑞銀認為,美國經濟增長目前面臨一定壓力,但是住房市場和銀行信貸發放似乎有所好轉。今年年底可能出現的“財政懸崖”可能導致經濟增長乏力,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圍繞歐元區危機的不確定性已經蔓延到美國并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過去三個月,有關歐元區前景和美國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快速上升,同期美國經濟增長形勢惡化。
瑞銀注意到,迄今為止,美國企業似乎并沒有為可能出現的更糟糕經濟形勢未雨綢繆的跡象,但其他非國內因素可能成為美國經濟增長惡化的導火索,首當其沖的就是歐債危機。實際上,ISM制造業PMI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在6月份出現大幅度下滑,從5月份的53.5下降至47.5,表明美國出口訂單在明顯收縮。
瑞銀分析師博納表示,即使美國出口和歐元區衰退之間沒有直接聯系,也可以發現歐元區政策不確定性對美國經濟造成的負面溢出效應。美國一些經濟學家的最新研究報告已經提供了這方面的證據。
除了歐債,美國本身的財政壓力也是一個風險。瑞銀的博納指出,美國經濟放緩的一個國內誘發因素,可能是美國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即所謂的“財政懸崖”。
大量的減稅和其他政策將在今年底到期,屆時自動財政削減開支方案也將按照預定時間啟動。如果國會不采取行動的話,美國財政政策調整可能高達6070億美元。瑞銀估計,由此產生的財政緊縮規模將達到目前該行對2013年美國GDP預估值的3.7%,如此巨大的沖擊可能在2013年初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
瑞銀預計,考慮到2013年初美國政府將不得不提高國債上限,這一壓力可能促使民主黨和共和黨達成一攬子削減財政赤字的方案。
看好新興股票市場及美股
眼下歐債似乎迎來一個相對的平靜期,瑞銀認為,6月底的歐盟峰會首次提出要建立歐元區統一的監督機制,但德國沒有對任何實質性問題做出讓步,對于歐洲穩定機制(ESM)是否直接對銀行業施以援手也沒有最后定論。因此,瑞銀預計,歐洲的這種“得過且過”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考慮到全球經濟繼續保持低速增長以及歐洲的困難局勢,瑞銀依然維持目前的投資策略。不過,該行也看到了一些亮點,比如新興市場和美國。
瑞銀投資策略師安德森和巴格爾認為,第二季度有望成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底部。特別是中國,瑞銀認為中國將通過完善宏觀調控實現經濟軟著陸。雖然近期包括采購經理人指數在內的中國經濟數據令人失望,但瑞銀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可望達到8%。而最新的通脹數據降溫,亦為決策者推出穩增長措施創造了條件。
瑞銀指出,在許多新興市場,本輪經濟增速放緩其實是由政策所引發,決策者希望通過降低增長,來緩解2011年初以來積累的通脹壓力。但隨著各國通脹回落,并伴隨著國際油價下降,各國央行的政策重心重新回到促增長上,這將有助于提振下半年到明年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
鑒于此,瑞銀依然看好新興市場的股票和債券,預計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將繼續好于發達經濟體,而且不受政府負債占比高企的拖累。瑞銀表示,新興市場的股市估值具有吸引力,而且央行對股市的支持力度更大。
另一個潛在熱點是美國。瑞銀認為,盡管近期美國經濟增勢減弱,非農就業數據連續第三個月令人失望。但該行依然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具有可持續性,預計可實現2%的增速。如果經濟形勢惡化,美聯儲將采取更全面的量化寬松干預措施。
整體而言,瑞銀認為美國經濟將保持目前的低速增長。相對于歐洲,美國公司表現出良好的盈利增長態勢,而且資產負債表更為穩健。因此,美國股票、高收益債券和投資級債券均屬于具有吸引力的投資資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