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00:57:0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昨日(13日),國內首只權益類發起式基金國鑫靈活配置上柜發行,標志著基金公司真正開始在主動型權益類投資品種中探索 “風險共擔”的模式,發起式基金正式進入“正題”。
就在同一天,包括新華基金旗下總經理孫枝來、投資總監王衛東在內的多位高管和基金經理合計自購旗下股基659萬元;此前,天弘基金自購旗下天弘永定價值成長,并承諾鎖定三年——基金公司似乎越來越希望用利益捆綁模式,挽回投資者多年來對股基逐漸失去的信心。
發起式基金升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周五,天弘債券型發起式基金募集剛剛結束,并獲得33.47億元的首募規模。緊隨其后,國內首只權益類發起式基金,國金通用旗下國鑫靈活配置昨日正式上柜。
“昨日早間,在國鑫靈活配置的直銷平臺就出現了超過百萬的大單申購。”據接近國金通用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根據國金通用披露的數據,國鑫靈活配置擬采用股東認購1000萬元加公司員工全員認購的方式,認購金額超過1100萬元。作為行業新兵,國金通用首只產品就選擇了發起式基金,其對市場反響和業績持續的訴求顯然要更為強烈。
業內人士認為,股票型發起式基金的意義遠大于在固定收益類品種中的嘗試。近年來需要維護投資信心的是權益類品種,而不是固定收益類。投資者對發起式基金的期望還是在權益類產品方面。
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新基金募集申請核準情況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只發起式基金募集申請或已獲批。除華夏、華安上報的行業指數型基金,安信的混合型基金,以及國金通用旗下剛剛上柜的國鑫靈活配置之外,多數都為低風險產品,如債券基金、短期理財產品基金等。
同時,多家基金公司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推進“發起式”這一模式。新華基金是在權益類投資中實施“風險共擔”思路的另一個案例。
昨日新華基金公告稱,該公司部分高管及所有基金經理于8月1日至8月9日期間通過直銷方式集中申購了旗下或本人所管理的基金份額,合計購買659萬元,并承諾全部自購資金自本次申購確認之日起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
捆綁利益吸引投資者
數據顯示,新華基金總經理孫枝來申購新華行業輪換100萬元左右,投資總監王衛東申購新華優選成長100萬元左右,投資副總監曹名長申購其管理的新華鉆石企業、新華優選分紅近150萬元,崔建波、李昱、桂躍強和何瀟等均對自己管理的基金進行了一定比例的申購。
而在此之前,由于市場長期在低位盤整,基金公司選擇自購,或者推出發起式基金主要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
新華基金人士昨日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震蕩的市場環境下,新華基金對旗下基金的大手筆認購,不僅顯示了公司與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捆綁”的責任感,也體現了公司對自身投研實力的信心。
新華系一向給市場以操作積極的印象,盡管旗下王衛東和崔建波等人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分別在2009年和2011年年度業績評比中進入三甲,但是帶來的規模效應有限。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由于市場下行,使得以股票型基金為主要產品方向的新華在市場營銷中頗為尷尬,此舉另一個目的或是為了吸引投資者。
Wind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的基金共有347只,其中219只基金收益為正,約占六成。收益最高的為華夏大盤,收益率高達1168.46%,最低的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則虧損近50%。單純以基金公司自購來看做投資的風向標,顯然仍難以做到“旱澇保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點位,能夠以如此高額度金額選擇申購股票基金,顯然也一定程度代表了基金公司投研團隊對未來方向的選擇,所以這是否能成為風向標,相信市場會很快給出答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