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8 01:14:1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魏玉卿
每經記者 魏玉卿
本周,滬深兩市沒能延續上周的反彈勢頭,上證指數一度再次考驗2100點的支撐。由于7月宏觀數據沒有給市場各方帶來足夠的信心,地產、工程機械、建材等板塊成為重點拋售的對象,而關于中信證券海外投資巨虧的傳聞,更是引發券商類個股集體暴跌。與此同時,一些強勢行業,如食品飲料、醫藥等出現回調,從而導致滬深兩市呈現逐級下跌態勢,投資者對能否守住滬指2100點信心不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結了一下近兩年來市場對于估值底的判斷發現,從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開始,無論是賣方研究機構,還是基金公司,基本觀點幾乎一致,都認為當前估值處于歷史底部,股市很難有大的下跌空間。但遺憾的是,上證指數并沒有得到有效支撐。如今,在滬指跌至當前2100點的位置時,反而引發了觀點上的分歧,特別是市場的悲觀預期反而大于上證指數處于2500點之上之時。
按照股市規律,當投資者的預期走向一致時,往往會出現集體性犯錯,那么,是否可以由此判斷當前的市場分歧,特別是隨著悲觀情緒加重,滬深股市真的離底部已經不遠了嗎?
估值底基礎在動搖
根據國家財政部網站公布的數據,1~7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累計同比-13.2%,較去年同期回落37.6%,7月份較6月份環比下降11.6%,整體利潤總額增速下行趨勢明顯,其中營業收入累計同比和凈資產利潤率分別較去年同期回落14.8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是造成國企凈利潤總額同比快速的主要因素。
北京某基金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國企利潤的回落趨勢仍將延續,這對當前投資股市的信心來講是很不利的因素。
從今年各類價格走向看,回落幅度都超過預期,7月的消費物價指數為1.8%,而年初無論官方還是研究機構都認為,今年全年的物價水平在4%左右。1~6月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更處于-2.9%水平,這意味著整個制造業都出現了經營困難。由于價格是供求關系的真實反映,企業經營最困難的時期應該還在后面。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首席策略分析師雖然一直對股市的估值抱有信心,但進入6月以后,他開始對股市的底部產生懷疑。他認為,我們總是強調股市的估值水平處于歷史底部,這也是投資者為什么一直還對股市抱有希望的基礎。但現在銀行業的利潤受到沖擊,等于在動搖股市的基礎,當估值優勢受到挑戰時,股市的底部就不再結實。
優質公司匱乏
按照某基金人士的說法:“從中長期來看,支持股價上漲的唯一因素就是利潤增長,這也是股市走勢與上市公司利潤增長變化高度正相關的原因。中國的上市公司雖多,但整體上缺乏持續增長的潛力,基本都跟隨經濟周期劇烈波動,這是形成中國股市大漲大落的主要原因。”
截至8月17日,總共有88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中期財報,凈利潤總體增速為5.57%,較去年全年13%的增速大幅度回落。按照天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全部上市公司的中期凈利潤會出現-5%的負增長。事實上,我國的GDP增速雖然有所回落,7%以上的增速并不低,但上市公司對于宏觀經濟的敏感性讓投資者很不理解。
上述研究報告認為,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以國企為主,政府投資成為驅動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當政府投資趨弱時,這些靠壟斷獲得利潤的企業馬上就會出現回落。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國的上市公司雖然眾多,但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企業很少。當經濟增速回落時,行業的供求關系就會惡化,產能過剩的矛盾就會引發經營業績的快速下滑。按照發改委的說法,當前我國很多產業都進入產能過剩的狀態,只能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加大行業的并購重組,讓企業渡過難關。
當然,我國上市公司的問題遠不止這些,治理結構上的不完善也增加了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的不信任。近兩年,就出現過多起讓投資者防不勝防的事件,如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事件、藥品所用膠囊重金屬鉻含量超標事件、奶粉汞超標等。這些領域的一些代表性上市公司都被投資者認為是好企業,但事件發生后,這些所謂好公司的股票均讓投資者短期出現嚴重虧損。
“我們強調價值投資,但A股市場上真正符合價值投資理念的公司太少,這是我們公募基金面臨的現實。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符合價值投資標準的股票都具有明顯估值偏高,但我們又不得不增加配置。這種狀況的延續就從另一個方面增加了股市的系統性風險。”上海某消費主題投資基金經理表示,投資價值股也面臨困難。
該基金經理說的情況的確存在。從企業的角度看,貴州茅臺、片仔癀、上海家化、云南白藥、青島啤酒的確是好公司,但它們的股票市盈率都遠高于市場總體水平,這降低了它們在投資價值上的吸引力。當投資者都一致看好這類公司時,它們也無法擺脫被高拋低吸的命運,從而形成股價的大漲大跌。從市場表現來看,近期青島啤酒、片仔癀、貴州茅臺等股票的回調就與短期內開始形成估值泡沫有一定關系。
正如某基金經理所言:“如果我們有更多的這類優質公司,我們的股市就可以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股市也能避免大起大落,穩定上漲就會成為基本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