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多空搏擊 2100點能否成為市場底?

2012-08-18 01:14:59

多空輪番出奇招、使詐術,不禁讓人遐想:幸運之神莫非已將市場底的秋波拋給了2100點,因此這一關口才如此堅硬?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任世磊 實習記者 郎曉俊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趙笛 任世磊 實習記者 郎曉俊

7月酷暑,A股市場卻讓人感到“風急翻霜冷”:7月25日滬指收盤砸破2132點“鉆石底”,最后一個交易日盤中又跌至2100點;8月盛夏,正當人們四顧迷茫底在何方,又忽然“云開見月明”:8月1日開始,滬指連續反彈,最高探至2176點,正所謂“多頭不死”。

但世事難料,“多頭不死”的后面是“空頭不止”:滬指本周連續下探,周五再度進逼至2100點關前。多空輪番出奇招、使詐術,不禁讓人遐想:幸運之神莫非已將市場底的秋波拋給了2100點,因此這一關口才如此堅硬?

/市況回顧/

多重利空沖擊 滬指死守2100

每經實習記者 郎曉俊

通觀2100點保衛戰雙方,“攻方”——利空陣營實力不容小覷:消息面上有B股退市、ST股新政、信貸數據縮水等前后交織;市場面上,白酒股、券商股等領銜補跌;但在輪番沖擊之下,“守方”——利多陣營并未坐以待斃,每當滬指接近2100點時,總有資金護盤,力保2100點不失。

消息面利空頻出

7月23日,閩燦坤B發布退市風險警示,直接引爆市場對B股公司退市的擔憂。根據退市新規,在深交所僅發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在該所交易系統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股票面值,深交所有權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隨后,B股指數遭遇重挫,退市恐慌情緒蔓延。7月25日,B股指數大跌4.7%,個股全線暴跌;7月30日,B股再次暴跌5.64%,近40只個股封住跌停。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27日,上證所又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擬設立風險警示板,對ST股炒作給予強力遏制。消息一出,7月30日、31日成ST股災難日,板塊兩日跌幅為4.97%、4.65%,這對同為B股和ST股的公司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學軍認為,從政策趨勢看,監管層對ST股態度趨嚴。從2011年11月28日出臺創業板退市制度,到2012年4月29日出臺主板退市制度,再到5月13日關于借殼重組的條件趨緊,再加上此次ST股新規出臺,說明留給ST上市公司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8月2日,市場傳言北京將試點取消房屋預售制度,隨即地產板塊成當日殺跌主力。雖之后住建部澄清是謠言,但7月下旬中央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市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開展專項督查,卻清晰地表明了國家對樓市調控定調從嚴的態度,而隨著近期督查工作的陸續結束,對于房地產調控的后續政策出臺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一時間省市各地政策緊縮。

與此同時,8月10日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401億元,環比下降41%,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新低。

銀河證券分析師孫建波指出,長期貸款持續低迷既表明放松政策存在滯后性,也表明企業層面上出現了鈍化,反應較為遲鈍。未來需在考慮實施環境的情況下加大刺激力度。考慮到央行下一階段將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同時將政策的前瞻性放在第一位,預計貨幣政策在操作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將持續放松。

券商、白酒股領銜補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遭遇重挫的券商板塊進入8月份之后,一度顯現回升態勢。8月1日~10日的8個交易日內,券商股整體漲幅達1.75%。

然而,本周“黑色星期一”中,券商股卻聯手地產股變身成砸盤主力。當天,券商板塊整體跌幅達7.35%,除山西證券(002500,前收盤價8.24元)停牌外,其余個股全部下跌,下跌幅度最大的是西南證券(600369,收盤價8.55元)、光大證券(601788,收盤價10.98元)和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10.08元),下跌幅度分別為9.55%、9.3%和9.1%。另外,國元證券(000728,收盤價10.15)、東吳證券(601555,收盤價7.58元)、海通證券(600837,收盤價8.46元)、華泰證券(601688,收盤價8.43元)的下滑幅度也都超過8%。到了周二,雖然滬指微漲0.3%,但券商股仍逆市下跌0.56%。周三券商股再次下跌,整體跌幅為1.27%。

分析人士指出,交易量低迷、上半年業績下滑和三季度解禁高峰期到來,或是此次券商股領銜補跌的原因。在已公布中報的7家券商中,有6家上半年業績同比出現負增長。包括華泰證券、西部證券(002673,收盤價13.11元)在內的多家上市券商集中在8、9月份的解禁限售股市值將近500億元。此外,“中信證券海外投資巨虧29億元”的傳言雖經辟謠,但也加深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10日大盤反彈結束以來,A股便進入了前期強勢板塊輪番接力補跌階段,前有券商、保險板塊領跌,后有白酒、醫藥等強勢品種補跌。繼前兩日的低迷之后,昨日白酒股繼續全線下跌,其中,洋河股份(002304,收盤價133.50元)跌幅達5.1%,瀘州老窖(000568,39.09元)、貴州茅臺(600519,收盤價229.63元)跌幅均逾4%。

而對于后市誰會繼續接力下跌,華寶證券研報認為,近期銀行股雖然走強,但主力資金卻迅速離場,短線游資熱炒型的超跌反彈似乎難以維系,或將成為下一個補跌板塊。

關鍵時刻總現資金護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每當股指在利空消息的狂轟濫炸之下欲下破2100點之時,總有權重股開始出手護盤,力保2100點不失。

昨日,滬指開盤后便一路下行,然而“石化雙雄”強勢崛起,出手護盤。10時左右,中國石化(600028,收盤價6.19元)放量大漲1.5%,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8.96元)上漲近1%,同時也帶動中國聯通(600050,收盤價3.69元)、工商銀行(601358,收盤價3.83元)等大盤股企穩回升。

與此類似的是,7月31日,滬指盤中也一度震蕩下行逼近2100點,但隨后保險、券商、銀行等金融股開始領漲,地產板塊“招保萬金”4龍頭股強勢護盤。權重股開始集體拉升,大盤一度翻紅;8月8日,滬深兩市早盤小幅高開之后開始回探,然而資源板塊此時發力,再現“煤飛色舞”行情,最終滬指全日上漲0.16%。

/宏觀變局/

經濟趨向好轉 地方政策發力

每經記者 任世磊

2012年8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7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20.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3.1%。面對上述數據,市場眾說紛紜。

7月數據集體向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統計局8月9日公布的7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401億元,M2同比增長13.9%。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上月為9.5%。1月~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4%,前6個月為20.4%。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1%,上月為13.7%。7月出口同比增長1%,上月為11.3%;進口同比增長4.7%,上月為6.3%;貿易順差251.5億美元。

對于上述數據,中銀國際分析師程漫江認為,這表明經濟增長仍面臨持續放緩壓力,這表現在零售額的增長低于預期。

但也有觀點認為,在7月經濟數據中仍蘊含有不少積極因素。今年1月~7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增長20.4%,增幅與上半年持平。受到政策逐步放寬和部分基建及公共服務業投資顯著反彈的影響,近兩個月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初步止穩。

華創證券分析師華中煒認為,基建投資增速延續反彈態勢,繼續成為對沖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今年以來資金到位情況溫和好轉,國家預算內資金和國內信貸累積同比都在持續回升,穩增長政策微調初現成效。

而備受關注的PMI數據則顯示,7月PMI仍然處于50%的榮枯分水嶺上方。2012年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略高于臨界點。太平洋證券分析師認為,盡管該值為8個月以來最低值,但結合歷史數據來看,7月PMI的回落具有季節性。7月PMI顯示總需求正在微弱復蘇,生產初步企穩。這表明近期以來,放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已在逐步發揮作用。

除了PMI等經濟數據顯示的生產企穩之外,作為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用電和發電數據的變化也同樣顯示出經濟的好轉。國家電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7月,不僅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降幅收窄,東、中部地區用電增速也開始企穩回升。2012年7月,東、中部地區用電分別為2438億千瓦時、1022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62%,較上月增速分別增長0.94和0.57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用電量為1096億千瓦時,同比去年同期增長7.46%,較上月下降了0.63個百分點。

而發電數據也在回暖,尤其是水電增速表現十分搶眼。2012年7月,全國發電量43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其中,水電9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9%,增速較上年同期增長45.1個百分點;火電32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23.4個百分點。

地方刺激政策頻出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 “三駕馬車”之一,歷來是各方關注焦點。在國家發改委辟謠有關4萬億投資“2.0版”之后,各地地方政府卻掀起了被稱為“地方版4萬億”的投資熱潮。

公開資料顯示,7月末,長沙市公布了重大項目計劃的具體內容,“四十”重大項目總投資3748億元。系列投資主要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了黃花機場二期建設工程、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在內的十大基礎設施投資,以及長沙黃興北路棚戶區改造、濱江新區整體開發等為內容的十大片區建設,涉及民生、綜合交通體系、城市設施體系、新型城市化布局、產業發展等領域。此外,長沙還計劃投資4544億元建設155個一般項目,針對國家加大對節能減排、社會民生方面投入,在節能環保和社會事業領域補充了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

除了長沙的大手筆投資之外,此前武漢也公布了“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建設82個交通建設項目,總投資3131.49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2329.37億元。

據了解,武漢市的上述投資中包含了多個鐵路項目。其中,城際鐵路方面,將新建天河機場至黃陂城際鐵路,新建武漢至仙桃(潛江)城際鐵路。

有消息稱,貴州也將出臺較大規模的投資計劃,《貴州省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或于8月份公布,計劃投資2~3萬億元,涉及10個國家級重大項目、50個省級重大項目、200個省級重點項目。

對于地方政府的投資刺激計劃,光大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國內外宏觀景氣的下滑和中央政府對房地產調控力度的收緊,保增長壓力日益加大。地方政策的出臺對于區域經濟建設具有較強針對性,在保障財政平衡的前提下,對相關行業及公司會形成較大利好。

/監管動向/

IPO實質性放緩 轉融資或先行

每經記者 任世磊

除經濟數據趨向好轉、地方政府投資熱情高漲外,市場面臨的利好還來自于IPO的實質性放緩和轉融通即將來臨的預期。

IPO預披露斷檔一月

上半年,滬指不斷下跌,市場上出現了暫停新股發行的呼吁。而從近期情況來看,雖然證監會明確表態不會暫停發行,但事實上IPO已現放緩趨勢。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證監會網站上看到,在“預先披露”這一項目下,除8月17日公布的兩公司補充預披露信息外,最新信息仍然是7月16日公布的4家擬上市企業招股書。換言之,IPO預披露已實質斷檔一個月以上。據了解,此情況是自2月1日預披露新政實施以來首次出現。

而IPO審批環節的放緩也更為明顯。有媒體報道稱,今年上半年以來,召開密度幾乎是“每日一會”的主板發審會工作會議,在本周罕見停開。僅有創業板發審會議仍保持較為正常的節奏,本周共開會3次審核6家公司,其中2家被否,通過率也徘徊在低位。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IPO重啟以來,總共預披露企業1198家,平均每月預披露企業34家。粗略計算,新上市公司每月從市場上抽血263億元。這意味著,IPO每月從市場抽走的資金相當于A股每日成交金額的1/5。更有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成交額24.5萬億元,平均每天成交額達到1360億元,由此足見每月從市場抽血263億元的分量。

此前,證監會一再表示不會暫停新股發行。7月13日,證監會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新股發行并不會對資金供求產生大的影響。停發新股是一種行政管制行為,改革應當盡可能避免采取這類措施,應當在市場和經濟正常運行的條件下進行。從過往的經驗看,停發新股也并不能對市場環境有實質性改善。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從歷史經驗看,停發新股期間滬指確實出現了明顯上漲。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以及2008年9月25日~2009年6月16日期間,A股曾經兩度暫停新股發行。而期間滬指分別上漲55.46%和25.23%。由此可見,史上暫停新股發行對大盤階段性指數上漲曾起到積極作用。

轉融通或先推轉融資

分析人士預計,除IPO實質性放緩可暫停抽血外,市場期盼已久轉融通也有望在近期推出,其帶來的大量資金無疑將給市場輸血。

據了解,證券金融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已經分別就轉融通業務,向25家券商下發了相關制度的征求意見稿,轉融通業務最快有望于下周正式啟動。有消息稱,轉融通推出初期將以轉融資為主,在試點逐步成熟后,再推轉融券業務。

轉融通會帶給市場怎樣的影響呢?所謂轉融通,是指由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提供資金和證券,再由券商等中介將這些資金和證券,提供給愿意利用融資融券擴張投資杠桿的信用交易客戶買入或賣空股票。而作為轉融通業務主體的證券金融公司的資金規模,將決定轉融通規模。

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國內最大的可提供轉融通業務的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其注冊資金為75億元,該公司負責人近期表示,將在原有證券交易所、中登公司股東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股東范圍及資本金規模,計劃將公司資本金規模提高到120億元。按相關監管要求以10倍杠桿比例計,這意味著或有1200億元資金將取道兩融市場進入A股。這對于目前資金嚴重匱乏的A股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后市預期/

多空交織 A股底部待夯實

每經記者 趙笛

以上著力分析了A股利好,從長遠來看,經濟復蘇是必然的,但由于復蘇速度低于預期,將拖累A股反彈力度。此外,權重股在近段時間受到各種利空的影響遭到壓制,這又制約了A股反彈高度。分析人士指出,一段時間內,A股仍將進行夯實底部的動作。

復蘇速度影響反彈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作為三季度的開端,其經濟數據雖然存在亮點,但也同樣存在低于預期的情況。

“下半年迎來的經濟復蘇仍是比較弱勢的”,民族證券分析師徐一釘認為,當前經濟數據反映出的經濟格局是弱勢復蘇。由于今年是2009年以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所激發的制造業產能擴張集中釋放的一年,這也就使得需求的小幅擴張難以持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企業很容易陷入 “需求企穩——生產擴張過猛——產品價格回落——企業被迫再次減產”的怪圈中。

興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當前A股市場面臨 “三座大山”,即“長短期經濟困境交織化、經濟問題政治化、股市定位無解化”,這導致存量資金消耗,因此,近階段大盤指數呈僵尸化、反彈熱點散亂、熊市中后期特征越來越明顯。短期而言,反彈需要消化調整壓力,一則因為7月份經濟數據差于預期;二則因為市場期待的利好政策也沒有如期而至。

權重股表現制約反彈高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8月1日開始,A股出現明顯反彈,但指數反彈高度僅有3%左右。對于指數的疲軟,從市場表現的角度來看,近段時間權重股利空不斷,輪番殺跌,其弱勢制約了反彈的高度。

比如此前提到的8月13日,券商股就和地產股聯袂殺跌。從券商股方面的利空看,有關中信證券的傳言令券商股集體下挫;地產股方面,某媒體刊登的《肯定與警示兼有 國務院樓市督查組定調從嚴》文章指出,“儲備政策早已有之,適時而動無可置疑”,這讓市場又一次陷入調控加碼的恐慌。當天,地產板塊加權跌幅高達3.12%,保利地產(600048,收盤價10.33元)、萬科A(000002,收盤價8.61元)等龍頭地產股跌逾4%。

8月14日,中小板的第一權重股蘇寧電器(002024,收盤價6.15元)暴跌約8%,券商股繼續下挫;15日,銀行股開始殺跌,前期熱門板塊石油、農林牧漁等也出現補跌,中集集團(000039,收盤價11.23元)跌停;16日,銀行股繼續下跌,五糧液(000858,收盤價34.16元)等權重股亦拖累指數。

政策動向決定反彈時機

興業證券則認為,市場要謀求進一步反彈,有待三方面因素起作用:一是短期需要“穩經濟”政策力度繼續提升,比如貨幣政策需要進一步降準、降息等,加快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通過落實配套資金、減稅、中央轉移支付、落實改革措施比如“非公36條”等;二是短期需要貼現率的繼續回落。即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進一步加大,引導流動性逐漸改善;三是需要股市資金面供求關系繼續改善。興業證券認為,后續若有救市組合拳,內容應包括引入增量資金,比如社保、匯金、央企集中增持或回購、QFII等;減輕融資壓力,如緩發新股、再融資;降低交易成本,如降低印花稅;體制性建設的重大突破,如交易制度、員工持股計劃等方面一齊發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趙笛任世磊實習記者郎曉俊 7月酷暑,A股市場卻讓人感到“風急翻霜冷”:7月25日滬指收盤砸破2132點“鉆石底”,最后一個交易日盤中又跌至2100點;8月盛夏,正當人們四顧迷茫底在何方,又忽然“云開見月明”:8月1日開始,滬指連續反彈,最高探至2176點,正所謂“多頭不死”。 但世事難料,“多頭不死”的后面是“空頭不止”:滬指本周連續下探,周五再度進逼至2100點關前。多空輪番出奇招、使詐術,不禁讓人遐想:幸運之神莫非已將市場底的秋波拋給了2100點,因此這一關口才如此堅硬? /市況回顧/ 多重利空沖擊滬指死守2100 每經實習記者郎曉俊 通觀2100點保衛戰雙方,“攻方”——利空陣營實力不容小覷:消息面上有B股退市、ST股新政、信貸數據縮水等前后交織;市場面上,白酒股、券商股等領銜補跌;但在輪番沖擊之下,“守方”——利多陣營并未坐以待斃,每當滬指接近2100點時,總有資金護盤,力保2100點不失。 消息面利空頻出 7月23日,閩燦坤B發布退市風險警示,直接引爆市場對B股公司退市的擔憂。根據退市新規,在深交所僅發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在該所交易系統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股票面值,深交所有權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隨后,B股指數遭遇重挫,退市恐慌情緒蔓延。7月25日,B股指數大跌4.7%,個股全線暴跌;7月30日,B股再次暴跌5.64%,近40只個股封住跌停。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27日,上證所又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擬設立風險警示板,對ST股炒作給予強力遏制。消息一出,7月30日、31日成ST股災難日,板塊兩日跌幅為4.97%、4.65%,這對同為B股和ST股的公司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學軍認為,從政策趨勢看,監管層對ST股態度趨嚴。從2011年11月28日出臺創業板退市制度,到2012年4月29日出臺主板退市制度,再到5月13日關于借殼重組的條件趨緊,再加上此次ST股新規出臺,說明留給ST上市公司的空間越來越小了。 8月2日,市場傳言北京將試點取消房屋預售制度,隨即地產板塊成當日殺跌主力。雖之后住建部澄清是謠言,但7月下旬中央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市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開展專項督查,卻清晰地表明了國家對樓市調控定調從嚴的態度,而隨著近期督查工作的陸續結束,對于房地產調控的后續政策出臺的呼聲也越來越大,一時間省市各地政策緊縮。 與此同時,8月10日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401億元,環比下降41%,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新低。 銀河證券分析師孫建波指出,長期貸款持續低迷既表明放松政策存在滯后性,也表明企業層面上出現了鈍化,反應較為遲鈍。未來需在考慮實施環境的情況下加大刺激力度。考慮到央行下一階段將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同時將政策的前瞻性放在第一位,預計貨幣政策在操作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將持續放松。 券商、白酒股領銜補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遭遇重挫的券商板塊進入8月份之后,一度顯現回升態勢。8月1日~10日的8個交易日內,券商股整體漲幅達1.75%。 然而,本周“黑色星期一”中,券商股卻聯手地產股變身成砸盤主力。當天,券商板塊整體跌幅達7.35%,除山西證券(002500,前收盤價8.24元)停牌外,其余個股全部下跌,下跌幅度最大的是西南證券(600369,收盤價8.55元)、光大證券(601788,收盤價10.98元)和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10.08元),下跌幅度分別為9.55%、9.3%和9.1%。另外,國元證券(000728,收盤價10.15)、東吳證券(601555,收盤價7.58元)、海通證券(600837,收盤價8.46元)、華泰證券(601688,收盤價8.43元)的下滑幅度也都超過8%。到了周二,雖然滬指微漲0.3%,但券商股仍逆市下跌0.56%。周三券商股再次下跌,整體跌幅為1.27%。 分析人士指出,交易量低迷、上半年業績下滑和三季度解禁高峰期到來,或是此次券商股領銜補跌的原因。在已公布中報的7家券商中,有6家上半年業績同比出現負增長。包括華泰證券、西部證券(002673,收盤價13.11元)在內的多家上市券商集中在8、9月份的解禁限售股市值將近500億元。此外,“中信證券海外投資巨虧29億元”的傳言雖經辟謠,但也加深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10日大盤反彈結束以來,A股便進入了前期強勢板塊輪番接力補跌階段,前有券商、保險板塊領跌,后有白酒、醫藥等強勢品種補跌。繼前兩日的低迷之后,昨日白酒股繼續全線下跌,其中,洋河股份(002304,收盤價133.50元)跌幅達5.1%,瀘州老窖(000568,39.09元)、貴州茅臺(600519,收盤價229.63元)跌幅均逾4%。 而對于后市誰會繼續接力下跌,華寶證券研報認為,近期銀行股雖然走強,但主力資金卻迅速離場,短線游資熱炒型的超跌反彈似乎難以維系,或將成為下一個補跌板塊。 關鍵時刻總現資金護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每當股指在利空消息的狂轟濫炸之下欲下破2100點之時,總有權重股開始出手護盤,力保2100點不失。 昨日,滬指開盤后便一路下行,然而“石化雙雄”強勢崛起,出手護盤。10時左右,中國石化(600028,收盤價6.19元)放量大漲1.5%,中國石油(601857,收盤價8.96元)上漲近1%,同時也帶動中國聯通(600050,收盤價3.69元)、工商銀行(601358,收盤價3.83元)等大盤股企穩回升。 與此類似的是,7月31日,滬指盤中也一度震蕩下行逼近2100點,但隨后保險、券商、銀行等金融股開始領漲,地產板塊“招保萬金”4龍頭股強勢護盤。權重股開始集體拉升,大盤一度翻紅;8月8日,滬深兩市早盤小幅高開之后開始回探,然而資源板塊此時發力,再現“煤飛色舞”行情,最終滬指全日上漲0.16%。 /宏觀變局/ 經濟趨向好轉地方政策發力 每經記者任世磊 2012年8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7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20.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3.1%。面對上述數據,市場眾說紛紜。 7月數據集體向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統計局8月9日公布的7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401億元,M2同比增長13.9%。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上月為9.5%。1月~7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4%,前6個月為20.4%。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1%,上月為13.7%。7月出口同比增長1%,上月為11.3%;進口同比增長4.7%,上月為6.3%;貿易順差251.5億美元。 對于上述數據,中銀國際分析師程漫江認為,這表明經濟增長仍面臨持續放緩壓力,這表現在零售額的增長低于預期。 但也有觀點認為,在7月經濟數據中仍蘊含有不少積極因素。今年1月~7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增長20.4%,增幅與上半年持平。受到政策逐步放寬和部分基建及公共服務業投資顯著反彈的影響,近兩個月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初步止穩。 華創證券分析師華中煒認為,基建投資增速延續反彈態勢,繼續成為對沖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今年以來資金到位情況溫和好轉,國家預算內資金和國內信貸累積同比都在持續回升,穩增長政策微調初現成效。 而備受關注的PMI數據則顯示,7月PMI仍然處于50%的榮枯分水嶺上方。2012年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略高于臨界點。太平洋證券分析師認為,盡管該值為8個月以來最低值,但結合歷史數據來看,7月PMI的回落具有季節性。7月PMI顯示總需求正在微弱復蘇,生產初步企穩。這表明近期以來,放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已在逐步發揮作用。 除了PMI等經濟數據顯示的生產企穩之外,作為衡量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用電和發電數據的變化也同樣顯示出經濟的好轉。國家電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7月,不僅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降幅收窄,東、中部地區用電增速也開始企穩回升。2012年7月,東、中部地區用電分別為2438億千瓦時、1022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3.63%和4.62%,較上月增速分別增長0.94和0.57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用電量為1096億千瓦時,同比去年同期增長7.46%,較上月下降了0.63個百分點。 而發電數據也在回暖,尤其是水電增速表現十分搶眼。2012年7月,全國發電量43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其中,水電9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9%,增速較上年同期增長45.1個百分點;火電32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23.4個百分點。 地方刺激政策頻出 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歷來是各方關注焦點。在國家發改委辟謠有關4萬億投資“2.0版”之后,各地地方政府卻掀起了被稱為“地方版4萬億”的投資熱潮。 公開資料顯示,7月末,長沙市公布了重大項目計劃的具體內容,“四十”重大項目總投資3748億元。系列投資主要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了黃花機場二期建設工程、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在內的十大基礎設施投資,以及長沙黃興北路棚戶區改造、濱江新區整體開發等為內容的十大片區建設,涉及民生、綜合交通體系、城市設施體系、新型城市化布局、產業發展等領域。此外,長沙還計劃投資4544億元建設155個一般項目,針對國家加大對節能減排、社會民生方面投入,在節能環保和社會事業領域補充了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 除了長沙的大手筆投資之外,此前武漢也公布了“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建設82個交通建設項目,總投資3131.49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完成投資2329.37億元。 據了解,武漢市的上述投資中包含了多個鐵路項目。其中,城際鐵路方面,將新建天河機場至黃陂城際鐵路,新建武漢至仙桃(潛江)城際鐵路。 有消息稱,貴州也將出臺較大規模的投資計劃,《貴州省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或于8月份公布,計劃投資2~3萬億元,涉及10個國家級重大項目、50個省級重大項目、200個省級重點項目。 對于地方政府的投資刺激計劃,光大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國內外宏觀景氣的下滑和中央政府對房地產調控力度的收緊,保增長壓力日益加大。地方政策的出臺對于區域經濟建設具有較強針對性,在保障財政平衡的前提下,對相關行業及公司會形成較大利好。 /監管動向/ IPO實質性放緩轉融資或先行 每經記者任世磊 除經濟數據趨向好轉、地方政府投資熱情高漲外,市場面臨的利好還來自于IPO的實質性放緩和轉融通即將來臨的預期。 IPO預披露斷檔一月 上半年,滬指不斷下跌,市場上出現了暫停新股發行的呼吁。而從近期情況來看,雖然證監會明確表態不會暫停發行,但事實上IPO已現放緩趨勢。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證監會網站上看到,在“預先披露”這一項目下,除8月17日公布的兩公司補充預披露信息外,最新信息仍然是7月16日公布的4家擬上市企業招股書。換言之,IPO預披露已實質斷檔一個月以上。據了解,此情況是自2月1日預披露新政實施以來首次出現。 而IPO審批環節的放緩也更為明顯。有媒體報道稱,今年上半年以來,召開密度幾乎是“每日一會”的主板發審會工作會議,在本周罕見停開。僅有創業板發審會議仍保持較為正常的節奏,本周共開會3次審核6家公司,其中2家被否,通過率也徘徊在低位。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IPO重啟以來,總共預披露企業1198家,平均每月預披露企業34家。粗略計算,新上市公司每月從市場上抽血263億元。這意味著,IPO每月從市場抽走的資金相當于A股每日成交金額的1/5。更有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成交額24.5萬億元,平均每天成交額達到1360億元,由此足見每月從市場抽血263億元的分量。 此前,證監會一再表示不會暫停新股發行。7月13日,證監會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新股發行并不會對資金供求產生大的影響。停發新股是一種行政管制行為,改革應當盡可能避免采取這類措施,應當在市場和經濟正常運行的條件下進行。從過往的經驗看,停發新股也并不能對市場環境有實質性改善。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從歷史經驗看,停發新股期間滬指確實出現了明顯上漲。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以及2008年9月25日~2009年6月16日期間,A股曾經兩度暫停新股發行。而期間滬指分別上漲55.46%和25.23%。由此可見,史上暫停新股發行對大盤階段性指數上漲曾起到積極作用。 轉融通或先推轉融資 分析人士預計,除IPO實質性放緩可暫停抽血外,市場期盼已久轉融通也有望在近期推出,其帶來的大量資金無疑將給市場輸血。 據了解,證券金融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已經分別就轉融通業務,向25家券商下發了相關制度的征求意見稿,轉融通業務最快有望于下周正式啟動。有消息稱,轉融通推出初期將以轉融資為主,在試點逐步成熟后,再推轉融券業務。 轉融通會帶給市場怎樣的影響呢?所謂轉融通,是指由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提供資金和證券,再由券商等中介將這些資金和證券,提供給愿意利用融資融券擴張投資杠桿的信用交易客戶買入或賣空股票。而作為轉融通業務主體的證券金融公司的資金規模,將決定轉融通規模。 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國內最大的可提供轉融通業務的中國證券金融公司,其注冊資金為75億元,該公司負責人近期表示,將在原有證券交易所、中登公司股東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股東范圍及資本金規模,計劃將公司資本金規模提高到120億元。按相關監管要求以10倍杠桿比例計,這意味著或有1200億元資金將取道兩融市場進入A股。這對于目前資金嚴重匱乏的A股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后市預期/ 多空交織A股底部待夯實 每經記者趙笛 以上著力分析了A股利好,從長遠來看,經濟復蘇是必然的,但由于復蘇速度低于預期,將拖累A股反彈力度。此外,權重股在近段時間受到各種利空的影響遭到壓制,這又制約了A股反彈高度。分析人士指出,一段時間內,A股仍將進行夯實底部的動作。 復蘇速度影響反彈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作為三季度的開端,其經濟數據雖然存在亮點,但也同樣存在低于預期的情況。 “下半年迎來的經濟復蘇仍是比較弱勢的”,民族證券分析師徐一釘認為,當前經濟數據反映出的經濟格局是弱勢復蘇。由于今年是2009年以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所激發的制造業產能擴張集中釋放的一年,這也就使得需求的小幅擴張難以持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企業很容易陷入“需求企穩——生產擴張過猛——產品價格回落——企業被迫再次減產”的怪圈中。 興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當前A股市場面臨“三座大山”,即“長短期經濟困境交織化、經濟問題政治化、股市定位無解化”,這導致存量資金消耗,因此,近階段大盤指數呈僵尸化、反彈熱點散亂、熊市中后期特征越來越明顯。短期而言,反彈需要消化調整壓力,一則因為7月份經濟數據差于預期;二則因為市場期待的利好政策也沒有如期而至。 權重股表現制約反彈高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8月1日開始,A股出現明顯反彈,但指數反彈高度僅有3%左右。對于指數的疲軟,從市場表現的角度來看,近段時間權重股利空不斷,輪番殺跌,其弱勢制約了反彈的高度。 比如此前提到的8月13日,券商股就和地產股聯袂殺跌。從券商股方面的利空看,有關中信證券的傳言令券商股集體下挫;地產股方面,某媒體刊登的《肯定與警示兼有國務院樓市督查組定調從嚴》文章指出,“儲備政策早已有之,適時而動無可置疑”,這讓市場又一次陷入調控加碼的恐慌。當天,地產板塊加權跌幅高達3.12%,保利地產(600048,收盤價10.33元)、萬科A(000002,收盤價8.61元)等龍頭地產股跌逾4%。 8月14日,中小板的第一權重股蘇寧電器(002024,收盤價6.15元)暴跌約8%,券商股繼續下挫;15日,銀行股開始殺跌,前期熱門板塊石油、農林牧漁等也出現補跌,中集集團(000039,收盤價11.23元)跌停;16日,銀行股繼續下跌,五糧液(000858,收盤價34.16元)等權重股亦拖累指數。 政策動向決定反彈時機 興業證券則認為,市場要謀求進一步反彈,有待三方面因素起作用:一是短期需要“穩經濟”政策力度繼續提升,比如貨幣政策需要進一步降準、降息等,加快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通過落實配套資金、減稅、中央轉移支付、落實改革措施比如“非公36條”等;二是短期需要貼現率的繼續回落。即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進一步加大,引導流動性逐漸改善;三是需要股市資金面供求關系繼續改善。興業證券認為,后續若有救市組合拳,內容應包括引入增量資金,比如社保、匯金、央企集中增持或回購、QFII等;減輕融資壓力,如緩發新股、再融資;降低交易成本,如降低印花稅;體制性建設的重大突破,如交易制度、員工持股計劃等方面一齊發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