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8-29 09:37:52
隨著沿海地區部分產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未來此類農民工返鄉就業的現象將更加突出。
摸清家底 探索跨地區合作
“招工難”、“就業難”的“雙難”問題在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中仍突出。成都市金堂縣作為四川典型的勞務輸出大縣,目前擁有金堂工業園和成阿工業園兩大園區,截至7月25日,兩大園區153家企業用工缺口為6484人,存在缺口的多數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一數字讓金堂縣就業局局長張宗能倍感壓力。
如何將本縣外出的打工人員吸引回家鄉就業,這是現在擺在張宗能面前的一道難題。“近幾年金堂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吸引了大批工業企業入駐金堂”,張宗能說,工業持續發展導致用工需求急劇增加,預計兩大園區全年各類企業總用工需求為8500人。
“四川各地州近年來發展迅速,大批企業入駐必然造成人才需求激增,因此,合理的配置人力人才資源是大勢所趨。”張宗能認為,金堂縣不缺人力資源,但首先得摸清家底。到底每年有多少人在外面打工,每年能回來多少人,本地還有哪些勞動力資源可用……這些問題必須先摸清楚。
“這些工作就看誰動手快,慢了就可能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張宗能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們正著手建立兩個數據庫,一是企業用工需求數據庫,二是勞動力資源供給庫。逐家逐戶實行實名制登記,動態管理,并結合實際情況引進專業的職業培訓機構,借助專業的人才服務機構為求職者搭建平臺。“過去主要是輸出去,現在要引回來。”按照張宗能的想法,他希望在摸底建立兩個平臺的同時,探索與附近勞動力資源豐富區域的跨地區合作,進行跨地區勞動力資源開發,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據悉,四川其他一些地州亦在考慮如何利用本地勞動力資源解決園區企業用工問題。
“四川勞動力資源豐富,但向省外輸出的勞動力也不可能全部回流。”郭正模說,從長期來看,中西部地區出現一定規模的勞動力回流是必然趨勢。目前雖然中國勞動力供需基本平衡,但“十二五”期間供大于求的格局可能發生較為明顯的改變,甚至出現部分行業和崗位的用工短缺,企業的用工成本將大幅提高。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