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8-31 09:35:36
“現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實力。不要趨勢投資一波被干掉一點,價值投資一波被干掉一點,技術投資一波又被干掉一點。真等到牛市了,那也已經骨瘦如柴了”
“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沒事可做,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完成公司指標,賣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以填補經紀收入下滑的缺口”
“現在理財講座的吸引力銳減,只能搞些養生講座之類與股票無關的活動,才能吸引客戶來營業部坐坐”
散戶:不動了,就當沒有股票
坐在中戶室里的股民老張眼睛始終不愿離開屏幕,盡管目前他已經空倉了。
“今天我把股票全部賣光了,雖然可能割在了最低點,但是我覺得解脫了”。與許多被股市長期“折磨”的中小股民一樣,老張最終選擇了割肉。
從老張臉上,記者看到的不僅是失望,更是一副絕望超脫的表情。
“未來兩年,我就不動,就不操作,就當沒有股票了”,在老張看來,目前的股市就是一臺消滅散戶的機器,“趨勢派、價值投資派、技術派,都不做,我看拿什么來消滅我!”
從炒股閱歷上講,老張并非股市新人。實際上,早在2000年左右就入市的老張親身經歷了數次牛熊輪回。而就在兩年前還視股市為投資“圣地”的他,如今股票卻成為其心頭一塊傷心地。
“去年一年虧損30%,今年以來又虧損了30%,如果不是把前些年賺的錢拿了一部分出來,真不知道現在是什么心情了”。在如今的股民中,老張無疑是相對幸運的一個,2009年股票市值翻番后他拿出一部分資金買了房,現在想來這一決定是多么的正確。
“這兩年的行情真的讓人看不懂,股票太難做了,也沒法做”,剛“割完肉”的老張情緒略顯激動,“都說不破不立,我斷言就是不停的破,不會立了”。
不過話雖這么說,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老張仍然不停地看著電腦屏幕。他與股票的感情并不會隨著那“最后”一割,而徹底了斷。
“其實手上沒股票就好像少了點精氣神似的。我希望股市能像2001-2005年那樣,跌個透,之后管理層再進行制度改革,說不定就能來個股改行情的翻版”,情緒略有緩和的老張談起他對股市僅存的一點憧憬。
而在如今的散戶群體中,老張只是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盡管A股估值在市場下探過程中不斷走低,但投資者選擇割肉離場的現象卻愈發突出。據中登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A股持倉賬戶數僅為5630.08萬戶,相比年初下降近65萬戶。A股持倉賬戶占比降至33.78%,創歷史最低水平。而觀察歷史數據可以發現,A股持倉賬戶數此前一直呈現震蕩上升趨勢,但去年下半年以來這一趨勢發生了逆轉,表明散戶離場步伐開始加快。
“現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實力。不要趨勢投資一波被干掉一點,價值投資一波被干掉一點,技術投資一波又被干掉一點。真等到牛市了,那也已經骨瘦如柴了”。
實際上,有機構報告認為,從縱向估值比較,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航空、公路、鐵路、港口、石油、石化、煤炭、機械、交運設備、家電等行業的估值已經處于歷史底部區域。
但是投資者并沒有表現出對市場的熱情,國信證券分析師認為,“當前沒有恐慌性拋壓更多是沒有買入力量從而使得拋不出去,當前市場已陷入 死寂 ,要么熬時間,要么出臺強有力政策。指數在相互驗證下跌趨勢,實際上是弱勢加強。要想重新轉強,至少需要時間”。
客戶經理:無事可做,空有一身抱負
小李來到營業部擔任投資顧問已經一年多了,雖然行業資歷尚淺,但小李對于炒股有著自己的一套思路。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被選為公司第一批專業投顧。不過在這一年多時間里,令他感觸最深的便是一身抱負在這一兩年的行情中難以施展。
“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沒事可做,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完成公司指標,賣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以填補經紀收入下滑的缺口”,小李頗感無奈地表示。
小李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以來他就沒有新簽投顧客戶,目前還在維護的客戶數量也非常有限。“近一段時間來高層不時的喊話提振市場信心,但市場并不買賬,股民已經搞不清楚什么樣的政策能夠有效提振市場,因此比較迷茫,感覺看不到希望”。
“所以客戶也懶得來問我們,極少有客戶到現場來交流的,平時有問題也就是網上問問。而從我們主動服務角度來講,手頭上的產品只有固定收益類有一定的市場,指數基金之類的產品我們連口都不敢開”。
小李還說,目前這個市場給客戶薦股的機會幾乎為零。“客戶問得最多的問題是手上的股票會不會有技術性反彈,如果出現機會,我們建議就用剩余資金做T+0,無論勝負當天就走,絕不隔夜”。
令做技術分析出身的小李感到喪氣的是,這也是他一身本領目前唯一的用處。實際上,行情慘淡、客戶流失、業務重心轉移、業績壓力,這都危及到了券商投顧人員的生存。對于小李而言,除了苦練基本功,也在努力適應著營業部轉型的大環境。
一些忠實客戶的支持也讓小李決定堅持下去。
“有位老先生一直對我說,沒有一直熊的市場,堅持到底就會勝利。這很讓我感到鼓舞”。不過小李也清楚地知道,如何熬到最后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營業部經理:敢死隊都不敢做了
徐總的營業部剛剛完成裝修,相比之前可謂煥然一新。然而,偌大一個營業部大廳卻鮮有客戶,雖是交易時間,卻顯得空空蕩蕩。
“現在理財講座的吸引力銳減,只能搞些養生講座之類與股票無關的活動,才能吸引客戶來營業部坐坐”。雖然從業十幾年的徐總對此現象見怪不怪,但面對如此低迷的行情,他同樣難以做到置身事外。
實際上,對于他這一級的營業部管理人員來說,承載的業績壓力比普通員工要大很多倍。
“比如融資融券業務,不僅有開戶指標,還有交易量指標。我們的不少客戶了解此事,也認為新的融資資金可能帶來行情,但最終選擇融資參與的客戶數量卻極少。而如果真的有意愿想要融資的客戶,一般也會被客戶經理勸阻,畢竟風險很大。如果客戶被套牢了,營業部反而得不償失”,徐總在分析利弊時顯然更多的站在客戶角度。
不過這樣一來就可能陷入考核指標完不成的境地。徐總坦言,其實在人氣低迷的現在,各種經營指標都難以完成,“曾經想過通過期指套利等業務打開缺口,但是客戶反應并不積極,只能不斷把壓力向下傳導”。
而徐總面臨的困境并非個案。“雖然之前證監會允許券商營業部代銷更多產品,似乎是豐富了我們的產品線,但在目前這種市場環境下,神仙產品都難賣!”另一家營業部負責人的劉總沒好氣地說。
而劉總所在的營業部過去一度以敢死隊居多而聞名于A股市場。不過據劉總透露,過去一段時間活躍資金都開始紛紛休戰了。“敢死隊都不敢做了!”劉總的話略帶詼諧,“我們很多大客戶有的在觀望,伺機抄底,但更多的是對這個市場絕望了。整體來看,是非常的悲觀”。
主要客戶高掛免戰牌,這令劉總的工作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一個字——熬。弱勢打基礎,牛市見成果。服務客戶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既然現在股票無法做,我們就想別的辦法”,劉總對未來還是顯得充滿信心。
劉總透露,營業部保證金今年以來基本呈現持續流出狀態。“不算股票資產的萎縮,營業部資金流出情況近來愈演愈烈。而且不光是我們營業部,整個證券行業都是如此”。
在此情況下許多券商營業部也推出了不少保值增值業務,其中,國債逆回購尤其受到歡迎。
“我們營業部6月初就開始重點關注國債逆回購的投資機會。為更好地向客戶大力推介,營業部一方面組織了專門針對國債逆回購操作的員工知識培訓,另一方面營業部還通過舉行報告會等方式向客戶積極介紹國債逆回購的高收益、低風險與高流動性等優點”,廣州一家營業部老總告訴記者。
“僅僅在本周,營業部的國債回購交易量就達到了7113萬元,有效地盤活了客戶存量資金”,該老總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