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6 01:23:02
對電商大戰不能一棍子打死,應著眼于規范。對違法的電商企業,處罰時既不能“罰酒三杯”,也不能置其于死地。
每經編輯 王石川
王石川
電商大戰雖漸趨平息,但留下的不是一地余燼,而是一地雞毛。事實證明,這不是一次向消費者讓利的集體行動,而是忽悠消費者的精明營銷;這不是在明規則之下的良性博弈,而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惡意攪局。根據發改委的認定,相關電商企業此次價格戰有四大“罪狀”:虛構原價;未履行“零毛利”承諾;標明無貨、實際有貨;重合商品少。
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已經觸犯《價格法》等法律,相關電商企業理應受到懲處,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對這些偏離法治軌道的電商大戰,僅僅叫停和處罰還不夠。
不過,職能部門既要依法查處涉嫌違法的企業,也應該給相關企業以基本的申辯權,充分尊重其合法權益,比如聽證。對劍走偏鋒的電商大戰,監管部門不能無動于衷,也要嚴防權力過度介入,如果缺乏節制,有可能傷害市場的健康競爭。
應該看到,企業打價格戰再正常不過,電商企業同樣有權利打價格戰。在電商鼻祖美國,電商企業大戰時有上演,雖然比不上京東等電商企業的大混戰,但激烈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與我們不同的是,美國的電商大戰不逾規矩,屬于良性競爭,真正讓利消費者,也使企業發展更健康,實現多贏。
因此,對電商大戰不能一棍子打死,應著眼于規范。對違法的電商企業,處罰時既不能“罰酒三杯”,也不能置其于死地。據悉,相關部門目前還沒有具體結論及罰款數額,這或許說明對電商大戰的處罰還缺乏具體的制度性支撐,這就提醒相關部門,應該健全電商企業良性競爭的制度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職能部門亦應反思,電商企業早就聲稱要打價格戰,是否應該早日介入監管,而不是等到企業欺詐消費者了才過問。
而對電商企業來說,更需要汲取教訓。無論是線上競爭還是線下競爭,都需要有底線;無論是虛擬經濟還是實體經濟,需要遵紀守法,講誠信,而不能玩虛的。學會競爭,而不是濫用競爭;尊重消費者,而不是把消費者當做工具,這應該是電商大戰帶給相關企業的思考。
拼價格,不如拼服務;打價格戰,更要打價值戰。真正尊重消費者,尊重規則,尊重規律,而不是只求短暫的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業發展的倫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