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8 01:07:14
這一輪反彈能否與當年的“四萬億”行情相提并論?我們不妨就此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對比。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記者 曾子建
“上午還沒收盤,我就知道一波強有力的反彈已經展開。”昨日,成都某私募基金經理在收盤后發出感嘆,“之所以如此肯定,主要是因為發改委一系列基建項目的上馬,將整個工程機械板塊轟出了全壘打。眼睜睜看著三一、徐工、中聯等機械股紛紛漲停,水泥股也是全線飆升,簡直就是2008年10月份‘四萬億’行情的翻版。”
2008年10月,滬指從6124點跌至1664點之后,隨著“四萬億刺激經濟政策”的出臺,大盤走出了一輪跨年度的翻番行情,到2009年8月在貨幣政策微調的展開,股指才在3478點見頂回落。如果說,昨日的超級長陽線,正式宣告4年后新一輪中級反彈行情的開始,那么,這一輪反彈能否與當年的“四萬億”行情相提并論?我們不妨就此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對比。
/宏觀經濟對比/
經濟筑底或難現V型反轉
本周,上證指數在周三跌至2029.05點之后,終于在周五迎來放量反彈,這足以讓人相信,2029點極有可能成為一個較長期的底部。而這一點位,也很容易讓人想到2008年上證指在經過超級熊市之后,與1664點見到的低點。
就股市行情比較,首先就是兩個不同時期宏觀經濟形勢的差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不論是2012年,還是2008年,實際上宏觀經濟都處于十分不利的局面。正是由于經濟的持續惡化,也才使得股市持續處于熊市階段。那么,目前我國所處經濟形勢和2008年相比,是否具有可比性?
2008年:危機后GDP“V”型反轉
2008年,我國宏觀經濟的回落,更主要的還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日益趨嚴,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由于海外需求的大幅萎縮,使得當時我國宏觀經濟重要支柱出口出現嚴重萎縮。在極為不利的局面下,我國GDP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見頂回落。
官方數據顯示,2007年第四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絕對值達8.5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14.2%。進入2008年之后,呈現明顯下降趨勢。2008年一季度,由于季節因素,該季GDP絕對值為6.63萬億,同比增長11.30%。接下來的三個季度,GDP同比增幅逐季回落,2008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為6.8%,全年GDP同比增速9.6%。
然而,盡管上證指數已經于2008年10月見底,但宏觀經濟直到2009年一季度才真正見底。當時,GDP同比增速回落至6.61%這一罕見的低點后,才最終觸底反彈。接下來,在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動下,同時配合持續貨幣寬松政策,2009年GDP逐漸反彈。2009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四季度GDP增幅重新回到兩位數,達10.7%。
2012年:經濟“L”型見底是最大擔憂
應該說2008年在政策的拉動下,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V型反轉。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完成了當時“保八”的任務,也為2009年A股市場的行情奠定了宏觀基礎。那么,2012年,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的背景下,我國宏觀經濟同樣面臨嚴峻考驗,GDP同比增速究竟將以何種方式見底,始終困擾著市場。
2010年,我國經濟呈現復蘇趨勢,該年GDP同比增速達到10.4%。然而,2011年由于歐債危機的持續影響,我國經濟也再次出現回落。2011年四個季度,GDP增速逐季遞減,最終全年GDP同比增長9.2%。進入2012年,宏觀經濟進一步下行,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8.1%,上半年回落至7.8%。如此不利的局面,引發了整個市場對宏觀經濟走勢的擔憂。今年第三季度,經濟究竟能否見底,如果見底,會是持續低位運行,還是V型反轉?
申銀萬國的分析師凌鵬指出,今年7月,工業增加值下滑至9.2%、出口僅1%,比4月份還差,給三季度的GDP蒙上陰影。8月份的數據也不好,匯豐PMI預覽值下滑至47.8,8月上旬和中旬的發電量增速分別為2.7%和0.3%,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為三季度的GDP比二季度更差。
申銀萬國的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指出,從當前面臨的困境看,更像1998年至2002年那段時期,經濟觸底后并沒有回升,而是在底部持續了近5年時間。當時經濟呈現L型走勢,即連續5年GDP都在7%到8%之間徘徊(老的統計口徑),一直到2003年入世效應和住房商品化效應顯現才走了出來。
李慧勇認為,本輪調整從2007年開始,到目前已經完成了L型的 “一豎”,2012年開始則是L型的 “一橫”。這一次,中國調整也恰逢外圍經濟困難重重,全球經濟都需要新增長動力,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從國際和國內形勢看,可能也需要3~5年。
/政策對比/
政策力度決定行情高度
如果說,宏觀經濟走勢是決定股市走勢的根本,那么,政策則是決定走勢的最重要推動力。A股市場始終無法擺脫政策市的命運,因此政策力度的大小,往往能夠決定一輪行情的高度。
那么,本輪行情一旦啟動,從政策面分析,與2008年~2009年的跨年度行情相比,是否存在相似之處?
2008年:利好不僅僅是“四萬億”
回顧四年前上證指數從1664點到3478點的翻番行情,很多人會把功勞歸功于當時的“四萬億”刺激經濟政策。的確,如果沒有這一超出想象的宏大政策做背景,在剛剛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恐慌之下,2009年出現翻番行情確實是不敢想象的。但是,回顧2008年~2009年,推動股市恢復性上漲的政策絕非僅僅依靠“四萬億”。
實際上,從2008年9月開始,一系列利好政策已經開始陸續出臺。而當時,上證指數剛剛跌破2000點整數關不久。2008年9月19日,管理層開啟三大利好——印花稅單向征收、匯金公司自主購入工、中、建三大行股票,國資委鼓勵央企增持、回購上市公司股份。當時的利好政策,一度引發上證指數單日暴漲9.46%。不過,此后由于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上證指數再次跌至1664點。
而進入10月之后,貨幣政策開始出現松動。2008年10月9日,央行宣布降息,截至12月23日,央行前后4次降息。同樣的,央行還宣布降低存準率,到2008年底共三次調低存準率。適度寬松的貨幣環境,直到2010年初才結束。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直接體現在新增信貸數據上。2008年11月,我國新增信貸數據迅速反彈,直到2009年3月才出現回落。
2008年1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當時管理層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擴大投資的手段來避免經濟的硬著陸”上海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只要出手夠快、夠重,不僅擴大投資、同時積極拉動消費,經濟迅速就見底反彈了。”之后,管理層還在出口方面也有政策出臺,如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調整出口關稅。進入2009年,各類刺激經濟配套措施的出臺,如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出臺等,對推進2009年行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2年:利好政策逐步發酵
相比之下,2012年利好政策的力度,比2008年和2009年要弱得多。
首先,從證監會的層面看,出臺的各項政策雖然利好股市,但始終無法引導場外資金迅速入場。5月初,證監會一度出臺降低交易手續費等多項政策,結果大盤就此見頂,并展開長達4個月的連續調整。今年6月以來,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希望能夠穩定A股市場,如引進長期投資資金,推動社保資金、QFII加快入市等,但都始終沒能對市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而從貨幣政策來看,5月12日降低存準率后,6月和7月前后兩次降息,但也沒有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此后,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則一直沒有再采取過任何行動,也使得8月份A股市場遲遲無法展開反彈。
當然,現在來看,管理層在出臺利好政策上,還是有不見反彈誓不罷休的感覺。今年8月初,證監會再次表示,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同時協調有關部門積極研究降低印花稅等等。這在當時一度還是引起了市場的微弱反彈。不過,由于依然缺乏更為實質性的動作,反彈最終還是無疾而終。
不過,在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的疊加效應刺激下,市場終于看到了起色。本周,發改委在兩天之內批復60個工程項目,讓人看到了當年“四萬億”的氣魄。其中,周三公布總投資規模超7000億的25項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后,國家發改委周四再次密集公布了30個獲批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涉及公路建設、港口航道改造以及污水處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項目普遍集中在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節能環保領域,顯示出政府政策意圖所追求的依然是緩解經濟過快下滑的趨勢,而非刺激增速。因此,即便發改委開始在穩增長方面發力,但也不會像2008年底那樣推出那么大規模的刺激計劃。
面對如此眾多的項目,瑞銀證券的分析師陳李認為,政府不會再搞一輪“四萬億”,但是政府對經濟的快速下滑都有底線,只要適當增加基建投資或者說將基建投資恢復到年初的計劃水平已能夠對當前投資和經濟的下滑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本周五,證監會再次強調,正在配合財稅部門研究紅利稅差異化稅率。
期待更積極的貨幣政策
本周,積極的財政政策,引發大盤在2000點附近展開報復性反彈。但是,要想行情進一步延伸,還是需要貨幣政策的配合。今年6月以來,投資者已經開始苦苦等待降準,然而,央行卻采取了巨額逆回購而非降準的方式來注入流動性。
不過,還是有一些積極的信號開始出現。陳李指出,7月降息以來,央行已經連續4次調低了逆回購利率,其中有兩次發生在本周。本周二下調14天逆回購中標利率5個基點至3.5%,本周四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至3.35%。因此,可以判斷這是價格信號調整的繼續,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不管最后降息與否,何時降息,但目前的降息預期都已經很強。其次,本周央行實現資金凈回籠520億元,是連續第二周回籠流動性。在偏緊的流動性條件下,央行持續的逆回籠提升了降準的概率。
/行情比較/
周期股卷土重來 跨年度行情能否期待?
本周五,一根久違的長陽線終于出現在A股市場上,上證指數大漲75.84點,收于2127.76點,漲幅高達3.70%,創下2009年9月3日(當時漲幅4.79%)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同時,滬市成交量從周四的427億元猛增至1111.4億元,似乎預示著一輪反彈行情就此拉開序幕。那么,這一次的行情和2008年至2009年類似,也是在壓抑已久之后,在政策的推動下最終爆發。這一次的行情和當時有沒有相似之處,是否也有望一輪跨年度的翻番行情?
2008年:超跌后的恢復性小牛市
回顧2008年10月,當時上證指數從一年前的6124點一口氣跌到了1664點,累計跌幅高達73%。如此巨大的跌幅,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正是在這種嚴重超跌的背景下,再加上管理層果斷出重手刺激經濟,于是引發了一輪從2008年10月底到2009年8月初的跨年度行情。在這輪行情中,上證指數也從1664點漲到了3478點,累計漲幅超過109%。
“從行情的發動來看,當時的氣勢比現在要強得多。”廣發證券資產管理部一位投資經理表示,“2008年11月10日,政策宣布當天,上證指數漲幅達到7.27%,讓人感到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開始托市了。”四萬億的政策,穩住了市場,堅定了投資者的信心。2009年2月,當上證指數重新站上2000點之后,人們看到了一輪牛市的雛形。這一年,上證指數月線連收7根陽線,其中3月累計漲幅14%,6月漲幅12.4%,7月漲幅15.3%。
如果說,四萬億的政策開啟了小牛市的大門,那么以機械股為代表的一批周期類股票則迎來了春天。行情發動的當天,2008年11月10日,三一重工(600031,收盤價9.93元)、徐工機械(000425,收盤價11.18元)等機械股全線漲停。同時,冀東水泥(000401,收盤價11.50元)、海螺水泥(600585,收盤價15.07元)等水泥股大面積漲停。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周期股不僅率先啟動,而且貫穿全程,更是成為未來3年的大熱點。以三一重工為例,盡管行情于2009年8月結束,但該股的上漲行情一直持續到2011年4月才見頂。
除了機械、水泥兩大板塊外,其他周期類個股也是全線開花。最具有爆發力的,還有有色金屬板塊、煤炭板塊、礦產股三大領域。其中,吉恩鎳業(600432,收盤價11.80元)、路翔股份(002192,收盤價16.73元)等個股,都在當時的行情中翻了幾倍。
2012年:周期股能否延續輝煌
再看昨日的漲幅榜,周期類股票同樣成為王牌,水泥、建材、機械、有色,個股都是4年前大行情的主角。但是,同樣是周期類個股點燃戰火,本輪行情會不會延續當年的輝煌?
分析人士認為,昨日機械等板塊的大幅上漲,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前期超跌嚴重,自身存在修復的要求。二是還是本周發改委連續批復上萬億元的投資建設項目,這很容易將資金往這類行業上引。但是,僅憑昨日一天的大幅反彈,就要做出行情反轉的判斷,還為時尚早。
首先,2008年~2009年之所以能夠出現跨年度行情,且大盤漲幅翻番,很重要的原因是之前一年內市場跌幅超過70%。而如今從3478點算起,3年時間內上證指數跌幅約42%。其次,從宏觀面看,當時4萬億政策出臺,再加上寬松貨幣政策的配合,經濟迅速與2009年一季度見底反彈,并且形成V型反轉,這給A股市場的上漲創造了良好的氛圍。而今年市場最擔憂的,依然是宏觀經濟見底后,很難形成迅速的反彈,如果出現“L”型見底,GDP增速保持較長時間的低位運行,那么也難以對股市形成正面刺激。此外,由于防通脹,以及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持續,也使貨幣政策適度放寬的預期不強。
除了上述因素外,本輪行情如果繼續延續,還將面臨兩大攔路虎的考驗。申銀萬國指出,首先,由于經濟尚無企穩跡象,今年三季度宏觀經濟進一步惡化是比較確定的事件,8月份相關宏觀數據將在9月中旬公布,因此從時點上看,屆時對周期類個股形成直接的沖擊,這也將是檢驗本輪反彈行情持續力的重要一道坎。其次,創業板大非解禁日日益臨近,將對小盤股形成較強的威懾力。今年10月,首批創業板28家公司將迎來3年大非解禁,當月解禁流通市值比將高達16.3%,遠高于2%~3%的平均水平。
因此,綜合來看,昨日大盤暴漲引發的反彈,很有可能是指數跌至2000點附近后,做多力量一次集中爆發。而從領漲個股來看,機械股、水泥股等周期類品種的一躍而起,讓人聯想起了四年前的跨年度翻番行情。但是,由于利好政策力度難以與當時相提并論,且宏觀面環境并不支持,因此從行情的力度來看,或許很難與當年相提并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