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2-09-10 08:48:33
2008年4萬億強心針的藥力消退后,公路、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逐步放緩,工廠里鍛造的鋼筋、水泥、塔吊越堆越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地產、水泥、有色、煤炭、機械五大行業的存貨均在今年上半年創下歷史最高。其中,以地產、水泥的存貨增長情況最為瘋狂。
規模與存貨正向關聯
從絕對數額來看,房地產公司今年上半年存貨總規模達到1.43萬億,而在2008年中期的數據是4363億,現在的規模超過當時的3倍。水泥的情況同樣如此,2008年中期全行業僅78億元庫存,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達到了511億元,比4年前多了6倍還多。
四年間,上述五大行業的存貨幾乎都是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增長,但這并不能說明這些行業近幾年的經營景氣度都在下降、存貨堆積越來越嚴重。
上市公司存貨暴增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上市公司規模的急劇擴大,特別是與基建、房產類相關的上市公司。
萬科2009年年底的資產規模為1376億元,在今年中期,這個數字就暴增到3304億元。即使萬科的存貨在這兩年增長了一倍,也難以說明萬科營運上出現問題了,因為它的資產膨脹速度變得更快。
記者采訪了天山股份(000877)、長安汽車(000625)等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的存貨規模同樣是在幾年間爆發式增長,天山股份2008年中期的存貨不到4億,今年中期就接近了13億。
相關公司的負責人對于存貨增長原因進行解釋時指出,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資產規模在增長,“盤子變大了”。
2008年之后的幾年間,隨著4萬億投資的拉動,水泥、鋼鐵、煤炭等行業都在急劇的擴大產能。以天山股份為例,2008年后該公司實施了兩次增發,所募集的資金基本都用于生產線的建造。與此同時,汽車、家電企業則在家電下鄉、汽車稅費減免的鼓勵政策中快速擴張。
存貨與資產不對稱增長
然而,公司變大了僅僅是存貨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并非決定性因素。證券時報記者對存貨占總資產的比值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公司規模擴大并不能完全解釋存貨的瘋狂攀升。
數據顯示,水泥、地產等多個行業存貨占總資產的比值一直在增長,但這些行業的存貨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資產規模擴大的速度。
房地產公司存貨占總資產的比值在2008年中期為56%,到去年底達到歷史最高位64.39%。或許是因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公司應對調控采取了促銷策略,半年報中,該指標止住了連續三年多來上升的趨勢,微降到64.35%。
水泥行業的情況更為嚴重,其2008年中期存貨占總資產的比例為6.99%,今年上半年增長到了14.29%,幾乎增長了一倍。
從存貨與資產規模的比值這一指標來看,它與經濟景氣度密切相關。
地產、鋼鐵、水泥行業的數據均顯示,這一指標在2008年年底變大,而后在經濟復蘇的2009年開始,存貨占資產規模的比值又開始變小,而在2010年之后的房地產調控開始后,這一比值又直線上升。
存貨周轉率這一指標也印證著房地產、水泥、機械、鋼鐵等行業的運營情況開始惡化。近幾年來,房地產、機械、建材行業的存貨周轉率幾乎是直線下降,而家電行業也在去年下半年開始顯現出運轉變慢的苗頭。
一組數字的背后暗示著宏觀經濟、行業前景的變化,向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警示著存貨風險。去存貨、去庫存也成為近期來行業上市公司需要重點面對的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