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1 03:04:20
知識經濟時代,優秀員工和管理者正成為“稀缺資源”,但承載組織能力的關鍵人才越發難以從外部獲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知識經濟的時代,優秀的員工和管理者正成為“稀缺資源”,但承載組織能力的關鍵人才越發難以從外部獲取。企業大學定位清晰,目標準確,恰恰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在過去十余年里,富有遠見的企業早已開始了企業大學或是培訓體系的建設,談起企業商學院,就不得不提到國內最早成立的企業大學之一——海信學院。通過對海信學院副院長谷云盛的采訪,《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到了海信學院的成長歷程,并得知其成功構建了一條“人才加工流水線”,成為培養企業內部高級管理人才的“黃埔軍校”。
數次精彩的“蝶變”
1998年5月,海信集團組建了海信學院,成為我國最早成立的本土企業大學之一。在回憶起海信學院辦學之初時,谷云盛稱,彼時的海信集團,正在由一個傳統制造業企業向現代企業集團轉變,需要大批量的管理人才,但師資體系和課程體系尚不具備。“當時,海信先后與北航、山東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合作,力圖從中尋找對接點,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2006年,海信收購科龍后,對各方面的人才需求都不斷加大。2007年,海信重新把籌建海信學院作為集團的重點工作,“賦予其全新的職能,并任命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親自擔任海信學院的院長。”谷云盛說,在當時,取得公司掌門人的支持對于海信學院來說,就像是重獲新生。
2008年3月,經過精心沉淀醞釀后,全新的海信學院終于開門授課。由于考慮到海信的經營戰略已經調整成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和智能化戰略,因此,海信學院的再定位就提出必須要高起點,與國際接軌。
“我們先后到歐洲一些國家以及韓國、美國考察職業教育和企業大學,同時走訪了國內很多知名的企業大學,借鑒他們成功的經驗,制定了科學完整的方案。”谷云盛表示。
在這場“變革”中,學院的組織定位被再次明晰:成為集團董事會領導下知識密集型機構、非營利性的獨立培訓機構,作為全集團的培訓和研究平臺,整合集團內部培訓資源,指導和管理各公司的培訓工作,協調全集團的相關研究工作,推動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不斷前行中的海信,在經歷過幾次精彩“蝶變”后,終于逐漸摸索出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組織和業務定位。
每年培訓超5000人次
近十年來,國內企業巨頭自建商學院的不在少數,同時也有很多中等規模的企業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但這些企業商學院中,有的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有的則無疾而終。對此,谷云盛認為:“辦企業大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千萬不能急功近利。切忌想通過企業大學解決企業所有問題的‘大而全’觀點。”
據海信學院內部培訓講師介紹,海信集團目前實施的是三級培訓體系:海信學院負責集團級培訓;各子公司有自己的公司級培訓體系;每個部門根據部門業務需要建立部門級的培訓體系。另外,培訓的投入也分為三級。
內部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海信企業大學成功的關鍵因素。很多企業愿意在硬件上投資,但在聘請優秀教師和培養優秀的企業大學管理人才上卻舍不得投入,但海信在成立之初就建立起一支專業的內部教師隊伍。
“內部教師了解企業情況,實踐經驗豐富,他們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開發課程,還可以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對企業的整體管理提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谷云盛稱。
與此同時,獲得高層的重視也是企業大學成功的關鍵。在海信,集團的管理者都把講課當成一種榮譽,董事長周厚健不僅擔任海信學院的院長,每年還會親自為學員授課。
對于人才的培養,海信也不局限于講課培訓等方式,教練技術、行動學習、導師帶徒等多種人才培養方式都被很好發揮使用。如今,海信學院每年培訓人數5000人次以上。
在談及海信對海信學院的資金投入時,谷云盛表示,“海信的培訓投入都是根據需求確定計劃,再根據計劃確定投入,因此只要有培訓需求就會投入,但不會事先設定投入比重再去做計劃。”
企業大學與“大型醫院”
眼下,國內企業創辦的企業大學面臨的最典型問題是:很多企業并不清楚企業大學究竟是什么。“有些企業把原來的培訓中心改個名,職能沒有任何變化就叫企業大學了。”谷云盛說道。
這幾年,海信方面一直在思考“企業大學”和“企業培訓中心”有何差異,并對此進行準確的功能調整。“如果沒有研究功能,就不能稱為企業大學,充其量就是培訓中心。企業大學應該是能給企業發展問題問診開方的醫院。”谷云盛把企業的培訓工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人力資源部的培訓職能,它相當于‘小藥鋪’,員工提出培訓需求,請個老師講講課就行了,只是簡單的協調組織工作;第二個階段是企業培訓中心,相當于‘大藥店’,有專人負責培訓工作,但仍然是整合資源的平臺,自己不能研發課程,更不能對企業的問題進行診斷;第三個階段是企業大學,相當于一個‘大型的醫院’,可以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并能提出解決的方案,還可以通過培訓預防很多問題的發生。”
那么,究竟合格的“企業大學”該被賦予何種能力?
“企業大學可以組織內外部資源來解決問題,針對性會更強。”谷院長表示,在傳統的組織架構中,企業中并沒有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機構,企業遇到了問題只能求助于外部的咨詢機構,成本高、周期長,但有了企業大學后,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委托給企業大學。
“未來企業大學對企業問題研究能力的強弱,研究的深度廣度,以及研究成果對企業經營水平的提升程度將決定企業大學的價值。”谷云盛稱。
為了搜羅出企業內部潛在的問題以及激發員工的積極主動性,海信的學員在報名參加企業大學的培訓時必須要帶三個問題來:本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本部門急需解決的問題、自己急需解決的問題。據此,海信會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優化整合,由學員組成課題小組,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此外,當課程結束時,學員們要提交一份“工作研究報告”,而這份報告在海信內部被稱為“跨界研究”。通過這個研究,不斷解決企業日常管理中的具體問題,對企業管理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人才戰略保障
未來,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如何向著行業標桿看齊學習從而減少自己企業巨大的摸索成本?有人稱,人才將成為企業戰略的助推器、企業智慧的發源地。
對此,谷云盛稱,“企業大學定位清晰,目標明確,應該在中國的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并發揮重要作用。未來的競爭將是人才的競爭,誰能快速獲取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
一直以來,傳統的大學教育關注的是人才整體素質的培養,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而職業教育關注的是技能工人的層面,在培養企業最需要的核心骨干管理人才方面是個空白,這也為企業大學留下廣闊的發展空間。
谷云盛表示,行業間的交流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與此同時,企業大學培訓計劃要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結合,一個公司的業務戰略能折射出長期的人才戰略。企業大學建設者需要對企業大學功能做出準確定位,以促使戰略落地,引領組織學習。換言之,企業大學培訓價值的最終體現就在于,是否促進了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