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個經濟體都會面臨同樣困境

2012-09-13 00:59:14

一個上升的經濟體,打散壟斷,則經濟興;支持壟斷,則經濟衰。沒有什么特殊經濟道路,每一個經濟體都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中國現在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轉型期都遭遇過。關鍵是,遭遇困境之后怎么辦?

一個上升的經濟體,打散壟斷,則經濟興;支持壟斷,則經濟衰。美國在1929年之后成功了,日本在二戰后成功了,而阿根廷失敗了,北非一度失敗了。后果如何,一目了然。

我們把日本經濟看成一帆風順的坦途,直到20世紀80年代出現匯率之爭,直到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但事實絕非如此簡單,在1980年以前,日本經歷了兩次關鍵的變革期。

二戰后在美國將軍麥克阿瑟主導下,日本以土地革命破除土地財閥。政府將194萬公頃地主的土地強制收購,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有的地方僅相當于一雙靴子或一袋煙錢),賣給420萬戶農民。鑒于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農業生產的擴大、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功勞,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曾稱之為較為成功的土地改革。

無論是日本的土地改革,還是我國臺灣地區二戰后的土地改革,其成功之處是共通的,打破原有的土地財閥壟斷機制,在未來的工業發展資產價格溢價過程中,讓絕大多數平民獲得享受資產溢價的機會。

上世紀60年代初,日本經濟進入“鍋底蕭條”階段,其原因是經濟存在農業與工業、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的雙重結構、過度依賴投資、人口紅利即將結束、個人消費不足等諸多問題。上世紀50年代,日本全國掀起經濟體制轉變的大討論,以后這場討論成為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理論基礎。

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成功的。從1960年到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到1973年,國民收入增加了兩倍。日本國內誕生了一個強大且穩定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奠定超級經濟強國的基礎。

不打破壟斷,普遍強盛的基礎就不存在。在1895到1904年,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公共企業在托拉斯和合并中消失了。在大多數行業,托拉斯和聯合企業可以任意提高價格,并且認為自己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功臣。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不復存在,在經歷了百余年的快速發展之后,美國被托拉斯吞噬。

一場改革席卷美國全國,1890年,國會通過了 《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914年,國會通過了第二部反托拉斯法,即《克萊頓法》。工會的力量在發展,媒體無所不在進行監督,而時任美國總統特迪·羅斯福重新嚴格推行《謝爾曼反托拉斯法》,起訴了44家主要的托拉斯公司。從1911年標準石油托拉斯開始,美國許多最大的托拉斯相繼被分拆,主要行業恢復了競爭。從此以后,政府就一直密切關注那些變得太大、太強,從而構成對某個行業有壟斷威脅的公司。這種苗頭一旦出現,政府就會發起反托拉斯訴訟,如果訴訟獲勝,法院就將強制公司分拆成互相獨立的較小的公司,從而恢復良性的同業競爭。恢復競爭,才能恢復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

只有針對壟斷者的戰爭獲得勝利,自由公平的市場才能獲得勝利。一個社會有一小部分人過著超前的過于優雅的生活,必然是這個社會的不幸。在阿根廷有一小部分農場主,過著與底層人士隔絕的莊園生活,他們視自己為歐洲人,教育、消費均立足于歐洲,不可能真正作出努力,以極大的代價推進阿根廷經濟結構的轉型。

幾乎所有的經濟體都經歷過財閥與壟斷,歐洲在尋找到新的殖民地之前,經濟焦頭爛額,恩格斯時代的倫敦如同勞動者的地獄;而東亞的日韓等國財閥盛行,至今仍在作祟——解散財閥,非一蹴而就,韓國從強權政治到自由市場,經歷了半個世紀以上艱苦卓絕的努力。而在中國,以居民分配、稅收改革作為主要的手段的改革,才剛剛開始。

沒有什么特殊經濟道路,每一個經濟體都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