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9-18 15:54:59
深入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熱錢”在我國的流出流入基本平衡,沒有證據顯示所謂“熱錢”在大量出逃。
趙慶明
前些日子,有關“熱錢出逃”的話題再次成為吸引眼球的內容,甚至成為某媒體的封面文章。據此文稱,某研究人士測算出今年二季度熱錢出逃約千億美元規模,而有媒體將其放大為“目前每月大概流出1000億美元”,數量之大令人驚奇!
但是,如果按照這個數量計算,那么今年前8個月就有8000億美元的熱錢外逃。是這樣嗎?我國前8個月進出口總值為24976.2億美元,其中出口13091.1億美元,如果真有8000億美元熱錢出逃,那么熱錢出逃的程度就太驚人了!
這樣聳人聽聞的數據靠譜嗎?如果不靠譜,那么當前熱錢的流出流入情況到底怎樣?值得分析。
測算熱錢的所謂“殘差法”謬以千里
過去幾年,一些研究人員測算熱錢常常采用“殘差法”,即“月度外匯儲備增減額-當月貿易順差-當月FDI”,如果計算出的結果大于零就被認為是有熱錢流入,如果小于零就被認為是熱錢流出。這里使用的“貿易順差”為海關統計的月度貨物貿易順差,FDI為商務部公布的月度利用外資金額。今年5月外匯儲備凈減少928.04億美元,當月貿易順差為187億美元,FDI為92.3億美元,根據上述公式測算為-1207.34億美元,于是就有研究人員說有過千億美元熱錢出逃。
自2005年起,筆者開始關注并多次使用外匯占款這一概念及其數據。在2005年筆者發表的相關文章中,曾指出月度外匯儲備增減額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上凈買入或賣出的外匯金額,這一金額央行不公布,但是可以使用“月度央行外匯占款”數來推算;二是外匯儲備的投資損益,可能為正即盈利,也可能為負即虧損;三是匯兌損益,因為外匯儲備里面不全是美元資產,還有非美元資產,由于國際貨幣之間存在匯率變動,因此在折算成美元時會存在匯兌損益,或者稱為匯率折算損益。
受此啟發,有研究人員將上面的殘差法修改為“月度外匯占款折美元-當月貿易順差-當月FDI”。循著這個算法,于是有研究人員算出今年5月份有240億美元熱錢流出,到6月份進一步增加到359億美元。
這里要補充一下,筆者在以前文章里使用的外匯占款這一概念和相關數據是指“央行的外匯占款”。但是在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里,只在“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里有個叫“外匯占款”的科目,于是很多人就拿這個數據來測算。根據這個科目計算,今年5月新增外匯占款為234.31億元,6月為490.85億元。
事實上,這個科目的外匯占款是廣義口徑的,不僅包括央行的外匯占款,也包括央行之外一般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央行的外匯占款的統計數據在哪里呢?在“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列出的是“外匯”,而沒有用“外匯占款”這個說法。
為何不使用“外匯占款”,筆者亦不知為何,但它就是央行的外匯占款。我也多次在我的有關文章指出過這一差異,對媒體記者也無數次說起過。根據央行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5月份央行外匯占款為減少14.65億元,而全口徑是增加234.31億元;6月份央行外匯占款為增加30.50億元,全口徑則是增加490.85億元。
顯然,這兩者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而今年6月末,全口徑外匯占款余額為256613.37億元,央行外匯占款為235189.82億元,它們之間的差為21423.55億元。再看2009年1月末,這差值為19060.16億元,過去幾年大體都維持這一水平,這是央行之外的一般金融機構為買入并持有的外匯資產而付出的人民幣。從月度新增額上看,全口徑與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還是有明顯差異,并不能替代使用。但是,幾乎每一個使用這一變量的研究人員并不知道這些內在的差異,而是使用全口徑的外匯占款,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現在,再回到那個測算熱錢的“殘差法”上,無論是使用月度外匯占款增加額還是使用月度外匯占款折美元,都是謬之千里的。了解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人都知道,一國的國際收支包括很多統計項,分兩大部分,即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常簡稱為“資本項目”)。在經常項目中,不僅有貨物貿易,還有服務貿易,還有收益和經常轉移,服務貿易項下又分為13類子項。在資本和金融項目中,分為資本項目和金融項目兩大類,其中,金融項目下面又分為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三部分,每一部分下面有列著很多子項目。
而“直接投資項目”又分為“我國在外直接投資”和“外國在華直接投資”,并且每個項目又分為貸方和借方。以“外國在華直接投資”來說,貸方是新流入,主要是商務部統計的FDI,還包括金融機構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這一塊并不在商務部每月公布的FDI里;借方里則是原來流入的FDI的清算退出部分,對此并不能忽略。根據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這部分達到341億美元,為貸方金額2543億美元的近一成半。
知道了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后,就能很容易地發現所謂“殘差法”計算熱錢流的謬誤所在。那就是,除了貨物進出口和FDI,其他所有項目引起的凈流入或者凈流出都是熱錢流入或者熱錢流出。這顯然把問題簡單化了,并與實際情況不符。比如,根據殘差法,我國在外直接投資也成了熱錢的流出。這就有問題了。
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成長迅速。根據2011年國際收支平衡表,2011年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新流出為671億美元,退回174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到497億美元。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利用外資666.69億美元(注:不是凈值口徑,未減除退出部分)。而同期,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為422.2億美元(注:也不是凈值口徑),后者以達到前者的6成還要多。
還有,盡管我國貨物貿易多年呈現順差,但是服務貿易則是持續逆差,例如2011年服務貿易逆差為552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為逆差403億美元,逆差體現在外匯收支上就是外匯流出。因此,僅從更寬口徑的直接投資和貿易進口(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為“貨物和貿易”)就能看出,以上殘差法的謬誤所在和謬誤程度。顯然,用它來估算熱錢流入出是不合適的方法。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外匯儲備少增
上半年,海關統計的貿易順差為588.57億美元,商務部公布的FDI為591億美元,而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外匯儲備僅增加588.57億美元。還是根據央行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央行外匯占款新增額為2801.09億元,按照上半年大約的平均匯率6.33元/美元,折合442.51億美元。盡管用殘差法算出的數不能說成是熱錢的流入或流出,大家還是會問442.51-588.57-591=-737.06億美元去哪里了?
我想說,這部分被企業和個人作為外匯存款在持有,最起碼不是像本文前面所引述研究人員的說法,是熱錢出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