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1 00:53:53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茜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張茜 發自北京
美國當地時間9月13日,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QE3),此前一周歐洲央行宣布的新不限量購債計劃被解讀為“第三條量化寬松道路”,日本銀行央行于8月19日宣布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在現行70萬億日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0萬億日元。
中國人民銀行該如何接棒此輪貨幣“放水”?全球三大經濟體的中央銀行集體開閘會對中國貨幣政策和實體經濟產生何種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主題專訪了全球領先的信息和數據公司IHS高級經濟學家任先芳。
QE3對中國實體經濟沒有影響
NBD:雖然高層爭議不斷,但一周之前美聯儲還是宣布推出QE3,這對中國的實體經濟、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有什么影響?
任先芳:我們認為QE3對中國(實體)經濟沒有影響,因為它對美國經濟也沒有影響。QE3最大的負面影響體現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正面作用體現在將住房(貸款)利率降低20個基點,影響很小。另外,美國住房市場貸款供應仍然偏緊,正負相抵,QE3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很微弱。
但QE3對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有影響,對中國市場影響主要反映在對中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影響:必須要在匯率穩定和價格穩定中二選一。我們預測在未來的一年,政策制定將優先考慮保證匯率平穩。
QE3勢必會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進一步打壓中國出口。為避免QE3對匯率造成沖擊,央行的干預可能會加大。未來一年,人民幣匯率可能再次回到與美元 “軟掛鉤”以保出口。雖然被動投放貨幣會加大通脹風險,但犧牲價格保增長是更可能的選項:很多工業品已經出現了通縮。加之出口銳減,政府不得不接受容忍范圍之內的通脹。
NBD:動準或動息,您認為央行會怎樣應對QE3對中國貨幣體系帶來的沖擊?
任先芳:少動最好。QE3之后整個貨幣政策要重新計算風險性。鑒于QE3釋放的流動性,中國面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壓力。
ECB(歐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利率,中國降息也有空間,但是保匯率可能會帶來通脹風險,如果再降息,可能形成負利率。
短期和中長期風險疊加體現
NBD:“減速”和“危機”已成為今年論及中國經濟時的高頻詞,您認為中國經濟的風險主要在哪里?
任先芳:最大的問題是中長期風險和短期風險交疊在一起集中體現。
中長期風險在于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結構性增長中樞的下滑,我們預測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左右。
短期的風險在于現在中國急速的去杠桿的過程以及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
此前兩三年中國杠桿化的過程過快。到2011年年底,累計達五六十億元的信貸里一半是在2009年到2011年期間發放的,這個貸款量比較超前。
現在去杠桿的速度是近十年來最猛烈的一次。近年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一度觸及40%,現在4%左右,M2同比增長一度達30%,現在不到14%。在內外壓力交替之下,中國在主動、被動去杠桿,而且過程非常劇烈。
現在的挑戰是能不能在去杠桿的過程中控制(經濟增長)失速。
同時,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較大。出口下滑厲害有目共睹,此外,外圍經濟惡化、資本流入加速收縮導致M1、M2下降嚴重。也是股市下挫的部分原因。從2011年6月(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結束后,外圍風險厭惡情緒上升,資金就從新興市場逃離。之后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就開始失速。
NBD:近期,地方政府又喊出了一萬億的“鐵工基”投資振興計劃,您如何評價?
任先芳:我們估算今年地方政府推出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總額在10萬億元左右。但所謂“新一輪刺激計劃”或許是一種錯覺,其中可能一大半都是“十二五”計劃的一部分。
此輪計劃反映地方政府的 (投資)意愿,他們愿意花多少錢,最終有多少項目能實現還是由金融市場拍板。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市場避險情緒蔓延,資金撤出。現在貸款增長率維持在16%的低位,銀行惜貸明顯,2009年高峰時期,信貸增速在30%左右。
NBD:您認為,大規模刺激計劃和銀行不良資產上升有沒有聯系?
任先芳:大規模的信貸狂歡之后所有銀行資產都會惡化,中國應該也不例外,但目前仍未顯現。按國際經驗,資產肯定會受到損失,需要很多年來消化。
1998年銀行不良貸款達到近30%,現在中國銀行業沒有面臨此種險境。2004年,主要銀行資產負債表得到了清洗。我們現在還在享受2000年銀行改革的紅利,在這個前提下,現在的情況不會比1998年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