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2 00:59:5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新低復新低,兩千不是底。不聞救市聲,股民常嘆息。
“一陽指”后遭遇“九陰真經”,僅僅9天,滬指再次創出新低,無限逼近2000點,A股或許將歷史上第三次跌破2000點,重新步入“1時代”。跌勢洶洶,投資者何處去尋政策底和市場底?
哪些因素將促成政策底或市場底形成?假如這些信號出現,大膽抄底的機會是否已經到來?
股指又創新低 股民望眼欲穿盼救市
跌破2000點,似乎已成“板上釘釘”的事情。2008年的大熊市,市場還能期望政策救市;2012年這場危機,投資者對救市政策近乎麻木。
A股有史以來首次無助地獨自面對,默默地尋找著底部。
暴跌后未聞救市聲
2012年9月17日,滬指下跌2.14%,一舉跌穿5日、10日、20日、30日均線。由于收盤點位2078點距離9月7日 “一陽指”的開盤價2062.99點僅高出0.7%,且“一陽指”已被吞沒了三分之二,再次創新低似乎已無法避免。
正如國信證券分析師閆莉所言,2080點是9月7日大漲后調整的底線。如今,2080點已告失守,這說明主力資金根本就不看好“一陽指”能夠帶來大級別的反彈行情,主力資金已經悄然在高位出貨。
面對滬指將再次創新低,投資者翹首以盼政策救市之聲,然而,各方都保持靜默。
2012年9月20日,當滬指再次下跌2.08%,2023點的最低點已經刷新了本輪調整以來的新低。
9月21日,滬指盤中最低點跌至2018.26點,在下行空間再次被打開之際,投資者再次豎起耳朵,期盼能聽到一絲救市的聲音,但四周仍是靜默。
下跌空間不小
從過去的經驗看,若單日暴漲后股市在隨后的調整中繼續創出新低,后市的下跌往往還有不小的空間。
比如,2002年6月24日,滬指暴漲9.25%,在這一暴漲的前收盤價被跌穿后,股市又下跌了約15%;2008年4月24日,滬指暴漲9.29%,在該大漲前的低點2990點被跌破后,滬指一個月內下跌了12%,四個月內下跌了42%;2008年9月19日,滬指暴漲9.45%,但最終該大漲前的低點1802點還是被跌破,股指來到1664點,跌幅達7.6%。
如今,滬指只是剛剛跌破前期2029點低點,按照上述三次經驗來看,滬指至少還要下跌近8%,即跌破1900點。
“一陽指”或并非政策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A股單日暴漲往往都與政策利好有關。比如,2008年4月24日滬指暴漲9.29%,源于印花稅下降;2008年9月19日滬指暴漲9.45%,源于匯金增持等三大利好。
9月7日的那次大漲,實際上也與政策有關。
9月5日~6日,發改委批復25個城軌規劃、13個公路建設、10個市政類項目和7個港口航道項目,投資規模超萬億。在此背景下,9月7日的股市高開高走,大幅上揚。
一時間,市場將9月7日的2029點看作是政策底。
然而,隨著“一陽指”快速被吞沒,股指創出新低。2029點的政策底似乎已經靠不住了。
根據歷史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兩條規律:首先,如果只是單純的救市政策,比如降印花稅、增持什么的,那么股市還會創出新低。
比如,2008年4月24日、2008年9月19日的單日暴漲后都創出新低。
其次,如果政策利好是覆蓋面廣、具有深層次意義的,那么就可以認為是政策底構成,之后的股市很難創出新低。
比如2005年6月6日的998點作為政策底是因為制度性紅利——“股改”,其意義深遠。那么2005年7月12日的1004點就是市場底——調整未創新低,市場底高于政策底。
再比如在1664點推出4萬億救市計劃,之后股市調整到1814點,并未創出新低。
如今,股指又創出新低,那么“一陽指”前2029點就并非政策底了。
政策底的三大條件
如果2029點不是政策底,那么A股的政策底又在哪里?
在當前的大背景下,要么政策效仿4萬億和QE3來個大手筆;要么管理層對股市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如2005年的“股改”,否則要想見到政策底,著實不容易。
投資:跟著海外一起瘋?
釋放投資的效力已經通過9月7日的大漲得以充分展示。關鍵是,發改委通過網站公布的萬億投資,無論從級別還是規模上都遠不如當年的4萬億,這便是股市難以像2008年底那樣見到大底的原因。
如今,歐洲、美國、日本都釋放了流動性,中國還坐得住嗎?
9月6日,歐洲率先推出了救市計劃。歐洲央行理事會決定執行 “直接貨幣交易計劃”,從歐元區二級市場購買主權債券。購買對象主要為到期期限在3年以內的國債。新國債購買計劃的規模不設上限,歐洲央行不享受優先地位,并且將回收該計劃產生的流動性。
該消息公布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國債收益率都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歐元也觸發大幅反彈,其他風險貨幣也有不同程度反彈,市場基本對歐洲央行的救市政策表示認可。
一個星期之后,9月13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正式推出量化寬松政策QE3。美聯儲將從9月15號開始啟動新一輪采購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的計劃,每月采購額度將為400億美元,且未明確購買計劃的時限,美聯儲表示將維持該政策直至經濟復蘇。
在上周美國推出QE3之后,9月19日日本央行決定擴大其資產購買計劃(AssetPurchaseProgram,日本版的QE)10萬億日元,購買資產總額增至55萬億日元。本次變更后,日本QE的資產購買部分上限從45萬億日元提升至55萬億日元,其中包括將短期國債和中長期國債的購買上限各提高5萬億日元(相比較,日本2011年國債存量為906萬億日元)。新增加的部分將在2013年完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歐洲、美國、日本的救市措施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大背景都是經濟不景氣。
歐洲的債務危機自然不必多說,美國則面臨經濟復蘇乏力,就業市場持續低迷等問題。日本的情況則是國內經濟的持續停滯甚至衰退。與此同時,上述三個國家或地區都認為,通脹在可容忍的范圍之內。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敢放手去干。
實際上,PMI連續多月處于枯榮線之下的中國經濟,同樣面臨持續下行的壓力。貨幣放松也是市場一直期待的救市政策。然而,管理層一直擔心通脹。而如今,2%的通脹(CPI)水平并未超出管理層能夠容忍的范圍。經濟下行與通脹壓力孰輕孰重,再明了不過。
沒有更多的刺激政策,誰也無法預料國內經濟復蘇之路會有多么緩慢,誰也無法料到股市下跌的空間會有多么大。
雖然,國內政策效仿歐美日那樣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關注的是,若再次出現巨額投資的消息,或突然出現貨幣政策放松的消息,股指便會再次像9月7日一樣來一次“一陽指”,而此時便是政策底形成之時。
IPO:大刀闊斧改革何其難?
由于連連曝出類似新大地、三奧股份這樣的涉嫌IPO造假上市,監管層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實際上,在沒有官方正式文件的情況下,自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2012年第64次會議于2012年7月31日結束后,新的發審會就沒有再召開過。
與此同時,據預披露數據顯示,在2012年7月16日披露最后一批創業板公司招股書后,至今已有兩個月未有新的創業板公司IPO招股書申報稿披露。雖然中小板還有招股書在披露,但都只是“補充預披露”。
IPO的增量實際上已經停了,但IPO的存量上市卻沒有停止。9月份以來,有10只股票上市,本周有4只股票掛牌交易。不過,發行速度是明顯減緩了。
一切的跡象都說明,IPO制度在醞釀一次大改革。
目前,管理層對IPO的改革更多的局限于價格方面,而不是供給方面。
有市場消息稱,洛陽鉬業承銷商安信證券原本根據申購情況擬定價6元/股發行,但最終被調成了3元/股;發行股份也從5.42億縮水成2億。原本是年內第3大IPO計劃募資超36億,最后只募集了6億。
顯然,上述“監管”調整的是價格,限制的是個股的規模。但用監管個股的方法指揮整個IPO機制是無法奏效的。
經濟學家華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股市面臨的問題是中小股價格高估、大盤股被低估,造成供求不平衡。控制IPO的價格甚至限制首日的漲幅并無大用,怎么讓市場機制來平衡供求關系才是關鍵。
華生建議,解決此方面有兩個途徑:一是休克療法,即放棄供給管制,價格掉下來之后自然就沒那么多企業想要上市了。不過此方面無論監管層、還是市場可能都承受不了;二是抬高上市門檻,達到要求的可以直接上市、不用跑關系審批;大量達不到上市標準的企業應該到場外去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05年的“股改”解決的是當時股市的主要矛盾,即二級市場供給偏少,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不統一。最終“股改”釋放了流動性,大股東也頻頻注資做強上市公司。在主要矛盾得以解決的情況下,股市也就結束了近5年的大熊市,迎來了長達兩年的大牛市。
如今,股市的核心問題之一便是二級市場供需失衡,若IPO改革能拿出有效的方法,這將毫無疑問地構成市場的政策底。
分紅:不給“誘餌”如何吸引人?
連續下跌的股市反映出一個鮮明的特征,那就是量能始終萎縮。這表明投資者參與股市的熱情不高。
目前,滬市單邊的成交額長期維持在500億元左右,這一量能水平與2008年不相上下。不過,這未必就表示“地量見地價”。
2009年以來,A股擴容之兇猛使得近千只股票得以上市,股市市值大幅擴容。顯然,如今的500億元與2008年不可同日而語,當前的500億元對應的真實換手率要比2008年低得多。
如果說股市的下跌使得短線投資者回避市場的話,長線投資顯然也無法在A股獲得期望的收益。這是因為,A股的分紅率依舊很低,不給投資者一個最基本的保底收益,又如何吸引投資者參與股市呢?當9月7日股市大漲,或許大多數投資者想到的不是“反轉”,而是又將有多少新股瘋狂發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A股自2001年以來共經歷了5次分紅制度改革。這其中,2008年推出的《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對分紅的指標進一步提高,《決定》要求“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而最近的一次改革是8月16日上交所發布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政策指引(征求意見稿)》。其主要改革包括加強分紅方面的信息披露——在此背景下,近段時間以來,不少公司開股東大會審核利潤分配規則;此外,給予“高分紅”上市公司再融資等方面的“綠色通道”也是改革的重要內容。
然而,歷史上的五次分紅都是“建議式”、“鼓勵式”,而不是“強制性”的。在此背景下,不少企業變著法子逃避分紅。而有些企業為了融資圈錢而分紅,也增加上市公司成本,損害了股東權益。
2008年的“股改”吸引了大量場外資金進入股市,而如今有沒有可能再一次推出制度性紅利,吸引場外資金進場呢?或許,分紅制度的深入改革是一個足以構建歷史大底的方法,市場翹首以盼。
市場底的四大特征
即使沒有政策底,市場也會用自身的方式尋找市場底。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若以下四個方面的積極信號——破凈股票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中小盤股估值大降、開戶數大幅反彈、產業資本增持金額猛升等因素同時出現,市場底也就形成了。
破凈:多少股票破凈才見底?
當股票價格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價格,這便被稱之為“破凈”,即PB<1。一般來說,“破凈”表示股價被低估。而從歷史上看,股票大規模的“破凈”也是股市見底的信號之一。
以998點的前一天 (2005年6月3日)為例,同花順數據顯示,當天“破凈”(剔除凈資產為負的股票,下同)的股票共有184只。在這些股票中,一汽富維(600742,收盤價15.00元)的市凈率僅有0.53;在1664點的前一天(2008年10月27日),當天“破凈”的股票有181只。在這些股票中,深天健(000090,收盤價6.33元)的PB最低,只有0.37;
在2132點的前一天 (2012年1月5日),當天“破凈”的股票共有81只。在這些股票中,安陽鋼鐵(600569,收盤價2.11元)的PB最低,只有0.6;而截至9月20日,當天“破凈”的股票共有88只。在這些股票中,鞍鋼股份(000898,收盤價3.34元)的PB最低,只有0.49。
以上數據表明,當前股票的“破凈”情況僅比年初多幾只,“破凈”股數量并沒有出現大幅惡化的情況。若與998點、1664點相比當前“破凈”股票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此外,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當前“破凈”的個股多屬于大盤股或成長性極弱的個股,如鋼鐵、造紙、高速等。而在998點和1664點時,除了上述行業個股以外,也有不少地產股、汽車股、醫藥股甚至是科技股“破凈”。從這點來看,當前股市的悲觀情緒并不高。
估值:小盤股市盈率還要下降
只有估值足夠便宜了,價值投資者才會進場抄底。那么,現在A股的估值足夠吸引人嗎?
從主板市場來看,當前的A股便宜得很。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20日,上證A股的市盈率僅為9.79倍,為2005年以來的最低。在2008年的1664點時,這一市盈率為13.61倍,2005年998點時,這一市盈率為15倍。
滬深300指數方面,當前的市盈率僅為9.09倍,同樣是2005年以來的最低值。2008年的最低值高達14倍。
顯然,從滬市主板或滬深300股票來看,當前股市的估值早已創出新低,可謂低得離譜了。
然而,若從中小盤股的估值看,市場下行的空間仍很大。
目前,中小板指數的市盈率為30.62倍,較2008年10月的17.15倍、2005年的最低值21.69倍仍高出不少。
創業板指數方面,當前的市盈率為36.81倍,而今年1月份的市盈率則只有32.72倍。雖然當前的滬指已經創出新低,但創業板指數卻仍較年初要高。
顯然,中小盤股的估值仍沒有調整到位,這也是導致A股遲遲不能見底的原因之一。
開戶:等待新增開戶數反彈
在新開戶方面,自7月2日以來,連續十周新增A股開戶數(滬市+深市)一直在10萬戶之下。9月10日~14日,A股新開戶數突破10萬,但這一數字遠低于上個歷史大底前的數字。
在年初2132點底部前一周(2011年12月26日~2011年12月30日),A股新開賬戶數:上海分公司為84699戶,深圳分公司為78078戶,合計為162777戶。而在12月初的一周(2011年12月05日~2011年12月09日),新增A股開戶數合計只有138961戶。
在1664點前的一周 (2008年10月20日~2008年10月24日),新增A股開戶數合計為161056戶,而在1664點當周(2008年10月27日~2008年10月31日),新增A股開戶數高達194926戶。實際上,在管理層推出匯金增持等三大利好前(2008年09月01日~2008年09月05日),新增A股開戶數僅為152104戶。
顯而易見,隨著底部臨近,新增A股開戶數會出現大幅增加,這表明場外增量資金逐步認可了股指,從而形成羊群效應,推升股市。
如今,新增A股開戶數僅為10萬戶/周左右,遠遠低于2132點和1664點前期的水平。這表明,A股暫難獲得場外增量資金的看好。而要想出現市場底,市場只有期盼新增開戶數快點反彈。
增持:期待產業資本大舉抄底
早在2008年,大熊市打垮了開放式基金后,產業資本就成為A股的霸主。其表現形式是,產業資本大規模增持,股市見底上漲;產業資本大面積減持,股市見頂下跌。
比如2008年9月,產業資本增持30.4億元,這一增持額較6月~8月的21.47億元、18.71億元、21.43億元有了大幅增加。由于9月產業資本減持額環比大幅減少,這導致9月產業資本凈減持額僅為7.4億元,遠低于6月~8月的13.43億元、26.06億元、20.22億元。在此背景下,股市在10月28日見底1664點。而10月份的參與資本凈減持額更是只有6.95億元。
再比如2011年12月,產業資本的增持額為37.05億元,遠高于前兩個月20億元出頭的水平。而當月,產業資本減持額為27.93億元,較11月的78.78億元大幅減少。在此情況下,當月產業資本出現了凈增持,金額為9.12億元。而在前一個月,產業資本凈減持了58.72億元。在此背景下,2012年1月6日,股市便見底2132點。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月,產業資本仍為凈增持,金額為3.76億元。
歷史數據表明,當產業資本大舉增持,凈減持額大舉減少之際,持續下跌的股市便在不久后見到市場底,隨后展開反彈甚至是反轉。
如今,產業資本的動向尚沒有出現積極因素。8月份,產業資本僅增持7.04億元,較7月份的8.63億元還要少。而截至9月14日,9月上半月產業資本增持額僅為2.43億元,減持額達到14.11億元,較前一個月的15.06億元已經十分接近。
顯然,產業資本還沒有大舉抄底。市場底尚未明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