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5 01:02:0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戴高城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戴高城 發自上海
9月20日,紫金礦業(601899,HK)發布公告稱,公司作為獨立發起人,出資2億元設立的紫金礦業慈善基金會于近日設立,基金會的業務范圍包括環境保護等。
就在9月14日,紫金礦業剛剛與 “9·21”事件的受災村民和有關單位就一攬子解決災損索賠事宜達成協議,賠償金額達2.45億元。
紫金礦業董事長辦公室主任趙舉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這兩件事并不存在必然聯系,成立慈善基金會只是紫金礦業強化社會責任的一個表現”。
不過,這一舉動被公益人士認為是紫金礦業挽回聲譽的一系列動作,重慶綠色志愿者聯合會秘書長吳登明指出,“紫金礦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仍顯被動”。
紫金礦業污染事件曾經頻發
紫金礦業的“污染門”被廣泛關注始于2010年,這一年的3起污染事故讓紫金礦業的聲譽降至冰點。
2010年7月3日,當時紫金礦業下屬的紫金山銅礦濕法廠污水池突發滲漏,造成漁業養殖戶養殖的魚類死亡損失價值2220.6萬元,直接損失達3187.71萬元,福建省上杭縣城區部分自來水廠停止供水1天,破網放生的魚類達3084.44萬斤,后果特別嚴重。之后兩周,正值國家環保部調查組結束事故調查準備返京,紫金山銅礦又發生了500立方米的污水滲漏。最后,紫金礦業被處罰金3000萬元,董事長陳景河被罰70多萬元。
2010年9月21日,紫金礦業下屬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稱“信宜紫金”)銀巖錫礦高旗嶺尾礦庫漫壩決口,信宜市錢排鎮石花地水電站大壩潰壩,造成下游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當地政府、水電站及受災人員以信宜紫金等涉案單位為被告向信宜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信宜紫金共接到6起訴訟,涉案金額達共達5.2億元左右。
慈善基金會著重關注環保問題
紫金礦業在“點火”環保問題的同時,也不斷在“滅火”。
紫金礦業在2009年11月成立社會責任部,旨在負責建立和完善集團公司的社會責任體系。
2010年,紫金礦業發布的當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公益捐贈支出達3.1158億元,其中最大一筆支出為1.14億元,紫金礦業參與新建了其總部所在地上杭城區新水源建設工程。
據公開資料了解,紫金的創始人陳景河采用了成本較低的堆浸工藝,將礦石聚集成堆,通過氰化鈉溶液循環噴淋,使礦石中的黃金溶解出來,紫金礦業的礦石開采最低品位隨之一降再降,從0.3克降至0.15克,每克礦產金的成本控制在了60元,不足國內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球范圍內也處于最低端行列。
礦石入采品位的降低帶來礦山挖掘幾何指數的提高,從最初的5噸到目前已經超過800噸,憑借此單體礦床,紫金礦業成為國內礦產金產量最大的企業。
一位業內人士曾評價道,“紫金礦業宣稱低成本源于擁有的專有技術,即氰化鈉溶液提煉黃金,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意味著嚴重污染,即破壞性生產模式造就了成本優勢。”
上杭城區新水源建設工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立項,概算投資2.5億元的工程,紫金礦業“買單”1.14億元。
在紫金礦業公布的2010年和2011年社會責任報告中,類似的公益慈善支出占到一個相當大比例。
“9.21”事件后,紫金礦業及附屬公司向信宜市共捐贈5100多萬元;河北崇禮縣紫金礦業尾砂壩建在西坪村上游50米左右處,紫金礦業花費2300多萬元,對下游的兩村實施了整體搬遷。
吳登明并沒有否認企業成立慈善基金會對于社會的促進作用,但其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到,“根據‘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紫金礦業這樣一個重污染企業,在處理環保問題時顯得很被動,成熟的企業應該在項目開始時就要建立‘公眾參與’等類似機制,另外從企業利潤和公益的投入來看,紫金礦業的投入也是不夠的。”
趙舉剛則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并不是指單純的慈善捐贈,包括了企業利益相關的多個方面,其中就包含了與當地社會的和諧共生,紫金礦業從2008年就開始關注此方面問題,成立慈善基金會只是紫金礦業強化社會責任的一個表現”。
2011年,紫金礦業因捐贈超過2.7億元獲得了第七屆中華慈善獎,這2.7億元中就包括了成立紫金礦業基金會的2億元原始資本和河北崇禮縣紫金礦業兩村莊的整體搬遷費2300萬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