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完善市場制度比暫停IPO更重要

2012-09-26 00:50:08

現在發審委以重啟IPO審核的實際行動,向投資者昭示了市場管理部門已經不再以行政手段來干預市場的堅定態度。

周俊生

就在A股市場距離2000點大關僅一步之遙時,A股IPO審核自8月以來近兩個月的“空窗期”突然結束。9月24日晚間,證監會網站發布了創業板發審委會議公告,將于9月30日再度開會,審核北京和上海兩家公司的IPO申請。

前一時期,證監會下屬的主板、創業板兩個發審委“打烊”,投資者普遍認為管理部門正在以放緩IPO進度的行動為低迷的市場減壓。其實,證監會官員已多次公開表態,不會以停止IPO來救市。因此,長期“空窗期”只能是部分投資者的一廂情愿。

但是,密集的IPO無疑會給股市行情帶來壓力。A股市場的IPO自3年前重啟以來,至今共有893家公司上市,募集資金超過1萬億元。在這3年來,A股市場的IPO摘得了全球第一的桂冠,但股市行情卻居于全球主要市場的后位,投資者損失慘重,這說明了失去控制的IPO對市場健康運行的戕害。當然,這是在向市場化轉軌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監管部門在此過程中,能夠考慮到市場的承受力,對IPO進行適當而必要的調控,則市場可以少付出一些代價,這也正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不斷有人呼吁監管部門放緩甚至暫停IPO的理由所在。

但是在所謂的“空窗期”內,盡管IPO審核停了下來,股市行情并沒有好轉,上證指數仍然下跌了近百點,說明IPO并不是拯救目前A股市場的對癥良藥。現在發審委以重啟IPO審核的實際行動,向投資者昭示了市場管理部門已經不再以行政手段來干預市場的堅定態度。這種態度是正確的,市場在發展,不應該要求管理部門再像市場初創時期那樣,動輒以非市場化的手段來干預市場,否則,投資者永遠不可能聰明起來,市場也永遠不可能成熟。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既然股市行情如此低迷,那么IPO就會遇到困難,這就是“市場化”的邏輯。但是在最近這3年來,A股市場行情節節走低,IPO卻一直紅紅火火,發行失敗的公司雖然也出現過,但更多的公司卻以高額超募來完成了融資,低迷的二級市場對其幾乎沒有影響。這種現象使證監會所提倡的“市場化”嚴重走樣,也使本來應與二級市場水乳交融的IPO成了二級市場的“死對頭”。究其原因,只能從整個A股市場的制度設計上尋找。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發行股票、上市從來都是雙刃劍。公司上市,除了給公司創造了一條便捷的融資通道以外,它還意味著公司所創造的利潤必須與新進入的股東分享,意味著公司的一切都必須公開,意味著可能遭遇被人做空最終被迫退市等。

但是在A股市場上,由于制度設計的偏差,股市的大部分風險都是由普通投資者承擔,公司對上市缺乏風險意識,即使退市也無需承擔過多的賠償責任。正是這種偏誤造成了企業對IPO趨之若鶩。

因此,與其呼吁行政力量重拾“看得見的手”直接干預市場,不如呼喚完善股市制度建設,用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來推動IPO和二級市場的和諧發展。只有當企業看到了IPO的風險,對IPO不再那么熱衷,不再把IPO圈錢當作 “天上掉下的餡餅”,A股二級市場也就可以擺脫IPO的壓力,甚至反過來給IPO制造壓力,實現兩者的互相作用,市場也就可以平穩發展了。從去年年底以來,市場管理部門推出了不少改革措施,顯示其正在往這個方向努力。看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對管理部門堅持不停止IPO就可以多一分理解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