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9 00:59:42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創新——這一永恒的主題,似乎在2012年有著不同尋常的味道,因為基金公司圍繞著持有人的創新,正在實實在在發揮著超乎想象的作用;突破——面對困局,基金業也一直在苦苦思考突破之道,雖然效果還沒有顯現,但求變的決心卻已經凸顯。
/創新篇/
創新以“絕對收益”為核心
國泰基金專戶投資總監 張則斌
近幾年來A股市場不景氣,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談“創新”,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給投資者一個絕對收益。
就基金公司而言,如今是一個逐步走向放松管制、走向混業的過程——基金的投資工具從股指期貨、商品期貨,到最近又開始討論非流通股權、收益權等方面。這給基金提供了更多的可選的投資機會,所以帶來創新熱情重燃。
“創新”最終還是應該落實到收益問題上,對基金公司來講扎實的投資能力是創新的立足點。同時,在未來涉及一些新的投資品種時,對公司風控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追求絕對收益的道路上,不妨將周期放得更長遠一些。如果做一個簡單的長短期劃分,現在客戶普遍需求是要求短周期的絕對收益——也就是每年都得掙錢。其實我認為追求絕對收益的周期可以更加寬松一點,可能一年兩年不掙錢,但在三年五年或者六年七年這樣的長周期中能掙錢,這是另外一種對絕對收益的理解。從目前來看,長周期的累計收益其實比短周期更好。
基金公司正處于行業過渡期
易方達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 馬駿
現在的這種投研體系、基金經理、研究員、交易員完全分割。我內心也問過為什么那么多研究員、交易員想做基金經理,他們能不能在他的崗位上,比如研究員能否持續做七八年?事實上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研究員的平均從業年限超過三年就是一個坎兒,再朝上走,就存在轉崗的壓力,轉崗的過程一定伴隨著研究團隊平均從業年限的下降,同時投資團隊的平均年限也隨之下降。在這種背景下投研水平的下降、投資業績不盡如人意也就可以理解了。
從固定收益業務管理的角度看,原有的投資、交易完全分離的業務管理模式,其實一開始就存在缺陷,只是業務發展初期規模較小,其對業務管理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隨著相關業務的不斷發展,這種管理模式越發顯得不合時宜了。當初依照股票投資管理模式建立的投資、交易防火墻,在隔離業務風險的同時,管理效率也能同步得到保障的前提是投資交易方式是競價交易、結算方式是擔保交收,而對于固定收益業務管理來說,投資交易是OTC模式,結算方式是非擔保交收,如果還是按原有股票投資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很難保障業務能夠保持高的效率。
其次,交易跟清算之間的分離在現有管理方式下也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因為固定收益業務的交收伴隨著大量的回轉交易,而目前交易結算過程伴隨著大量的手工業務,如果交易和清算嚴格分開,隨著規模的擴張,一定會帶來交易筆數的大幅上升,如何保障清算的效率和資金的及時償付,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確實存在很大的疑問。
本質上目前行業沒有較為實質的創新,我們之所以對創新充滿著熱情,是因為認知創新可帶來規模的擴張。從產品的角度,我一直相信路徑依賴。中美兩個國家非常相像,美國金融市場以往走過的路,中國一定會走。理財產品是利率市場化過程當中的一個過渡型產品,終極就是貨幣基金,美國五十年下來短久期的產品就剩下這么一個貨幣基金。此外,分級產品也是一個過渡型產品,在美國資本市場上沒有分級產品,在中國為什么有生存空間,原因就是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無法在銀行間市場長期持續低成本的維持杠桿,目前只能在零售市場通過分級產品獲得杠桿。將來一旦機構投資者通過授信能夠有效地在銀行間市場獲得杠桿時,我認為這個分級產品也就沒有市場了,因為它沒有存在的基礎,它的成本太高、可獲得性太差。我們所有的創新產品一定要有其合理的投資邏輯,只有這樣創新才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規模擴張,否則只能是曇花一現而已。
基金創新也要守住大本營
海通證券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總監 婁靜
毫無疑問,整個資產管理業務非常具有發展前景。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新的資產管理業務帶來很多機遇,涉及收益權或者股權、債權等多方面業務。
不過,新領域的開拓,基金公司應認清自身在二級市場上積累的優勢,同時依靠股東資源優勢,有選擇的開拓相關特色產品。
創新遭遇四大挑戰
新機遇出現的同時,基金公司也同時面臨四大挑戰:商業模式、資本金、人才和資金起點過高。
基金公司傳統的二級市場投資依靠人的專業能力,投資者風險自擔,對基金公司注冊資本金要求也不高。而股權、收益權、債權更多的依靠人脈資源和公司資源。
股權投資方面,證券公司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券商有投行業務,從事股權投資是投行業務的自然延伸。銀行從事收益權和債權資產管理業務也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他們的主業是信貸業務,可以接觸到非常多有借款需求的客戶,包裝成很多理財產品。這些商業模式帶來的優勢是基金公司不具備的。
值得注意的是,從事這些投資的客戶常常是中低風險投資者,購買這些產品時常常比較看重產品發行方的信譽、股東實力和注冊資本金,而基金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只有一兩個億,高的也就3億元,劣勢還是很明顯。
更為重要的是,從事上述新領域的相關人才,與基金公司傳統的人才結構也不同,需要重新組建和打造一支團隊,這也是要耗費較大精力的,基金公司付出的成本也過高。
最后,基金專戶的資金起點是100萬元,而券商理財和銀行理財的起點只有5萬元,這對基金公司開展相關業務也不利。
立足二級市場選擇出擊
即使業務范圍拓寬,基金公司切記不能忘記自己在二級市場投資理財領域的優勢地位,這一點不能放松。
在基金公司現有的結構和能力背景下,基金公司應該明確立足二級市場投資管理的發展戰略,根據公司自身情況選擇出擊其他業務,尋求股東項目資源支持、資本金支持以及“獵頭”人才。
能獲得銀行、券商和信托等股東的幫助無疑有助于這些業務的開展。當然,上述業務與券商、銀行和信托自身從事的業務有一定重疊,基金公司可能會抱怨自己獲得來自股東的支持不夠。事實上監管部門也認識到這些問題,所以規定未來券商絕對控股一個基金公司時,不可以再從事資產管理業務,但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這些只能依賴基金公司與股東之間的溝通、協調。銀行和信托控股的基金公司也會遇到這些問題。
尋求股東增資擴股也很重要,或引進實力雄厚的新股東,只有充足的資本實力,這些業務的順利開展才有保障。
做好PE、收益權、債權等業務,更多的是需要項目資源和人脈資源,在基金公司不具備天然商業模式的情況下,這些人才是很難靠內部培養獲得的,因此如果開展這些業務,“獵頭”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在專戶資金起點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只能開展一些差異化產品同時在原有客戶資源的基礎上挖掘有潛力的客戶資源。
創新是一種態度
民生銀行 付崇
漢語比較有意思,金融最重要的就是這個“融”字,即融會貫通,旨在解決三個問題:資金來源、資金通道、資金投向。這三個環節的組合,對應的模式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創新是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都在進行。
總體上,我對創新的看法包括這樣幾個層面,基礎工具要研究透,在基礎工具上是產品開發,在產品開發上是方案設計,在方案設計上應該是模式搭建。在模式的選擇標準上,我認為應該是可復制、易規范、高效益。模式之上,是觀念。
因此,創新是一個包括基礎研究、產品開發、方案設計、模式搭建、觀念革新的完整體系,其最終體現的是一種工作乃至生活的態度。
/突破篇/
呈現專業感,在金融服務中產生共鳴
諾亞正行副總經理 白昊
中國在未來基金產品的市場需求上是巨大的,而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當下的不滿意,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背離。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在這個機會面前,首先,需要考慮如何將專業感呈現出來。
基金行業發展之初,基金經理都是“神”,現在是走下“神壇”的過程,通俗來講就是“平民化”——用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話來和客戶進行溝通。我們最近看到,中國現在的基金經理和當年的基金經理的專業度還是一樣的,但是他們說話的方式、與大客戶交流的方式和過去相比卻完全改變了。這是非常大的變化,這是未來機會出現的苗頭,要讓面對的人有感受,帶給他專業感。
另外,我認為中國還處于一個創業時代,如何讓創業家在金融服務上產生共鳴,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真正好的營銷應該是服務,好的服務精神讓我們感受的是企業乃至行業的靈魂。如何創造這樣好的服務精神,如何在這樣共鳴的時代培養好的服務精神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
基金需要更廣泛的投資工具和平臺
華商基金市場部總監 王有
要想在目前的困境有所突破,我覺得出路可能有幾個方面。
首先,監管部門應該提供良好的環境。郭主席上任以來推進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拓寬投資渠道、減少投資限制等,這些都是為了給基金行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而有了這樣的土壤和環境,這個行業才會有持續的發展。第二,基金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媒體的大力支持。
還有一個重中之重,就是基金公司自身要下功夫,要苦練內功。首先要穩步發展,就像溫總理講的要穩增長。我們應該在穩住的情況下再去談創新業務,也就是說基金公司應該首先致力于發展自己的特色業務,然后再去創新,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多元化的標準。另外,從業務本身的角度看,目前不少投資品種仍然沒有向公募基金放開,比如中國到現在還沒有期權交易,再比如ETF還沒有做到單日T+0的多次往返交易等等,這些給基金管理人實現絕對收益造成了很大困難,在這些方面實現創新和突破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實施“到點成立”讓發行的目的歸位
華泰證券研究所金融產品研究評價中心總監 王群航
在基金發行方面,應該盡快推廣“到點成立”制度,它對于未來基金市場的發展將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按基金公司通常做法,一只新基金成立常要耗費近兩個月時間。據測算,如果實施“到點成立”,好的基金公司可以在兩周內完成新基金的全部發行工作。
與實施“到點成立”緊密配合的其它做法之一,就是在宣布新基金成立的同時,宣布開放新基金的申購與贖回。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首先,投資者的資金會從以往等待最后期限變成及時認購;其次,只要初期的運作業績不錯,新資金將會源源不斷地進入到新基金當中;再者,托管銀行可以就此騰出精力來做好其他工作;最后,實施“到點成立”應該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為了配合基金發行的作用回歸本位,在實施“到點成立”發行方式的同時,基金發行工作還應該能夠做到“次日驗資,隔日成立,立即申購,月內建倉”。
基金行業三大困惑
博時基金總裁助理 劉東
我感覺這個行業當中確實有很多困惑需要解決。
第一個困惑,同質化產品過多,真實的投資需求并沒有被仔細研究過。未來我們應該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為特定目標群體推出特定產品。
第二個困惑,客戶經理主要精力還在新發上,有業績的老基金的持續營銷并不太被看重。我認為未來我們應該逐漸變銷售為理財服務,加強對持續營銷的重視。所謂持續營銷是在合適的時機向客戶銷售合適的產品,提供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投資建議。
第三個困惑,現在機構和零售截然不同的兩種價值判斷。我們拿出一個好的投資方案去跟境外的QFII資金溝通,他們會從我們的投資系統、投資流程等角度來判斷。但是同樣的一套東西拿到銀行柜臺去,可能作用就不太大。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是鼓勵創新,讓基金公司選擇適合自己能力和特點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各類ETF、債權類基金、投資未上市股權基金等產品都將陸續進入投資者視野,我對基金行業的未來還是很有信心的。
從買方角度考慮產品創新
天弘基金首席市場官 周曉明
現在所謂的基金銷售困局并不完全體現在數字中,凈值規模縮水了,份額規模還在增長。基金銷售的困難更多體現在客戶對開放式基金總體信任度的下降,從而也造成在基金的生態鏈條上,基金公司的競爭力和談判地位在下降,這是開展基金營銷活動非常難的兩個方面。這兩者都會加大營銷難度和營銷成本。
放開投資范圍,給基金公司更多的松綁、開源,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比較好的辦法。雖然對基金公司的挑戰應該說是比較大的,但是畢竟開了一扇門。隨著私募子公司的設立、投資標的的放開,基金公司有機會去通過更多的標的、投資手段、產品組織形式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風險收益的組合,這會豐富基金行業的產品功能,提升競爭力。
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募基金就無所作為,公募基金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方向,比如說產品經營就是一個大的方面。其中,產品創新是一方面,我覺得以前的產品創新,多數有點主觀化,從供給方角度考慮問題比較多一些。除了從最開始的投資標的創新、到投資管理方式的創新、再到分級基金這樣從投資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的創新,以及如發起式基金從管理人和持有人利益關系方面的創新等,我認為產品功能的創新空間還有很多。現在在產品交易環節創新,比如還信用卡或者探討貨幣基金的支付功能等等,與客戶的生活相聯接,把基金功能遞延出去,這是一個方向。這里可以做的文章還是比較多的。
產品經營方面還有一點,就是在經營思想上要把產品線作為一個整體來經營,從產品線中為客戶找機會、找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純追求發新產品。可能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策略、選擇、階段性的目標,但是總的來說,產品經營是把自己所有的產品線通盤考慮來提供給客戶的功能。所以老產品的營銷、產品之間的組合以及對自己客戶在自己產品線內部的經營,都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