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 01:06:0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在小微風險不斷暴露的情況下,要讓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更能適應市場。”民生銀行零售部總經理趙志敏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行對小微貸款不良率上限內部定為0.5%,而到6月末其小微業務不良率為0.39%。
當前,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已開始意識到,中小微企業的分散化、零售化特征正給銀行的業務模式、風險管理模式帶來改變和挑戰。
規避行業風險關鍵靠銀行判斷
9月28日,廣發銀行北京首家小微企業特色支行開業,這家設立在海淀區中關村的特色支行將客戶群定位為科技型企業。
“從行業來看,對出口和加工型的企業,沒有品牌,沒有產品獨立銷路,產能過剩的一些行業,本輪經濟下行影響較大的來自鋼材、船舶、建材等,這些行業的風險會相對關注?!睆V發銀行中小企業金融部總經理陶建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具體進入哪個行業開設專業特色支行,是總行和分行確定的,支行具體執行。
今年以來,隨著整體經濟環境下滑,中小微企業爆發的風險事件增多,多家上市銀行的不良和逾期貸款也出現上升。
“以前是二級行業分類,不細致。今年要四級行業分類。這種區域、經濟整體的風險和下滑,可能不是哪種具體業務能抵擋的。主要用結構性的規避風險的方法,比如區域限額、行業限額?!壁w志敏表示。
顯然,在具體行業選擇上有賴于商業銀行自身的判斷。如民生銀行所關注的,是那些與民生消費相關的茶葉、石材、海洋漁業等行業。而廣發銀行、北京銀行都在北京中關村地區設立了專門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分支機構。此外,招商銀行也在山東煙臺等地區開始實踐開發核心企業產業鏈下游商圈的小微金融策略。
不論是做產業鏈,還是做商圈,銀行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小微金融批量化,只有實現批量化才能分散風險、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收益。
“服務小微企業,銀行希望打造的是客群的開發,批量化的營銷拓展,這和服務大企業是完全不一樣的。”陶建全表示。
專業分支行潮流興起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構建小企業中心,到8月底全國已有68家小企業中心。”陶建全表示。而廣發銀行行長利明獻曾表示,該行今年的計劃是全年開設100家專業小企業中心。
在2012年的股份制行長聯席會議中,華夏銀行行長樊大志也表示,該行已在浙江紹興,江蘇常州開設小企業特色分行。今年,民生銀行也已對20家小微專業支行授牌。據悉,還有100余家專業支行將在通過總行的審核認定后在未來兩三年陸續掛牌。
在對專業支行的管理上,各行均采取了相對獨立的團隊配置、審核授信流程和考核激勵方式。
據陶建全介紹,目前廣發銀行的68家小企業中心,分布在全國25個地區分行,目前從業人員270多人,借助專業小企業中心的建設,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全行在中小微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客戶占比?!跋到y內單獨實施了對小企業中心的績效考核目標,對人員單獨的績效考核任務,以及單獨對小企業中心人員分管副行長的績效薪酬管理辦法,這都是行內完整體系化的,(其目的是)為了推動支行小企業中心得到貫徹和落實?!?/p>
專業化進程同中存異
在客戶劃型中,廣發銀行把銷售收入在5000萬以下的都視同小型企業并加以重點開發,小企業中心同時也處理500萬以下的小微金融業務,不同等級的企業有不同的產品區隔。
陶健全表示,廣發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積攢了很多客群,對公客戶中8成左右都是中小企業,培養了很好的服務中小企業的客戶經理,而很多中小企業的配套就是小微企業。
而民生銀行的專業支行,則將主要目標客戶群體定為單筆貸款金額5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上半年,中國(經濟)向下趨勢非常明顯,如加工型、外向型等小微企業是嚴重開工不足的。進入7月后,明顯感到中國經濟慢慢向穩,小微需求也旺盛起來?!壁w志敏表示。
當前,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啟動,各行之間對存款的爭奪也在加劇,而小微企業的批量化、專業化進程需要更多的信貸規模傾斜,在解決小微金融資本耗用方面,陶建全表示,廣發銀行的小微金融專項債現正在申請過程中,同時也會從同業和保險機構等中長期資金供應商方面融入一些資金。
民生銀行則表示,除了發行小微金融債,正在嘗試發行政府平臺的小微企業成長債,通過政府平臺發債,再通過委托貸款的形式由民生銀行將它全部用于小微,預計每年補充1000億資金。500億元的小微成長債,加上500億元小微企業金融債一共1000億元。
但在針對中小微的產品方面,可以觀察到的是,許多銀行已經看到,中小微企業很難提供傳統意義上的抵押物,因此積極開發物權、知識產權等多類型的質押,或者純信用貸款類產品,甚至在產品名稱上都出現了一些雷同,但這種同質化競爭或許將隨著銀行客戶結構、資產期限結構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