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企業大學現狀:由成長走向成熟

2012-10-10 01:06:13

企業大學目前的發展階段對其成功運行提出了哪些要求?未來,中國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從上世紀20年代到現在,企業大學在過去的80余年間,經歷了從萌芽到成長再到成熟的過程,而國內企業大學發展只有不到20年的時間,采取的主要是“引進、消化和吸收”的方式。究竟中國式企業大學在發展歲月中經歷了哪些成長階段?支撐企業大學發展的動力是什么?企業大學目前的發展階段對其成功運行提出了哪些要求?未來,中國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又是怎樣?

為了探究當前全球視野下中國企業大學的發展現狀,《每日經濟新聞》從對企業大學理論和實踐進行深度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企業大學研訓中心發布的 《由成長到成熟——企業大學發展與趨勢分析》(以下簡稱分析報告)一文中,力求探索中國企業大學如何實現從成長到成熟的蛻變路徑。

本土優秀企業大學已跟上國際步伐

由于本土企業大學建立時便處于國際企業大學發展成熟的大背景下,所以本土企業在構建企業大學時都借鑒了國際企業大學的經驗。

據統計,從1998年第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大學海信學院成立到2008年的10年間,僅僅通過媒體公開報道和企業官方信息對外宣稱已經建立或正在籌備建設中的中國本土企業大學就超過了190家,企業大學在中國正得到快速的發展。中石化、國家電網、中石油、鴻海科技、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中國人壽、南方電網、中國中化集團、寶鋼集團等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企業大學。截至2012年8月,中國的企業大學數量為1186家。

面對國內企業大學高成長局面,報告指出:一些企業大學很好地發揮了其戰略性功能,成功借鑒了國外標桿企業大學發展的經驗和教訓,而更多的企業大學則是匆匆上陣,只有“企業大學”的帽子,并沒有真正發揮企業大學的功能。

從實際狀況來看,本土部分優秀企業大學已經跟上了國際企業大學發展的趨勢,無論是在戰略定位、組織運行體系、業務體系,還是在支撐體系的建立上都比較完善。因此,報告認為:管理基礎比較扎實和知識積累比較豐富的企業建立的企業大學功能發揮比較好;經歷了較長時間企業培訓經歷的企業,建立的企業大學功能發揮比較好;對企業大學建立準備比較充分、目標明確、發展有清醒認識的企業所建立的大學功能發揮比較好。目前,國內企業大學中,在上述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海爾大學、TCL領導力開發學院等。這些學校都體現了較好的戰略性,在企業大學功能上有較好的發揮。

在本土優秀企業大學中,TCL領導力開發學院一直根據TCL的戰略來制定相應的培訓項目。2005年,TCL正式運營國際化策略后,意識到需要強化后臺管理,領導力開發學院為此引入了法國著名商學院HEC的供應鏈管理課程,使集團很多子企業的供應鏈都得到了改善。2006年,TCL制定的新愿景為 “成為受人尊敬和最具創新能力的全球領先企業”,同年,TCL在質量創新年會上再次把質量管理提到了一定高度,而領導力開發學院緊隨其后的質量管理培訓,助推了其邁向品牌企業的進程。2007年,TCL提出 “回歸原點”的理念,領導力開發學院隨后推出相應的回歸培訓課程。可以看出,TCL領導力開發學院的培訓項目都是為輔助TCL的戰略實現而設計的。

再看海爾大學的組織架構,由培訓規劃部、考試中心、銷售平臺、產品本部組和生產組五個部門組成,形成矩陣式管理。與此同時,海爾大學還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具,如“海豚式升遷”模式能很好地激發海爾員工對培訓學習的熱情。海爾大學的培訓大致可分為價值觀念培訓、實戰技能培訓和員工個人生涯培訓。此外,海爾大學的培訓項目還對其分供方、專賣店以及產業鏈成員開放,部分培訓甚至面向多行業多領域人士。海爾大學有效承擔起了海爾人才培養、海爾文化傳播推廣、海爾內外資源整合等使命。

部分本土企業大學“敗北”關鍵原因

上述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數,但國內企業大學中,也存在不少在對企業大學缺乏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倉促建設,造成企業大學功能發揮不佳的狀況。

對此,報告總結認為,國內不成功的企業大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企業大學理念和戰略定位缺失、企業大學運行機構不完善、企業大學業務體系不完善、企業大學的運行支撐體系不完善。

有研究認為,對于企業大學理念理解的偏差是影響中國企業大學發揮戰略功能、推動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企業大學由于已超越了培訓和開發的范疇,是為企業和價值鏈上的成員提供一系列的創新服務,是幫助員工成長并提升組織競爭優勢的關鍵,但在實際境況中,很多企業并未認識到這些,造成了企業大學在建立之初就定位不清、方向不明,職能行使的路徑不清晰、運行不暢或者徒有其表。

報告稱,不少企業在建立企業大學后,并沒有厘清企業大學與人力資源部的關系,導致存在運行機構不完善。企業大學的業務開展,很多時候需要與人力資源部工作對接。但從目前國內的現狀來看,無論是隸屬于人力資源部門還是獨立運作,多數企業大學與人力資源部在職能上的融合都不夠完善,這直接限制了企業大學功能的發揮。

另外,還有不少企業并沒有真正意識到企業大學的重要作用,這使得很多大學在建立之初時業務定位還停留在教育和培訓層面,培訓活動開展的思路也還是原來培訓中心的思路,這導致企業大學的業務體系不完善。

企業大學在中國已經進入春天

企業大學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它是伴隨著企業對知識的需求程度提升而產生和發展的。下一步,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呢?這些趨勢對企業大學成功運行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呢?

對此,該報告指出,在全球視野下,縱觀國內,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末引入企業大學模式,到目前已經發展了十多年。由于中國企業大學發展有國外企業大學標桿參照,所以從發展之初,就能夠按照最佳實踐進行業務規劃和運行。但從我國企業大學發展歷程來看,企業大學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很大意義上受制于企業本體的狀況。

企業大學本身也有其內在的成長規律,并非一夜便可以建成的。海爾大學之所以成為國內企業大學的標桿,也得益于海爾幾十年發展期間的積累,而并非簡單對國外標桿企業的仿效。而從中國現代化目前的階段和企業發展的狀況看,企業大學在中國已經進入春天。中國的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大學的發展趨勢,把握企業大學構建和運行的關鍵因素,積極推動企業大學的發展,進而提升企業在國際范圍內的競爭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