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1 00:55:2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衛琰 發自北京
部分廣汽本田車主因車輛出廠合格證“缺失”,導致無法順利上車牌的事件繼續發酵。
9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廣本部分消費者在購車后沒有拿到車輛出廠合格證,導致車輛無法上牌的問題。
節后上班第一天,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打假工作委員會投訴舉報辦公室主任賈寧又接到了一起車主投訴,投訴的理由同樣是因購買廣汽本田車輛后沒有順利獲取出廠合格證,最終導致無法上牌。
這輛車的購買渠道依然來自于“拼縫”經銷商,而“拼縫”經銷商的車輛提供源正是此前涉案的廣汽本田授權經銷商——淮安昊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豐汽車)。
隨著投訴車主的數量不斷增多,事件當事人——“拼縫”經銷商北京軍政世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政世達)狀告昊豐汽車的案件和北京車主王某(化名)狀告軍政世達的兩起官司依然懸而未決,無牌車輛依然無法上路。
這一事件折射出我國汽車流通領域的一個“真空”地帶,包括汽車廠商在內的相關部門對于旗下經銷商的經銷行為監管乏力。“這種現象已經存在多年,由于監管缺位,這種現象未來還將繼續存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副會長蘇暉對此深感無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從軍政世達購買了一輛廣本鋒范的北京車主王某,由于沒有拿到出廠合格證導致無法上牌,將軍政世達告上了法庭,軍政世達隨后將昊豐汽車告上了法庭。但是截至目前,不僅這兩起案件尚無定論,而且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說法,這一案件正陷入“停滯”狀態。
10月9日,身為原告的廣本鋒范車主王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20日,案件進行了第一次庭審,便沒有了下文,也沒有結論。隨后,在國慶節前我又向廣汽本田的售后服務部門詢問此事,該部門人士表示,這件事只能‘等判決之后才能處理’。”
軍政世達的代表人士也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狀告昊豐汽車一案已經庭審了多次,至今沒有判決。此案已轉到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但是北京市中院稱對汽車流通領域的事情不了解,希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能給出一些建議。”
但是,北京中院發出的“建議需求”似乎并未傳達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處。
“截至目前,我沒有聽說過這個案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刁建申明確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向協會的不少部門負責人詢問過,他們也未聽說此事。”
面對各個部門的“不知情”,涉案車主將希望寄托在廣汽本田身上。廣汽本田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4S店是獨立法人,并不是廣汽本田的下屬部門。雖然我們對這件事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很多問題需要調查、走程序,這都需要一段時間。”
就目前情形來看,“無牌無證”的車主只能等待司法部門的判決,以及廣汽本田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拼縫”存在皆因利益
業內人士稱,此次涉案車主在沒有拿到出廠合格證等證件之前就付清車款,顯得不夠謹慎。
“從‘拼縫’經銷商處購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北京亞運村機動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表示,“畢竟這類經銷商缺乏管理,一旦出了問題,消費者就面臨投訴無門的情況。”
一位不愿具名的經銷商透露,前幾年汽車行情看好的時侯,“拼縫”經銷商甚至能夠促成一個汽車交易市場年銷3000輛以上的新車交易,如果按照平均一輛車提取1000元中介費計算,中間商就可獲利300萬元,數字相當可觀。
刁建申也分析稱,“市場價格和單車利潤不透明,是‘拼縫’車商存在的重要原因。”他認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成熟,汽車價格透明度的提高,利潤日益趨于平均化,“拼縫”行為將日漸減少。
多管齊下治理“拼縫”
對于上述案件,廣汽本田的相關人士承認,此次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對于案件中出現問題的廣本經銷商,我們肯定要進行處罰,并評估其對品牌造成的影響,甚至要重新考慮其未來的代理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我國新車流通領域的“拼縫”經銷商數量的確在減少,在一些小型汽車交易市場已經不復存在。但是蘇暉提醒,“從事這一行業的人群會長期存在,這主要是因為相關部門監管乏力所致。”
業內人士表示,汽車企業應該發揮更多的監督管理作用。對此,身為汽車廠商的廣汽本田相關人士也相當無奈:“對于一些經銷商在抵押合格證之后又將車賣出、跨區域售車、甚至找‘拼縫’買車,廣汽本田都是不提倡的,有些行為是不允許的,但是由于4S店也是獨立法人,有一定的行為自由,他們的行為有時候我們并不知情。”
對此,蘇暉建議,“公安、稅務部門、汽車廠家應該行動起來,形成合力,打擊‘拼縫’這根雜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