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1 00:55:56
易趣技術部門負責人徐先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提現延遲是因網站優化升級所致,目前已恢復。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玉敏 陶力發自北京、成都
每經記者 李玉敏 陶力發自北京、成都
繼本報昨日發表《易趣陷“提現門”:賣家半月未收到錢》一文后,到10月10日晚間,至少有13名賣家表示錢已到了自己的賬戶。易趣技術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徐先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提現延遲是因網站優化升級所致,目前已恢復。
9月21日至10月9日,賣家的提現延遲約20天,款項一直未能成功到賬。易趣承認這筆錢停留在易趣平臺上,但是對于延遲支付所產生的利息問題,徐先生表示,“這個我們沒有提到,我可以再跟業務部門問一下,應該暫時沒有。”
廣東賣家王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是21號發的申請,有1萬元還沒有到賬。就算是人工核對提現申請再打款,最多不會超過10分鐘,今天卻只有極少數人 (的款項)到賬。這次如果能收到錢,我不會再在易趣上交易了。”
昨日晚間,易趣公司發公告稱,“我們已經于昨天晚上還始逐批對9月21日至9月26日的提現進行了處理,截至目前,所有9月30日及之前的提現申請,我們已經全部處理完成,預計到賬時間為1到2個工作日,由于9月21日至27日及國慶長假,我們的系統升級,導致用戶的提現申請處理延遲。為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真誠的向您致歉,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易趣的支持。”
原因:系統故障?系統升級?
易趣網賣家北京的常小姐9月21日就提交了提現申請,易趣安付通顯示提現成功,但是錢卻一直未到其賬上。直至10月10日上午11點,她的銀行賬戶才有一筆4700多元的款項到賬,下午3點又有一筆到賬。
記者了解到,200多名賣家中,目前只有一些人的款項已到賬。
10月10日當天,易趣網發布公告稱:“由于網站系統故障,導致9月21日至今的提現申請一直延遲處理,我們已經緊急進行了恢復,目前已經逐批處理。”
易趣網技術部門負責人徐先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卻表示:“我們系統有一些故障,是在升級,在假期期間,有一些事情還是需要把它考慮得周全一些,所以多花了點時間。用戶的提現我們也盡快處理,今天已經處理了大約30%~40%,應該在明后天能全部處理完。”
10月9日,易趣網相關負責人馬小姐卻表示:“主要是公司系統故障導致了提現延遲,對此公司表示十分抱歉,并從昨晚開始人工審核提現記錄,并按提現時間先后處理打款。”
造成上述事件的原因是系統故障還是系統升級,目前是進行人工打款還是系統已恢復,易趣的說法并不統一。對此徐先生解釋說:“我們對故障的一般認定有兩種,一類是bug,另一類是優化型的升級,我們這次做的是一些優化型的升級。”
據徐先生介紹,他的同事10月4日已開始加班,優化了一些功能。既然是10月4日開始技術升級,那為何9月21日至10月4日同樣不能提現。對此,徐先生表示,“我們之前就發了一個通知,計劃假期升級,可能通告的內容說得不是很明白,導致了客戶有一些誤解。之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工作,包括結構的微調。”
對于易趣網的解釋,很多客戶有質疑。甚至有客戶質疑易趣資金鏈出現問題。對此,徐先生表示:“這個肯定不可能的。”此后,徐先生又聯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并表示:“我們已經加快速度了,今天晚上應該能把9月底前(沒)提現的處理完90%。”
目前不會為延遲提現支付利息
有業內人士表示,易趣這樣的電商平臺,買家買東西以后,資金一般是先由買家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將款項劃到易趣,易趣再把這筆錢通過第三方給賣家,賣家最后才能提現。實際交易過程中發生了兩次支付,中間涉及多個環節。
徐先生也承認提現不成功所產生的資金是停留在易趣的平臺上。
對于是否會給提現延遲的賣家支付利息,徐先生表示:“這個我們沒有提到,我可以再跟業務部門問一下,應該暫時是沒有。業務部門可能在手續費方面還是會有所考慮。”
對于外界指出,易趣沒有第三方支付方面的牌照。徐先生表示:“安付通只是我們的一個業務模塊,不對接買家和賣家,所以不需要牌照。”
據去年11月央行公布的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暫行辦法 (征求意見稿)》對第三方支付客戶備付金利息的管理規定,支付機構計提的風險準備金不得低于其備付金銀行賬戶利息所得的10%。支付機構可將計提風險準備金后的備付金銀行賬戶利息余額劃轉至其自有資金賬戶。該文件對此沒有作進一步解釋,當時一般的理解是利息歸第三方支付機構。
對于延遲支付,支付平臺是否賠償利息的問題,上述《意見稿》沒有明確說明。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了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相關人員,其表示如果出現延遲情況,也不支付利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