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8 01:38: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斯柯達在中國市場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進入中國五年時間,斯柯達國產車型銷量已經超過68萬輛。在需要導入新車型保證銷量持續增長的同時,提升品牌是其在華發展的又一重任。
在進口車方面,斯柯達正需要一次新的突破。上海大眾和大眾中國的博弈,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得出結果。斯柯達全球董事會主席范安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進口車網絡渠道的問題,我們將在近期做出決策,大概一到兩個月,這個問題應該就會有結果。”
就在斯柯達進口車渠道即將明朗之時,斯柯達中國總裁格瑞特·馬克思卻要提前離職。斯柯達中國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個人原因,馬克思將于10月26日正式離職。此時,距去年7月1日馬克思到任斯柯達僅一年多。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馬克思離職后,斯柯達中國將變成負責協調的代表處。有分析指出,這或表明斯柯達進口車銷售權或“花落”上海大眾,但這一消息并未得到斯柯達中國的證實。“目前,我們的工作一切正常,并沒有變動跡象”,斯柯達中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沖擊50萬輛目標
在今年巴黎車展期間,斯柯達品牌在本次車展上發布了一款全新定位的戰略車型Rapid,該車型將在2013年引入中國市場,根據斯柯達此前定位,這將成為提振斯柯達在華銷量的一款新車型。
歐洲汽車市場的嚴峻程度超過預期,大眾汽車已經被迫將今年目標銷量降至940萬輛。作為大眾汽車重要組成部分,斯柯達也在全力加速其在歐洲以外的市場份額。
根據最新銷售數據,盡管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斯柯達汽車在9月還是保持了持續增長。斯柯達汽車分管全球銷售和市場營銷的董事會成員安世豪表示,“目前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尤其在某些歐洲市場,不過我們依然成功地拓展了市場份額。
安世豪表示,“2012年10月我們將推出全新緊湊型車型斯柯達Rapid,希望接下來的幾個月能繼續保持這一良好勢頭。”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按照規劃,斯柯達Rapid將于2013年正式登陸中國市場。據悉,該車型是斯柯達推出的一款定位介于明銳和晶銳之間的全新細分領域車型。
“我個人非常關注中國市場。就斯柯達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趨勢來看,中國市場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國市場對于我們至關重要”,范安德表示,Rapid車型導入后,斯柯達汽車將在中國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按照斯柯達規劃,到2018年在全球可以實現年銷量至少150萬輛。目前,斯柯達全部產品60%是在歐洲銷售,另外40%在其他地區。六年以后,這個比例將顛倒過來,即整體銷售的40%在歐洲,在其他地區的銷售將提升到60%。
目前,斯柯達在俄羅斯的銷售非常成功,今年將首次達到10萬輛,在印度估計能售出4萬輛。“在中國的情況大家都了解,今年銷量預計將達到50萬輛,超過去年。從比例來看,中國的銷量差不多占到斯柯達全球銷量的33%。”范安德對此信心十足。
進口車業務增變數
昨日 (10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斯柯達中國獲悉,任職僅一年的斯柯達中國總裁格瑞特·馬克思將于10月26日離職。據斯柯達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他離職是由于個人原因,對于接任者目前還沒有具體消息。
據接近斯柯達中國的相關人士表示,馬克思本次離職非常突然,很多斯柯達中國的工作人員都是剛剛獲悉。
根據馬克思此前對于斯柯達中國發展框架的思路,在國產車型由上海大眾生產、進口車型由大眾中國進口公司負責的前提下,斯柯達中國需要考慮如何發揮更好的協調作用。他提出,斯柯達進口車業務只有在上海大眾斯柯達事業部的協助下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據悉,按照一汽大眾中有奧迪股份和董事會成員的模式,馬克思希望在上海大眾的管委會里面派駐一個了解中國市場、代表斯柯達的成員,這將為斯柯達在品牌和產品規劃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此前,大眾中國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與奧迪不同,斯柯達進口車是一個新的開始,應該放在大眾進口車的框架下協同銷售。所以,關于斯柯達進口車銷售權的問題似乎仍是一個難題。
去年7月1日,斯柯達全球董事長范安德欽點年僅35歲的馬克思來到中國擔任斯柯達中國總裁一職,希望推動斯柯達在華業務的發展,并導入斯柯達在華的進口車業務。馬克思在任期間也一直在與上海大眾進行商談,力推進口車導入中國市場。
不久前,馬克思已經促成由斯柯達中國獨立渠道銷售進口車,并確定將在廣州車展上正式宣布。“然而馬克思一走,增加了進口車業務的不確定性。”接近斯柯達中國的人士表示。
隨著銷量的不斷攀升,斯柯達品牌在中國的不夠“強勢”已經成為制約其迅速發展的瓶頸。范安德表示,現在到了賦予品牌“形態”的時候了,今后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中國。“想要達到下一個目標,需要進行品牌投資,今后三年內將與上海大眾致力于推進此事,品牌的塑造‘不是百米跑步,是長跑’。”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