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0 00:56:42
對于投資者來說,存在一重隱憂:當券商和銀行一樣,要通過市場不斷輸血才能壯大時,他們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近年來,A股市場一聽到銀行股要融資,第一反應是舉手反對、用腳投票。不管價格如何低廉,不管是發行股票還是發行債券,甚至是到H股市場融資,也不會得到投資者待見。然而,同屬金融板塊,市場對券商要融資的態度卻溫和得多。究其原因,銀行早已陷入了需要市場不間斷輸血、回報率卻越來越低的怪圈;而券商卻得到管理層支持,成為金融改革急先鋒,市場甚至以“創新業務需要資金支持”為由,對券商融資采取異常寬容的態度。
曾幾何時,市場對銀行融資也曾一片叫好。在2006年~2007年大牛市時,工行、建行等均實現了平穩上市。建行在2007年9月,即牛市最后關頭上市時,首日漲幅達到32%,隨后一個多月還創下11.58元歷史高點。如今,銀行股早已風光不再。以史為鑒,銀行股的今日,是否就是券商股的未來呢?
樣本:招商證券欲張口吃百億
10月17日,招商證券(600999,收盤價10.59元)公告稱,公司擬一次或分次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固定利率公司債券,期限為不超過10年(含10年),發行后將申請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募集資金用于補充營運資金。這是今年以來,券商首次提出發行債券。
如果從報表來看,招商證券并不缺錢。2009年11月,借助小牛市余溫,招商證券以每股31元高價IPO,成功融資約109億元。如今招商證券二級市場股價早已較發行價跌去大半,但公司實力卻由此發展壯大。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招商證券凈資本達到144.9億元,行業排名第六。
在以凈資本為導向的行業監管政策下,招商證券通過上市擴充了資本,充實了實力,也搶占了創新業務先機。2010年6月,招商證券成為第二批融資融券試點券商,前途一片光明。只是,開展融資融券之類的業務對資金消耗巨大,更何況諸如直投、資產管理等業務,也需要資金支持。2012年年中,招商證券凈資本較年初下降至136.07億元,公司自有貨幣資金與結算備付金總和僅僅47.36億元。
而招商證券對資金的需求仍然非常之大。早在7月31日,公司就曾公告稱,決定將融資融券規模(包括轉融通)從50億元擴大至150億元;10月8日又宣布以3443萬歐元受讓招商基金11.7%的股權。雖然目前招商證券可以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進行滾動融資,但其最高待償還規模只能有86億元,且一般只有90天有效期。今年招商證券已經發行三期短融券,第一期已經兌付,第二期和第三期的規模分別為46億元和20億元。在資本市場不景氣、債券融資相對容易的情況下,招商證券通過發行長期公司債券滿足資金安排也是在情理之中。
融資:6年券商A股圈了1548億
招商證券只是券商行業極度渴望資金的一個縮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自2006年牛市以來,19家已上市券商從A股市場成功圈走了1548億元,包括597億元定向增發、544億元IPO、375億元公開增發、32億元配股;另外,中信和海通還從H股市場分別募集資金約18億美元和140億港元。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仍是中信和海通大牛市中200多億元的巨額再融資。2006年5月,中信證券(600030,收盤價11.73元)以9.29元/股價格定向增發5億股,募集資金46.45億元;但在2007年8月,中信證券又以74.91元/股的價格在二級市場公開增發3.34億股,募集資金250億元——這一增發價格較上次定增翻了8倍,在券商融資史上也是空前絕后。
3個月后的2007年11月,借殼上市的海通證券(600837,收盤價9.53元),以35.88元/股非公開發行7.25億股,并吸引了包括雅戈爾在內的大鱷捧場,募集到260億元巨資,這也是到目前為止A股券商單次融資最高額。不過,2008年的大熊市,讓一年后海通證券定增股解禁時,這些定增股股東被套得死去活來。
而從2009年8月光大證券(601788,收盤價12.58元)上市以來,券商進入了IPO與再融資雙重加速時代。除光大和招商外,華泰、興業、山西、方正、東吳、西部等券商也先后通過IPO上市。只是隨著大盤走軟,券商們如今能夠募集到的資金也大不如前。如今年上市的西部證券(002673,收盤價15.11元)發行價為8.7元/股,募集資金總額僅為17.4億元,華泰證券(601688,收盤價9.79元)在2010年2月時募集資金卻高達156億元。此外,歷經坎坷終于實現借殼上市的廣發證券(000776,收盤價13.73元),在2010年9月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20億元;東北證券(000686,收盤價17.22元)、宏源證券(000562,收盤價19.56元)今年也以定增方式籌資69.41億元、39.97億元。
目前,在已上市的19家公司中,國海、國金、太平洋、興業、光大已經提出了股權再融資方案,總額約為250.44億元;而山西證券因籌劃發行股份購買格林期貨全部股權事項,從5月中旬停牌至今。另外,排隊等待IPO的券商也不少。國慶后,行業龍頭之一的銀河證券,欲借特批盡快實施A+H股上市、募資10億美元的消息引起業界高度關注。而國信、第一創業、東方、東興和中原5家券商則正在排隊等待上市。可以預見,未來還將有更多券商加入到上市圈錢的隊伍中來。
券商:不融資就可能活不下去
讓人意外的是,券商野蠻式跑馬圈地,并沒引起市場太多恐慌。原因在于現階段市場對金融改革為券商行業帶來變革的憧憬,掩蓋了巨額融資帶來的大利空。
如中金公司在其證券行業2012年四季度投資策略報告中指出,在金融體系中,券商之所以日漸邊緣化,其核心在于基礎金融功能的缺失,尤其是支付、托管、交易功能,雖然這些瓶頸的突破需要修改相關法律,短期內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十八大”即將召開,金融改革步伐也有望加快,“預計證券行業未來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25%”。而9月底 《金融業發展和改革 “十二五”規劃》公布后,分析師們也是一致唱多,從政策、基本面、量化分析等多個角度,闡明對券商行業未來廣闊空間的看好。
國泰君安的梁靜博士早在幾年前就一再強調:創新業務推出、杠桿提升將是“繼2005年資產證券化后,證券行業的又一次革命”。既然是“革命”,就注定包含著雙重主題——發展與洗牌。革命推動整個行業跨越式發展,其中一些弱者注定被時代洪流卷走。
一位準備明年向證監會申報IPO的地方券商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創新確實是好事。那么多年傭金戰打下來,經紀業務利潤率早已非常薄,現在證監會正加緊讓每家券商都提出創新的想法。但是,我們壓力非常大。像中信、海通這些券商起點就非常高,實力和影響力方面我們都難以望其項背;他們可以最先享受到創新的好處,并把后進者甩在后面。其他像國元、長江這些,雖然比不上中信、海通,但他們一是知名度通過上市而提高了,二是通過融資為創新做了準備。本來大家半斤八兩,可現在我們卻相形見絀,所以現在沒上市的券商擠破了頭都想上市。如果再不充實資本金,十年后我們還能不能活下去?這是個問題。都說創新是藍海,不善于游泳的肯定會被淹死。”
未來:券商股步銀行股后塵?
對于投資者來說,存在一重隱憂:當券商和銀行一樣,要通過市場不斷輸血才能壯大時,他們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或者說,是否會像銀行股一樣,陷入“巨額融資-估值低-再融資-估值更低”的怪圈?
從市凈率的角度來看,一些上市券商在經過或多或少的再融資后,估值已經非常低廉。如國元證券(000728,收盤價11.34元)今年初市凈率只有1.1倍左右,目前也只回升至1.49倍。中信、海通市凈率則只有1.53倍和1.59倍。
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證券行業分析師對記者指出,長達數年的熊市、行業激烈競爭、融資壯大資本金等因素,已經將證券行業整體估值中樞拉低;不過,這不會成為支撐券商長期走牛的支柱。“首先,現在創新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即使是中信,其業績也不能擺脫市場環境影響,業績波動較大;其次,從市盈率來看,券商股目前市盈率均在20倍以上,像西部、太平洋等小券商甚至高達七八十倍,這其中是包含了市場對于創新的預期的;第三,當上市券商家數越來越多后,券商股稀缺性會降低。最重要的是,當券商不斷圈錢,特別是通過股權融資后,他們的凈資產收益率可能會被攤薄,除非公司非常善于進行資金管理。而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融資,不能為投資者帶來股價上漲、分紅增加的利好,那么券商股估值中樞繼續下降并非不可能。”
以國元證券為例。國元證券2009年10月完成增發,募集資金近百億元。但2011年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卻只有3.80%,遠低于2008年熊市時的11%。
而事實上,從財務指標來看,銀行板塊目前還遠遠優于券商板塊。今年中期,上市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6.6%,而券商板塊為下降15.5%。另外,上市銀行中期凈資產收益率多數在8%以上,也遠遠好于券商。
券商股是否遲早有一天會步銀行股的后塵呢?只能交給時間來證明。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