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0 00:57:0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記者 李娜
盡管2012年還沒有畫上句號,但公募新基金募資規模接近4300億元,刷新了2006年創下的4046.44億元的歷史新高。
這樣的成績卻讓基金人士高興不起來,因為2012年新基金規模的擴張,主要來自固定收益資產的擴張。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新基金尤其是固定收益基金繁榮的背后,往往是以股基的縮水為代價。同時,基金行業內各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地盤”,拼命發新基金,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更為要緊的是,過去五年以來,基金業資產的整體規模幾乎停滯不前。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年末,公募基金行業的資產規模高達3.28萬億元。而隨著行情轉弱,公募基金行業的資產規模縮水的命運已然注定,大部分時間都在2萬億元至2.5萬億元區間徘徊。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過去的2011年,公募基金雖然份額實現了增長,但總規模卻再度“瘦身”,行業整體縮水3113億元、縮水16.55%。在此背景下,絕大多數基金公司還能屹立不倒,但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基金公司的日子則是雪上加霜。
2007年,信托業駛入快車道,資產規模迅速擴張,有望在今年突破6萬億元的關口。公募基金已經被遠遠甩在了身后。
資產規模的停滯,隨之而來的就是基金業“話語權”的下降。數據顯示,滬深A股市場在2007年達到高峰時,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一度上升至27.14%的峰值。即使是在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A股市值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也依然維持在20%以上。但此后該數據一路下滑,截至2011年9月,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下探到7.86%,創2005年以來新低。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險機構近年來迅速崛起。據有關統計,2011年9月底,保險公司持有的股票、基金等權益投資上限金額為1.43萬億元,歷史上首次超過了公募基金的A股持股市值1.38萬億元。
隨著信托業、保險業的蓬勃發展,基金公司的話語權的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讓基金行業從業人員感受最深的是,五年前,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受到銀行、券商等渠道人員的追捧,而如今卻是業績稍不如意就不敢露臉,更別提與客戶進行溝通。基金經理以往是高調出行,公眾場合被問得最多的是“你看好哪些行業與哪些個股”,如今,能夠吸引投資者關注,擁有號召力的基金經理已經鳳毛麟角。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