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31 01:06:18
如果日本與美國聯手做出進一步刺激行動,對日本的出口將更加不利,對美國則無傷大雅。
從1990年之后,日本成為悲劇之國:泡沫崩潰后,沒能跟上IT時代、智能時代的步伐,金融危機爆發后,延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日元兌美元匯率卻節節攀升。
美國從兩方面打擊日本,雖然未必有意,效果卻奇好。
首先是金融戰。10月30日,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決定,將現有資產購買計劃擴大到11萬億日元,總額達到91萬億日元,這一購買計劃超過市場預期。
日本央行之所以繼續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原因有二:一是幫助日本經濟離開緊縮泥潭。日本央行將本國2012到2013財年的GDP增長預測由2.2%下調至1.5%,2013到2014財年則由1.7%下調至1.6%。而日本2012到2013財年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預測由0.2%下調至-0.1%,2013到2014財年CPI預測由0.7%下調至0.4%。可見,日本經濟處于緊縮之中,日本央行首先是想方設法量化寬松,讓CPI恢復到1%。
二是抑制不斷上升的日元匯率。對于日本這個出口大國而言,日元在經濟下行時節節上升,是不可承受之重。美元兌日元從2007年年中的125日元兌換1美元,一路上升到75日元左右兌換1美元,上升了40%。與此同時,日本的出口起落不定,而后一路下滑。
10月14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年會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與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發生了隱性爭執。伯南克表示,美國寬松貨幣政策“不僅有助于加速美國經濟復蘇,同時通過刺激美國的消費和增長幫助支撐了全球經濟”。但白川方明警告,應提防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對其他經濟體造成“間接損害”。日本央行暗示,即便沒有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日本也將出臺單獨措施干預日元升值。現在,他們把暗示轉化成為現實行動。
考慮到歐債危機并未解決,美國抑制本幣升值的決心十分堅定,日元短期的漲落,改變不了日元繼續處于高位的事實。對于日本而言,高處不勝寒。
其次是實體經濟戰。日本出口主導的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根據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發布的《2011年版日本制造業白皮書》,2009年一季度開始日本對外貿易額不斷增加,2011年一季度實現貿易順差。受大地震影響,2011年二季度日本出現貿易逆差,直到2011年6月和7月再次轉為順差。從日本主要產品的出口情況來看,與2007年10月相比,無論哪一行業,均未回升至當時的水平,較糟糕的是運輸機械以及電氣機械的出口額回升至當時70%的水平。與日本制造業企業對全球的投資額在2009年和2010年出現下滑相比,2010年日本對亞洲地區的投資額則顯著增加,日本制造企業收益逐漸改善:與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8年三季度相比,大地震爆發前的2010年四季度,日本制造業企業的經常性收益增長11.8%,銷售額則下降9.7%,經常性收益的增幅首次超過銷售額的降幅。
可惜,好景不長。從2009年開始的豐田召回門事件,讓日本汽車在全球的引擎突然失速,領先優勢不再明顯。亞洲市場銷量增加是提升豐田海外業績的主要因素之一。豐田兩大市場在北美和中國,2010年豐田在中國市場銷售量增加19%,為84.6萬輛,今年直線下降。
不僅如此,日本財務省發布的2011年貿易統計初值顯示,2011年日本出現2.4927萬億日元 (313億美元)貿易逆差,2012財年上半年(4月份~9月份),日本出現創紀錄的3.2190萬億日元(406億美元)貿易逆差額。其中,出口額為32.1603萬億日元(4052億美元),同比減少2%,同期日本對歐盟和中國出口分別減少16.1%和8.2%。日本出口難言樂觀,頹勢直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機之時。
如果日本與美國聯手做出進一步刺激行動,對日本的出口將更加不利,對美國則無傷大雅。因為美國主要從中國進口制造產品,而這部分產品已經處于轉型的過程當中。
一個獨立的國家,經濟、外交、軍事皆受制于人,并且在國內以尖利的叫聲煽動民粹,是典型的沒落象征。日本國內的理性聲音回歸,才能與周邊地區合拍,才能增加經濟的縱深。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