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1 00:47:39
余豐慧
從三季報的披露情況看,17家上市銀行總利潤已經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一半還多。其中,工、農、中、建四大行利潤5702億元,占17家銀行利潤總和的近七成,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38%,接近四成。
從單個“較量”來看,工行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856.02億元,大約日賺6.87億元,號稱多年“最賺錢”的兩桶油前三個季度合計共賺了1289億元,平均每天凈賺4.7億元,“兩桶油”凈利潤合起來還不足工行的七成。銀行業無疑仍是“最賺錢”行業,工行超過兩桶油成為“最賺錢”的上市企業。
不可否認,前三季度上市銀行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出現明顯回落,特別是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利潤增速回落更大,但與全球銀行業相比,增速依然不低。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銀行利潤增速回落是在宏觀經濟整體回落的大背景下,是在企業特別是實體企業利潤整體滑落甚至虧損情況下的增速回落。總體來看,銀行利潤增速仍然遠遠超過其他企業。
銀行業利潤在經濟不景氣和實體企業步履維艱狀況下仍然保持高增長,憂大于喜。值得欣喜的是,我國銀行業正在逐步擺脫過去經營不景氣、不良貸款居高不下、內部管理水平低、治理結構不完善等情況,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優良企業和盈利大戶。
但令人擔憂的是,銀行業是服務性行業,處在經濟產業鏈條的支持環節和從屬地位,即:銀行業的利潤歸根結底來自于實體經濟、實體企業創造的利潤,是從實體企業創造利潤中分得的部分。銀行不直接生產產品,也不創造價值和利潤,而是通過給這些創造產品和價值的實體企業和自然人客戶提供服務。如果銀行利潤過高,那么,實體企業利潤必然就被“盤剝”得過多,從客戶身上攫取的各種名目收費必然就多如牛毛。這對于實體企業和個人客戶來說都非常不利,直接影響實體企業的生產積極性。近年來,實體經濟凋敝,都在喊“做實業不賺錢”,可以說,這與銀行從中攫取過多利潤不無關系。因此,銀行業利潤畸高對于整個實體經濟來說絕不是好現象。
銀行利潤畸高是目前的經濟機制不完善造成的,不一定要把板子打在銀行管理者身上。在銀行收入來源中,貸款資產擴張帶來的收入占80%以上。銀行主要依靠過高的存貸款利差獲取高收入,而存貸款利差過高是我國現行利率政策不完善導致的。
重新調整銀行業與實體企業之間的利潤分配已是當務之急,出路在于適度遏制銀行業利潤過高的狀況,特別是存貸款利差過大現象。央行已經覺察到這一現象,并已開始致力于解決該問題。在今年的兩次下調利率中,央行都采取了不對稱降息的措施,正在縮小存貸款利差過大的現象。相信這僅僅是開始,央行將會繼續沿此方向來完善利率機制,最終實現利率市場化。
同時這也告誡銀行業,依靠國家壟斷資金價格來獲取暴利已經難以為繼,并將很快走到終點。這種倒逼機制已經迫使銀行業加快轉型力度,克服過度依靠資產擴張來獲取暴利的路徑依賴,轉而向客戶提供高效、優質、高附加值的服務來向中間業務要效益、要利潤。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uoper.xyz/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